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與文化 第二節 世界的聚落教學方法:講述式 探究式,啟發式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教學重點:通過閱讀圖像、觀看視頻或實地考察等,描述城鎮與鄉村的景觀特征及其變化。 教學難點:聚落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創設情境 引入:教材景觀圖 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座修建在山頂上的縣城:“天空之城”的綠春縣城。 觀看圖片和文字介紹:整個縣城由一條長約6000米的主干道貫穿,最窄處不足30米,最寬處也僅300米,像一條長龍橫臥在海拔1700米的山脊之上。思考教材P68問題①和②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PPT 2分鐘新課講解 (內容1:聚落及聚落的景觀及特征) 提問:什么是聚落? 講解:人們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稱“聚落”。聚落分兩大類,即城市和鄉村。 展示:四幅景觀圖,讓學生判斷聚落的類型。 思考并回答問題,在老師的講解下觀察圖片,分別找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 通過觀察圖片,識別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 PPT 4分鐘新課講解 鄉村聚落中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養魚等農業生產活動。(分農村、牧村、漁村等)城市聚落的人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工業、服務業)等。 展示表格: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的區別 認真觀察圖片,思考后填表 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不同點對比 PPT 腳本動畫 6分鐘師生互動 提出問題:結合實際談感受 歸納總結: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城市和鄉村。無論居住在城市還是鄉村,都應該好好享受生活帶來的美好。另外,有機會應該去體驗一下不同地方的鄉村(城市)生活,豐富自己的閱歷。 思考后回答 1.你居住在農村還是城市?你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在農村還是城市? 2.角色代言(一名男生、女生代表發言):談談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美好”之處? 感受地理就在身邊 PPT 6分鐘講解新課 承轉: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從事非農業產業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并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談一談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歸納:城市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交通擁堵、住房緊張、就業困難、學位緊張,看病難、噪聲干擾、供水不足、就業困難、社會治安差等。 學生思考并根據教師所給圖說明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通過典型圖片歸納總結 圖片 5分鐘閱讀圖文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P70活動①和P72活動②,回答相應問題。(1)(2)(3)(4)(5) 歸納總結:先有鄉村聚落,隨著人口增加,物產豐富,逐漸演化為城鎮。隨著用地規模的擴大,建筑密度增大。隨著人口數量的進一步增加,經濟進一步發展,小城鎮擴展為城市。城市道路系統質量和等級提高,越來越密集和復雜,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建筑密度增大,并向高層發展。在河流支流與干流匯合處或在河流入海處往往形成比較大的城市。例如:武漢位于漢江(長江支流)和長江的交匯處;上海位于長江入海處,是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 思考:(1)鄉村是怎樣演變為城鎮的?在發展過程中,它的規模和建筑有哪些變化?(2)城鎮又是怎樣擴展成城市的?在發展過程中,它的景觀有哪些變化?(3)城鎮與城市的景觀特征越來越相似,如何區分? (4)隨著城市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變成城市人口,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會發生哪些變化? (5)在河流支流與干流匯合處,或在河流入海處, 往往會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你能解釋這種現象嗎? 在老師歸納總結的基礎上理解以上5個小問題。 讀圖思考,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 課本 8分鐘新課講解 (內容2: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承轉:剛才我們了解了聚落的形成過程,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其實鄉村的民居建筑,其形式和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更加密切,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 展示:東北民居、江南水鄉民居、東南亞民居、北非民居 教師歸納: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的位置、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例:許多聚落位于河湖兩岸,山區的聚落位于山間盆地或谷地,溫帶的平原地區聚落密集,熱帶叢林、荒漠地區、高山地區聚落稀疏; 2.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例:平原地區的村落多呈團塊狀,而河網密集地區的村落多沿河呈條帶狀; 3.聚落的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例:如屋頂坡度與降水的關系、墻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與氣溫的關系、建筑材料與當地資源的關系(像竹樓、窯洞、冰屋)等。 試分析:東北民居、江南水鄉民居、東南亞民居、北非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閱讀課本: P72頁“地坑院”相關內容 回歸課本,課外與課內有機地結合 PPT 4分鐘總結 教師總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道路分布。在聚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差異,不同地區聚落的空間形態和組織結構會有很大的差別。世界各地的民居有著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環境特點。 理解:農區或林區,聚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區,定居聚落、季節性聚落和游牧的 帳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漁業區,還有以漁船為居室的船屋聚落。 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分鐘板書設計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與文化 第二節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人們集中居住在一起的地方稱“聚落”。 鄉村聚落: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養魚等農業生產活動。(分農村、牧村、漁村)等 二、分類: 城市聚落: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工業、服務業)等。 三、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的位置、分布與自然環境: 2.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 3.聚落的建筑與環境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