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梨 園 百 花》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視頻欣賞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戲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感受戲曲表演藝術的魅力。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積極參加課堂實踐活動,了解并掌握戲曲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鑒賞戲曲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通過教學,掌握傳統戲曲表演形式 (唱、念、做、打),培養學生熱愛戲曲藝術的興趣,感受戲曲的藝術魅力。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真正的融入到戲曲藝術中去。教學過程:(課前播放視頻:戲曲聯唱《梨園春蕾》)【設計意圖】課間播放戲曲聯唱,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暗示著本課的教學內容,并為導入部分做好鋪墊。一、導入1、 師:中國的戲曲藝術風格各異、流派眾多,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塊民族文化的魂寶,去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梨園百花》2、課件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二、欣賞與分析(一)戲曲的藝術特點用“歌、舞”演故事。(2)戲曲表演形式1、欣賞京劇《紅燈記》片斷⑴簡要介紹劇情⑵欣賞并思考:①片段中表現了唱念做打的哪個方面?②劇中人物的念白與生活中的對白有何不同?(生答)師點撥:念,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口語性不強;做,一般指舞蹈化的肢體動作;2、欣賞京劇《三岔口》片斷⑴欣賞并思考:①片段中表現了唱念做打的哪個方面?有哪些布景、道具?用了哪些伴奏樂器?②劇中人物做了那些動作?通過這些動作向我們展示一個怎么樣的過程?③仔細觀察片段中的“武打”與我們生活中的“武打”有何不同?(生答)師點撥:打,舞蹈化的武術表演的搏斗;(教師補充):這是一個“做、打”俱佳的唱段。(2)簡要介紹劇情3、歸納: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戲劇藝術,各種表現手段“唱、念、做、打”。相互補充,相互襯托,融為一體。3、戲曲知識競賽:【設計意圖】(本環節其設計意圖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反饋本節課教學效果。所以在素材選擇上盡可能做到形勢新穎、生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有電視音樂,文學故事等);劇種的選擇上有所擴展,突出“梨園百花”這節課主題,加入了評劇;問題的設計上既有對舊知識點的復習,對新學知識的歸納,也注重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1、被譽為“四大名旦”之首,對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的戲曲表演藝術家是(c)。A、尚小云 B、程硯秋 C、梅蘭芳 D、荀慧生2、戲曲的表現形式( )3、對“周瑜”和“秦香蓮”兩個戲曲人物的行當的描述準確的是( )A、小生和青衣 B、老生和青衣C、老生和花旦 D、小生和花旦4、下列圖中人物,是京劇的那個行當( 投影出示圖片 )5、聆聽戲曲片段,將劇名與其劇種用線連起來。《劉海砍樵》 豫 劇《女駙馬》 越 劇《紅樓夢》 湖南花鼓戲《花木蘭》 黃梅戲6、請找出與下列劇種相應的發源地(2分)安徽( )河南( )湖南( )浙江( )北京( )A京劇B湖南花鼓戲C豫劇D黃梅戲E越劇7、欣賞《大宅門》音樂片斷,判斷它與我國哪個劇種有關。(播放視頻)8、播放小品《如此包裝》片斷你知道此小品中涉及的戲曲劇種么?四、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對戲曲有那些新的認識?師(歸納總結):傳統戲曲以程式化的音樂、唱腔、念白、動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虛擬性的舞美展現中國特有的古風雅韻,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戲劇舞臺上綻放異彩。五、課后作業1、整理課堂筆記。2、課余利用互聯網,查閱聽賞自己喜歡的戲曲唱段,并能熟唱一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