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學習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以及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知道華北危機、一二 九運動以及西安事變;分析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2.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培養描述歷史事件的能力,培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3.認識到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反映了中華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榮傳統,當代青少年應以先輩們為榜樣,樹立和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學習重點: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學習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知識清單1、九一八事變爆發: 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 附近的一段路軌,反誣 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 。意義: 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 的序幕。擴大:日軍相繼占領東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在長春建立。抗爭:東北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 ,抵抗日軍;中國共產黨派 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6年,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 ,與日軍戰斗。2、華北危機與一二· 九運動華北危機:1933年1月,日軍攻占山海關,向南推進。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國民黨政府對日采取 政策,中華民族面臨 的危險。一二·九運動: 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 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 新高潮的到來。3、西安事變經過: 年12月12日, 、 在西安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 。結果: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 。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 的序幕,成為 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初步形成。訓練鞏固(一)選擇題。1、九一八事變爆發的地點是 ( )A.南京 B.上海 C.沈陽 D.長春2、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是在 ( )A.“一 二八”事變后B.“九一八”事變后C.“八一三”事變后D.“四一二”事變后3、1931年東北淪陷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的抗日隊伍是( )A.抗日救國軍B.抗日義勇軍C.八路軍 D.新四軍4、西安事變爆發的時間是( )A.1935年12月9日B.1935年12月12日C.1936年12月12日D.1937年7月7日5、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參加談判,聯蔣抗日的是( )A.周恩來B毛澤東C.張聞天D.朱德6、中共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出發點是( )A.改善兩黨關系B.粉碎親日派的企圖C.實現全民族的抗日D.尋找發展紅軍的機會7、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歷史事件是( )A.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B.七七事變爆發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D.1935年“一二.九運動的爆發8、侵華日軍花谷少佐在戰后的回憶錄中寫道:“……以巡視鐵路為名,率部向柳條湖方向走去,……在這里,河本親自把炸藥放在鐵軌下,并點了火。……川島中隊長立即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他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變B. 華北事變C. 八一三事變D. 七七事變9、右下圖是沈陽九一八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殘歷碑”。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的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 )A.局部抗戰階段B.全面抗戰階段C.局部反攻階段D.大反攻階段10、1935年,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的態度是( )A.聯共抗日B.采取不抵抗政策C.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派兵北上抗日11、如果你來編寫《西安事變》課本劇,代表中國共產黨出現在西安談判桌上的應該是( )A.周恩來B.楊虎城C.張學良D.毛澤東12.下面是幾位同學關于西安事變的討論。其中,哪位同學的表述與史實不符 ( )A.小華: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的主張B.小李:張學良、楊虎城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C.小林: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D.小王:張學良、楊虎城通電全國,要求處決蔣介石(二)材料分析題。“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請回答:1)、這是誰在什么事變前發給誰的命令 2)、此命令說明蔣介石實行什么政策?3)、這個命令造成了什么惡果 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部分東北軍民和中國共產黨采取的“積極的應對措施”各有什么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