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教案 【學習目標】掌握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兩稅法的形成、內容和積極作用。通過學習三省六部制的 確立、完備和科舉制的形成發展以及賦稅制度的變化,明白它們對隋唐盛世出現所起的作用。【重點和難點】重點:科舉制度的創立、三省六部的確立、租庸調制的進步作用和兩稅法的特點難點:漢到隋唐時期武稅制度的變化。【教學方法】讀圖指導法、活動探究法、史料實證法。【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結合所學,你印象中的隋唐是一個什么朝代 用一個詞來形容它 展示:隋及初唐時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國,在接下來100年間的和平與繁榮時唐時國 力大大超過了漢朝,同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反過來又推動了國家的全面發 展。新課講授:【自主導學】一、選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結合課本歷史縱橫部分說明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取代察舉制的原因 并引導學生歸納。 問題:依據材料說明九品中正制的選官依據是什么 有何影響 (1)背景:漢末社會動蕩,察舉制所依賴的鄉里清議失去了社會基礎。教師過渡:察舉制存在明顯的弊端,舉薦的方式容易導致任人唯親和腐敗;以品德為主 要依據,主觀性太強,難以做到客觀公正。所以,隨著政治日益敗壞,到東漢后期選拔官吏 中鉆營請托、結黨營私和弄虛作假之風盛行,社會上出現了“士家大族,累世公卿”、“汝南 袁氏,四世三公”的現象以及“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歌謠。察舉征辟制 漸趨敗壞,必須加以變革。(2)內容①選官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②選官內容:從初創時期的重視家世、道德和才能,演變為西晉時期主要看重家世。教師過渡:九品中正制是在州、郡設大小中正官,負責按家世門第、道德和才能,并博 采輿論,從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評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級授官。人都是理性自利的,在可 能的條件下往往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中正由本州郡的世家名門、貴族官僚來擔任,他們 在確定人才的等級時,往往會傾向于與自己有關系的人,因而所定為上品者,大都是世族名 門。九品中正制后期造成“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族無仕進之路”,世胄(世家子弟) 躡高位,英俊(有才能的人)沉下僚。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社會現象,實 際上變成了一種準世襲貴族制。2.科舉制過渡:隨著士族的衰弱,庶族地主的興起,九品中正制被科舉制取代,結合課本說出科 舉制確立完善的過程 (1)隋朝——科舉制的形成①隋朝建立后,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②隋煬帝時,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度形成。(2)唐朝——科舉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②武則天擴大科舉取士的人數,首創了武舉和殿試。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出示問題:依據材料結合所學,說明科舉制的影響 想一想科舉制局限性是什么 (3)影響:①科舉制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的基礎, 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②科舉制使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開和公平,中國古代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熱與完善。局限性:忽略了人的品德才能,所考詩賦等并不實用,難以保證選拔真正的政治人才。 后期八股取士鉗制思想,扼殺人才,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合作探究:古代中國的選官方式是如何演變的 通過分析,古代中國選官、用官制度的 發展趨勢是什么樣的 請同學們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選官制 時期 選官標準度世襲制 夏商周 血緣軍功爵制 戰國 軍功察舉制 西漢 品德才能九品中正制 魏晉南北朝 品德、才能、家世科舉制 產生于隋,確立于唐,發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 考試成績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演變趨勢選拔標準:由家世門第、財產等級等演變為學識、才能。 選拔方式:由血緣、推薦、地方評論及品評演變為考試 選拔原則:逐漸走向制度化,體現相對的公平、公開選官基礎:基礎日益擴大,官員素質、不斷提高。教師過渡: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清時期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 科技的進步,但是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確立的那種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 有利于中國古代的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中國古代選官制度走向成熟。也備受西 方人推崇。對歐洲文官制度的確立產生積極影響。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中國只 有通過嚴格考試的人才能出任官職‘中國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者’,政治清明,經濟繁榮?!?隋唐時期不但選官制度走向成熟,中樞機構不斷完善,接下來我們學習隋唐中央官制。二、中央官制 1.沿革:過渡:回顧秦漢時期中央官制的發展,并逐步過渡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 復習秦漢的中樞機構秦朝:三公九卿;漢代:中外朝制(1)漢武帝:中朝(決策) → 外朝(三公九卿執行)(2)東漢:尚書臺成為決策、執行的中樞機構,三公被架空。教師講解:尚書為漢朝時期皇帝的文書,東漢時期尚書權力加大,專門開辟衙署而成為 中樞機構——尚書臺。尚書臺設置的初衷是制約相權,但隨著尚書臺職權的擴張,相權實際 上又轉移到了尚書令的身上,這不能不引起皇帝的猜疑,于是又設置其它機構,以分割尚書 的權力。三國時,魏文帝又將尚書臺變成單純的執行機構,另外設置了中書省執掌機要,審 理奏章,發布詔令。西晉時又設立了門下省,作為皇帝的侍從和顧問機構。到了南北朝,門下省又變成了參與決策的機構。這一狀況發展到隋唐時期,演變成三省六部制度。教師解說三省六部制各自職能以及運行機制,并出示問題情境,加深學生理解。2.內容:三省的職權分工明確,又彼此制約。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門下 省負責審核詔令,有不妥者駁回;尚書省負責執行。三省長官共議國事,執宰相之職。宰相 會議召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稱中書門下。教師設問:三省六部制新在什么地方 引導學生依據材料分析,并得出結論并記憶落實。3.特點(1)相權三分:中書省起草政令,門下省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這 樣既能互相制衡,又能分工合作,從而提高行政效率。(2)職權分明三省職權按行政程序劃分,一切政令從起草(中書省)、審核(門下省) 至執行(尚書省),都經由三省處理。(3)加強皇權:分散了宰相的權力,并使他們互相牽制;同時,尚書省下設六部,推 進了部門牽制與機構運轉。(4)節制君權:皇帝所頒政令,未經政事章通過,不能施行,以相權節制君權,可彌 補君主才干的不足,有利于減少皇帝獨斷造成的決策失誤。4.影響三省六部取代三公九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 國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對此后歷朝產生了深遠影響。三省制會導致決策效率的降低。所以,在唐太宗后期,就出現了三省合署辦公的情況, 這樣宰相們就可以一起決策,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師過渡: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使中國古代國家治 理體系基本完善,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成熟。而同時這一時期的賦稅制度改革推動社會 經濟不斷發展。三、賦稅制度 1.租庸調制教師過渡: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出現大量無主荒地,政府把無主荒地分給無 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農民向國家承擔賦稅徭役,因此在均田制的基礎上形成了租調制的賦 稅制度,唐代前期在延續租調制的基礎上,發展為租傭調制。2.兩稅法教師設問:唐代中后期兩稅法為什么取代租庸調制 出示材料并結合課本進行回答。 展示材料,論從史出。(1)原因:①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無法推行。②安史之亂后,在籍戶口大幅減少,政府財政收入銳降。解說:唐中后期,土地兼并嚴重,政府直接控制土地減少;貧富差距拉大;依附地方豪 強的逃戶變多;人口中長籍造冊馬虎,政府授田難以維持。(2)內容: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規定:由中央政府確 定總的稅額,分配到各地征收;戶不分主戶和客戶,以當時的居住地,編入戶籍;每戶按人 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 次納稅。教師提問:結合兩稅法的內容思考唐朝兩稅法的作用 學生回答:①使唐朝中期以來極端混亂的稅制得到統一,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國家的財政稅收;②改變了自戰國以來已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而“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表 明封建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人口流動性加強,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③兩稅法規定貴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稅,這就擴大了稅源,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也相對減少了農民的負擔。④量出制入的財政預算原則⑤按財產等級納稅的稅負公平原則教師總結:兩稅法雖然在唐朝堅持了四年的時間,但是它對后世影響深遠,他像一個杠 桿撬動了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問題:嘗試比較租庸調制與兩稅法,概括兩稅法的創新之處 漢到唐前期,賦稅制度是以人丁為征稅之本,而以人丁為征稅之本的前提條件是納稅人 必須有相應的土地、資產。然而,隨著土地兼并的加劇,特別是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的社會 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大批農民喪失土地淪為地主的佃戶,唐朝政府控制的農戶越來越少賦稅 來源逐步枯竭,以均田制為基礎、以人丁為本的租庸調制已經無法實行,嚴重影響了國家的 財政收入。兩稅法擴大了稅源,簡化了手續,增加了財政收入,挽救了唐朝中期以后的經濟 危機,穩定了唐朝政權的統治。更重要的是,它為賦稅制度確立了一個新的合理的征收標準。 從此以后,征稅標準開始從人丁轉移到土地、資產。課堂練習:見幻燈片課堂小結:高度發達的隋唐政治文明兼容并蓄、綜采漢魏南北朝以來不同區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在選賢與能上,結束了中華帝國上半段的鄉舉 里選制,開創了下半段的科舉考試制;在中央政務制度上,結束了中華帝國上半段的三公九 卿制,開創了下半段的尚書六部制;在賦稅制度上,結束了上半段分項征收制,開創了下半 段單一稅收制。這些制度都是在繼承前代政治文明的基礎上有所改革和創新,使之更加完善、 更符合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現實需要,從而創造出了更為發達、燦爛的文明,其成 就因而超邁往古。作業布置:見配套作業。【板書設計】(課堂小結選官制度中央制度賦稅制度魏晉:租庸調制唐:兩稅法科舉制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三公九卿制)【課后反思】本節課以時空變化發展的方式敘述了隋唐時期選官制度、中樞機構、賦稅制度的變化。 讓學生深刻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這一唯物史觀的具體內容。明白選官制度、 中樞機構、賦稅制度的變化對隋唐盛世出現所起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