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旋律——詩意與激情的傾訴(2)教科書 書 名:音樂鑒賞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鑒賞作品《采茶舞曲》《藍花花》《枉凝眉》,感受和認識地域特征與旋律的關聯性,了解作曲家的個性化旋律語匯特征。 在學唱、分析、探究、討論等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體驗不同地域音樂的特點,進而理解旋律的審美特質,旋律的表現力,進而感悟音樂與社會生活、人文地理、音樂家個人音樂語匯的關聯。 在學習過程中,探究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不同民族及地域特征、作曲家的個人偏好對旋律選用及作品創作的影響,進而體悟作品中傳遞的音樂情緒、生活態度、多元文化等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旋律與地域文化、作曲家個人音樂語匯的關聯。 教學難點: 音樂作品中旋律是如何表現不同地域特點和作曲家個人音樂語匯。教學過程導入 問題導入:旋律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密切,除了與時代背景有密切關系,還與什么有關聯? 觀看第19屆杭州亞運會宣傳片,探究旋律與當今社會生活的關系,引出本課第一首欣賞內容《采茶舞曲》旋律與地域特色的關聯。 旋律與地域特色 江南歌曲《采茶舞曲》 《采茶舞曲》的旋律走向和形態的分析,具有江南傳統民歌小調的曲調特質。 《采茶舞曲》的調式分析,民族五聲徵調式屬于傳統江南小調的中最常見的調式。 《采茶舞曲》的越劇元素與吳語的歌詞唱腔,江南唱腔特征。 《采茶舞曲》旋律跟唱,體會江南小調歌曲的音樂特點。 談談《采茶舞曲》旋律與江南的自然風貌、人文地理存在怎樣的關聯。 【小結】江南地域人文孕育出這種旋律,這樣的旋律也自然流露出江南山水的特質。 陜北民歌《藍花花》 邊聆聽邊完成表格,運用在鑒賞《采茶舞曲》的方式方法,嘗試分析《藍花花》旋律 的走向、形態等音樂要素對歌曲風格的影響。 信天游,《藍花花》中四度大跳、甩腔等這類山歌的旋律特點。 《藍花花》嘗試用陜北方言跟唱,體會信天游中旋律與黃土高原地域人文之間的關系。 【總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育一方藝術文化特征。旋律與地理環境、民眾性格、文化風俗、地方語言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 旋律與音樂家個人語匯 聆聽《枉凝眉》,感受歌曲的情緒。 分析《枉凝眉》的旋律走向、形態特點,旋律發展手法,感受旋律對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的刻畫作用。 跟唱《枉凝眉》旋律,感受旋律與歌曲情感關聯,并分析歌曲調性:六聲羽調式(加變宮)對歌曲整體風格基調的確立。 分析“一唱三嘆”,中國傳統文化在旋律中的使用。王立平的個人音樂語匯與旋律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與布置作業 (一)課堂總結 旋律與社會文化時代背景、地域特色、音樂家個人音樂語匯都有著密切的關聯。 點題:旋律——詩意與激情的傾訴。 (二)布置作業 選擇一首或幾首古今中外音樂作品或者某位藝術家的作品,運用第二節旋律所學的相關藝術特性,嘗試從一個或多個角度,來分享對所選作品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