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彩云追月1、 案例摘要歌曲《彩云追月》是任光是上個世紀30年代我國年輕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歌詞是由傅林根據任光作曲的民族管弦樂《彩云追月》填詞而成,樂意寧靜,歌詞深情,描繪了作者思念遠在臺灣的親人,盼望兩岸早日統一的迫切心情。樂曲抒情因情優美的旋律、淡雅清幽的風格而深受人們喜愛。在創作后的幾十年里,曾被改編成歌曲、各種樂器樂獨奏、合奏曲。該曲為民族五聲宮調式,二部曲式,根據歌曲的節奏特點,配置了探戈舞曲的節奏音型,很好的順應了中西合并的趨勢,也從新的角度展現了國人的包容心和不變的統一的決心進行深刻的德育滲透。2、 教學目標分析(1)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充分感受“翹首遙望,情思綿綿”的意境和體會作者期盼統一的內心情感,并能夠喜歡《彩云追月》并積極地參與體驗樂曲的演唱。(2) 知識與技能在學會歌曲《彩云追月》的基礎上,能結合探戈節奏練習,能用舒緩的速度,平穩連貫、整體統一的聲音演唱《彩云追月》,體會美。(3) 過程與方法在聆聽、感受、體驗、活動等形式的音樂活動中感受不同藝術形式所表現出的《彩云追月》的風格特征,并且能夠對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有所了解。采用柯達伊(手勢說明、節奏唱名)及奧爾夫(律動、聲勢教學)的音樂教學體系進行學唱教學。重點:能按四拍子的規律在掌握切分節奏的基礎上演唱歌曲,更貼切地表達歌曲的情感。難點:結合探戈節奏,用舒緩的平穩連貫、整體統一的聲音演唱《彩云追月》(4) 社會主義核心素養融入初中音樂課程目標分析:a通過多元開放的學習,重溫民族的經典,尊重不同文化和了解不同文化,開闊學生的眼界,深刻領會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b以好的歌曲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品德、道德情感得到升華和凈化,達到對美的追求。c通過學習作品,音樂教育有利于集體主義教育。以不同形式的開展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互相合作、協調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3、 案例教學過程(1) 導入a最近很火的節目,“詩詞大會“中的飛花令—月,玩一玩詩詞知多少?古人多以月表達什么?b聆聽鋼琴版《彩云追月》,腦海中呈現什么樣的畫面?體會到什么意境?(設計意圖:學生能夠思考和調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聯想意境。)(2) 新課教學1. 初步感受歌曲欣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劃分樂段。大部分同學在小學都已經聽過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唱這首1935年由任光作曲,后由傅林填詞的歌曲《彩云追月》。在學唱歌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聽,大家思考兩個問題:a你覺得這首歌曲分成幾個樂段 b每個樂段表現的情感相同么 聆聽《彩云追月》,回答問題。(學生活動:認真聆聽、并感受音樂的情感。通過學習旋律,能夠掌握基本的音樂要素。)(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氛圍(靜謐而優美)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觀察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的學習旋律并且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促進對情感的理解。)2. 學唱歌曲唱第一段樂譜,找找旋律特點(課件出示歌譜)剛才我們將整首歌曲進行了結構分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唱第一樂段的樂譜。這段旋律有幾個音組成?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這種創作手法叫什么 我們再來唱一唱試著回答。3. 學習節奏知識點切分音,柯達伊的節奏唱名法。看一看這條重復的旋律,它的節奏有何特點 那大家知道切分節奏應該怎么表示 切分音的強弱規律是如何的 (探戈式的節奏型)(設計意圖:通過演唱和體驗,改善學生在演唱當中做得不好的節奏。)4. 生跟琴演唱第一樂段把切分音的強弱規律加入唱譜中,請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琴來跟唱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第二樂段。看看第二樂段,是否發現有切分音 注意第二樂段的切分音,感受切分音強強弱的節奏特點。把歌曲的第二段唱一遍。看第二段的第一小節的最后一拍,有一個小附點音符,我們要唱得更明顯一點。師帶生練習。5. 唱旋律(柯達伊手勢)加歌詞跟原唱加歌詞唱全曲(要求:氣息穩定,音準,似乎身處夜空當中體會彩云逐月的感覺)6. 分析音樂要素剛才我們演唱了很多遍彩云追月,大家來回答以下關于音樂要素的問題。出示PPT節奏:平穩的 情緒:抒情的 速度:中速的7. 介紹作者及背景播放視頻,關于當時簽約割地的視頻(設計意圖:了解作者作曲背景,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以及情感的了解。將同學拉回那一時期,設身體會當時的事件,能夠更好的體會到作者的心,進行德育滲透)8. 介紹表情符號,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加入一些表情符號。你們是否認識 使用這些記號的原因是什么?mf mp < >9. 帶著表情符號完整并統一連貫的再次演唱。(師提示強弱)(3) 活動體驗1. 切分節奏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大家還記得這首曲子的最典型的節奏是什么 我們來嘗試用手擊腿、拍手的方式,感受探戈節奏的魅力。我們來嘗試下,左 右 右 左 右。師彈奏鋼琴切分節奏,帶動學生一起。2. 學生邊唱,邊打拍子。并且分小組演唱。3. 學生利用多學科的知識,為歌曲制作“樂器”進行伴奏。(物理:燒杯,制作五聲音階;空心塑料棒,借鑒奧爾夫教具音階筒)(學生活動:能夠主動的用肢體體會旋律的情感。通過動手,感受音樂的奇妙之處。)(設計意圖:通過感受探戈式的節奏,調動身體去感受能夠更好的與音樂情感交融一起。感受伴奏對音樂風格的影響,促進學生思考。多學科的藝術融合,姊妹藝術的結合。)(4) 拓展體驗1. 欣賞《彩云追月》管弦樂版師:欣賞1935年由任光創作改編的民族管弦樂作品《彩云追月》。大家在欣賞的同時,思考兩個問題。你認識這個視頻中的哪些管弦樂器,你能通過分析這些管弦樂樂器的不同分析他們能夠分成哪幾個樂器組么 (播放視頻)你們能夠聽辨出哪些樂器呢 2. 民族樂器的分類以及位置分布上節課學習的江南絲竹樂,那么你們還能回憶起來,民族樂器演奏的位置分布么 給你們2分鐘討論。3. 感受交響樂版的《彩云追月》,體會不同的表演形式。(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通過不斷強調和反復,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和開拓視野。)(5) 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各種音樂形式的《彩云追月》并帶有情感的演唱,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搜集其他音樂形式的《彩云追月》體驗各種形式所帶來的不同的感受。(設計意圖:能夠實現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達到美育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