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教案【學習目標】1.唯物史觀:在學習明清時期社會發展狀況時,指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從正反兩方 面進行分析,肯定其發展成果,也吸取其經驗教訓;同時依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 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啟發學生思考明清時期社會轉型困難的原因所在。2.時空觀念:引領學生將中國史與世界史相結合,創設適當情境,使學生明白這一時期世界 聯系的逐步加強與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等重大變革,為更加深刻地從正反兩方面分析這一時期 的經濟文化現象做好準備。3.史料實證:在引領學生強化時空觀念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外圖文史料,進一步指導學生 辨別史料真偽,形成嚴謹求實的思維邏輯。4.歷史解釋:引領學生對這一時期鼎盛與危機并存的歷史現象進行思考,鼓勵學生互相交流, 積極表達,并指導學生有依據、有條理、有感情地解釋自己觀點,通過解讀賦予歷史現象以 蓬勃的生命力。5.家國情懷:通過對明清時期顧炎武等歷史人物及其事件的學習,向學生滲透居安思危、以 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重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思想領域的變化。難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史料實證法。【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展示《盛世滋生圖》及徐揚品評的話。教師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正如 圖片所見經濟和文化也是政治的反映,接下來我們就走進《第15課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 化 》新課講授: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教師過渡:自明朝中期起,農業、手工業、商業各經濟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一)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教師過渡:我們跟隨地主譚曉的腳步一起了解農業的發展。展示材料,設問:根據材料一指 出明清時期農業發展的主要表現,并結合所學分析其歷史影響。學生回答并展示,教師PPT進行總結;明清時期我國人口出現了一個井噴的現象,人口的大 量增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產作物的推廣,其中玉米地瓜就是這一時期在中國推廣種植的。(1)美洲作物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物的引進和推廣種植(2)糧食總產量的大幅度提升(3)多種經營與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4)農業生產區域分工的出現(5)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教師過渡:由于人口的增長,明朝后期,達官顯貴才能享用的馬鈴薯,清朝中葉以后成為尋 常百姓常見的主食。手工業各行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2.手工業生產技術方面,教師出示圖片《盛世滋生圖》及馬新民的話,說明明清時期手工業發展:明 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區的絲織、制瓷等行業中出現了新的經營方式,即開設工場,使用自 由雇傭勞動進行生產。問題1.材料反映了怎樣的一種生產方式 學生回答:開設手工工場,雇傭勞動教師講解:什么是雇傭勞動 雇傭勞動是指無產者把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并提供剩 余價值的勞動,亦稱工資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于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他們的勞 動就具有雇傭勞動的性質。有學者認為,這種生產方式近似于西方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早期形態,稱之為“資本主義萌 芽”。問題2.如何看待這種生產方式 教師講解:屬于資本主義萌芽的范疇,代表社會發展的潮流;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發展緩慢。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經濟進入新的繁榮期。3.商業(1)白銀大量流入并實現貨幣化,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工業資本的積聚。 教師講解:明清時期,世界間的商業聯系進一步密切,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亞洲與歐洲、非 洲甚至美洲之間建立起來的直接的貿易聯系。歐洲殖民者在美洲掠奪白銀,在亞洲購買絲織品、瓷器等奢侈品,這樣大量的美洲貨市流入中國。大量白銀的流入推動了明清時期白銀成 為市場主要流通的貨市。白銀價值高,便于攜帶,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2)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的形成——商幫明清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幫就是晉商和徽商。(3)工商業市鎮的出現明清時期,隨著工商業發展,一些地方性的工商業市鎮發展起來。(二)經濟發展的局限明清時期的農業、手工業還有商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這一時期的經濟存在著很大的局 限。教師出示圖片,明清時期封建經濟持續繁榮,從經濟結構上講,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雖然 已經出現但發展緩慢,封建的小農經濟占據著主導地位。從經濟政策上講,明清時期仍然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這些政策嚴重陰礙了中 國經濟的發展。教師過渡:小農經濟具有較強的分散性、封閉性、落后性的特點,阻礙了社會分工和商品經 濟的發展,導致封建社會末期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脫離了世界經濟的發展潮流。閱 讀教材第一自然段、結合材料分析明朝中后期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專制傾向的思想興起發展 的背景和基本歷程。二、思想領域的變化1.陸王心學: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概括出王陽明的基本思想主張。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 發現、擴充和踐行,這樣就可以達到圣賢境界。評價:陸王心學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隱含一定的平 等和叛逆色彩。陸王心學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2.李贄: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人物簡介:26歲中舉人,20多年為官,晚年辭官專門講學和著書,死于獄中。(少年求學窮 困→ 中年做官正直→老年入獄而死);代表作《焚書》和《藏書》性格特征:“離經叛 道”。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概括出李贄的基本思想主張和影響。(1)基本思想主張: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2)影響:動搖了封建禮教和正統思想,反封建思想的先驅,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 3.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據材料,提取出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主要思想。(1)黃宗羲(明末清初):嚴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2)王夫之(明末清初):批判專制(孤秦陋宋)、主張公天下和制度革新。(3)顧炎武(明末清初):“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梁啟超語);經世致用。教師過渡:明末清初社會的劇烈動蕩,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但程朱理學仍占統治地位,思 想進一步專制;出現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專制的傾向。積極:傳統儒學的批判繼承,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構成中國早期反封建民主啟 蒙思想的源頭,具有解放思想和反封建專制斗爭的歷史進步性。消極:從內容看,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本質上還未跳出傳統儒學的范疇,不是資產階 級性質的民主思想);從地位看,在當時沒有形成主流;從影響看,未能使中國社會實現社 會的轉型,影響有限。這說明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反映了該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三、小說與戲曲問題探究:分析材教材。分析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體現在哪些方 面 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一)原因:1.城市商品經濟繁榮。工商市民階層壯大,文人對現實社會政治腐敗等現象日益不滿。 2.社會娛樂活動豐富。3.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4.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各種社會矛盾逐漸加深。教師過渡:在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 的小說和戲曲取得了重要成就。(二)表現:小說和戲曲小說 元末明 初 施耐庵、羅貫中在宋元 話本基礎上創作了《水 滸傳》和《三國志通俗 演義》 是我國最早的兩部長篇白話小 說,開創了章回體的寫作體裁明 朝 中 期 吳承恩的《西游記》 神話小說的杰作清 朝 中 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諷刺小說的杰作曹雪芹的《紅樓夢》 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高 峰,也是享譽世界的名著戲曲 傳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湯顯祖和清朝孔尚任等昆曲 江蘇昆山一帶發源的昆曲長期流行京劇 道光年間形成的京劇逐漸成為全國最流行的劇種四 、科技(一)傳統科技的總結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依據教材完成PPT 表格,總結明清時期傳統科技的主要 成就學生回答朝代 人物 著作 成就農學 明代 徐光啟 《農政全書》 系統總結歷代經驗,汲取西方農業科技思想明代 宋應星 《天工開物》 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綜合性著 作,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醫學 明代 李時珍 《本草綱目》 16世紀以前中醫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 “東方藥物巨典”地理 明代 徐宏祖 《徐霞客游 記》 地理和地質學名著(二)西學東漸明清時期,東西方之間文化交流一度比較頻繁,西方的一些先進科技、文化通過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時稱“西學東漸”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為什么16世紀以后中國沒有像西方一樣產生近代科學經濟:中國:自然經濟占主導;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政治:中國: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封建制度日趨衰落;西方:新興資產階級不斷壯大,資產 階級統治確立思想:中國:八股取士,文化專制;西方:文藝復興、啟蒙運動 對外:中國:海禁、閉關鎖國;西方:殖民擴張課堂練習:見幻燈片 課堂小結:明至清中期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生產關系,農業也有了大發展,但是在君主專制走向 頂峰的社會環境下,小農經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思想領域里雖然 有了新變化,出現了反專制反傳統的進步思想,但也沒有沖破封建思想的藩籬,文化科技都 有突出成就,但也不是近代科技文化,因而中國社會仍徘徊在封建時代,沒有能夠實現向近 代社會轉型。作業布置:見配套作業。【板書設計】(農業手工業商業農業仍占壓倒優勢專制統治阻礙發展陸王心學李贊對儒學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繼續普及小說發展成果戲曲中國傳統科技發展中外科學技術交流經濟思想明至清中期的經濟文化文化科技發展背景批判發展局限發展)【課后反思】本課涉及內容比較多,可探究的問題也很多,還應以經濟發展、思想活躍為焦點,根據學情 和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合理取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