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第二章 認識地球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第1課時)教學方法:探究式,小組合作式教學目標: 1.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3.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 4.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教學重點: 1.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 3.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4.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學難點: 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創設情境 展示流浪地球故事概況:展現的是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將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盡管是科幻電影,但還是讓我們牢記自己生活的美好家園—地球及孕育地球的太陽系。 觀看影片、圖片和文字介紹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PPT 2分鐘新課講解 (內容1:地球在宇宙中) 提問:據圖說出太陽系是由哪些類型的天體組成的? 強調:太陽目前很穩定 展示:太陽系構成示意圖 認真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地球與太陽以及其他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組成了太陽系。) 通過觀察圖片,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 PPT 4分鐘新課講解 提問:按照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說出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名稱。 展示:太陽系示意圖 及腳本動畫 認真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通過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 PPT、 腳本動畫 5分鐘新課講解 地球是太陽系家族中八大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兩者一起組成了地月系。假如像《流浪地球》電影里所說,當太陽開始衰老時,地球的流浪之旅也要開始了,月球—我們親密的伙伴也許將不再與我們同行。 展示:地月系示意圖 學生思考并聆聽 縮小尺度,了解地球和月球的關系 PPT 2分鐘講解新課 《流浪地球》電影中提到 ,地球和人類將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我們的目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比鄰星。當我們進入到比鄰星恒星系統后,地球表面還能適合人類生存嗎? 視頻:地球具有生命的生存條件 小結:由于地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范圍等,地球上產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級智慧生命——人類。 學生思考并聆聽 通過影片和視頻,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視頻 5分鐘閱讀 閱讀:認識宇宙 閱讀 認識宇宙 課本 1分鐘布置小組活動任務 展示:中國天眼 引出小組合作學習: 下面2個任務任選一項,完成PPT,下節課小組匯報。 1.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 2.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課下準備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PPT 2分鐘新課講解 (內容2: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提問: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呢? 展示:人造地球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 讀圖,提取信息 1分鐘新課講解 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古人提出過許多關于天地關系的學說,我國比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蓋天說和渾天說。 展示:“蓋天說”和“渾天說”。 聆聽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PPT 2分鐘交流分享 人類很早就掌握了證實地球形狀的一些簡單證據。例如,月食時出現在月球表面的地影呈弧形,啟發古人推測地球是球體。 提問:1.為什么月食時月球表面的地影呈弧形,能成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2.你還能用什么方法證明地球是球體? 展示:月食示意圖、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圖、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海岸觀船等。 學生發言: 月食成為地球球體的證明:月面陰影是地球影子,陰影邊緣是弧形,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通過閱讀,介紹麥哲倫環球航行。 人造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海岸觀船、登高望遠等 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PPT 2分鐘新課講解 提問:為什么地球是個球體,而我們看到的路是直的呢? 地球有多大呢? 展示:地球基本數據 回答問題: 地球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PPT 3分鐘新課講解 NASA中文公布了一張地球的素顏照,地球是個類似馬鈴薯那樣凹凸不平的球體。可我們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全貌為什么都是個正圓球體呢? 學生發言: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約長21千米,這點兒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是十分微小的。因此,從宇宙空間看,仍可將地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 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PPT 2分鐘新課講解 A同學:這些數字有點抽象,感受不到地球的大小。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B同學: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幾個“速度”來“丈量”一下地球的腰圍(赤道周長),看看地球到底有多大! 學生思考:比較不同交通方式不間斷繞行赤道一周所需時間示意 貼近學生生活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 PPT 3分鐘總結 教師總結 學生歸納總結 2分鐘板書設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普通行星(太陽系中的一員) 地月系 太陽系:水、金、 地、火、木、土、 天、 海 星 星 球 星 星 星 王星 王星 地球在 其他行星系 宇宙中 特殊行星(具有生命存在的條件) 地球的 形狀和大小課題名稱:第二章 認識地球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第2、3課時)教學方法:探究式,小組合作式教學目標: 1.觀察地球儀,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 2.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 3.在地球儀上識別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依據。教學重點: 1.觀察地球儀,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 2.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和緯線,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 3.在地球儀上識別兩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等,說出劃分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依據。 教學難點: 說出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說出劃分東西半球的依據。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 意圖 技術 應用 時間 安排新課講解 (內容3:地球儀) 人們將地球的形狀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也就是地球儀。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分布, 直觀演示地球運動所產生的自然現象。 學生活動: 1.參照圖2-13,在地球儀上找出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北極圈、 南極圈、北極、南極。算一算,赤道與北極、南極各相差多少度。 2.參照圖2-19,在地球儀上找出 0°線和 180°線。說出這兩條線相差多少度。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地球儀 4分鐘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或經緯儀:地球儀上會有橫豎垂直相交的線,就是經緯線。 觀察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PPT 地球儀 3分鐘新課講解 (內容1:緯線與經線) 布置帶領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和經線: 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圓圈是緯線。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圓弧線是經線。 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和經線 觀察地球儀,認識緯線和經線 PPT 地球儀 3分鐘新課講解 布置小組活動: 觀察地球儀說出緯線和經線的形狀、長度、相互關系和指示方向,并填寫表格。 小組合作學習 觀察地球儀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認識緯線和經線 PPT 地球儀 8分鐘新課講解 總結:緯線和經線的形狀、長度、相互關系和指示方向。 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成果 加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 PPT 地球儀 4分鐘講解新課 (內容2:緯度與經度) 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數目有多少條?如何區分它們? 一般地球儀上的經度標在赤道上,緯度標在180°經線上。 學生思考并回答: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數目有無數條,通過經緯度區分。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地球儀 2分鐘講解新課 布置小組活動: 觀察地球儀說出緯度和經度的起點名稱、終點名稱、劃分方法和變化規律,并填寫表格。 小組合作學習 觀察地球儀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認識緯度和經度 地球儀和課本 10分鐘講解新課 總結:緯度和經度的起點名稱 終點名稱、劃分方法和變化規律。 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成果 加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 地球儀和課本 4分鐘閱讀 閱讀:基多的赤道紀念碑 閱讀 認識赤道 課本 1分鐘新課講解 活動一 1.讀圖2-14和2-15,回答問題: (1)說出并指出圖中重要的緯線及意義。 (2)說出低、中、高緯度的范圍,舉例判斷:低、中、高緯度。 2.(1)說出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南極圈和北極圈的緯度。 (2)指出“五帶”的范圍。 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觀察地球儀,深入認識重要緯線和經線 10分鐘新課講解 活動二:認識重要經線 1. 指出并說出兩條相對的經線度數。 2.組成一個經線圈的經線會有什么特點? 3.讀圖2-19和2-20,回答下列問題: (1)說出并指出重要的經線及意義。 (2)說出東半球和西半球所跨的經度。 思考并回答問題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PPT 10布置作業 實踐作業: 觀察地球儀,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儀模型。 了解作業內容,課下完成作業 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10分鐘總結 教師總結 學生歸納總結 5分鐘板書設計 第二章 認識地球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課題名稱:第二章 認識地球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第4課時)教學方法:探究式,小組合作式教學目標: 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教學重點: 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 教學難點: 用經緯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所在地的位置。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 意圖 技術 應用 時間 安排溫故知新 復習:經緯線的特點、經緯度的變化規律。 思考并回答問題。 溫故知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PPT 地球儀 8分鐘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位置 觀察地球儀,進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PPT 地球儀 3分鐘新課講解 由經線與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作經緯網。利用經緯網, 我們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和經線 觀察地球儀,認識緯線和經線 PPT 地球儀 2分鐘新課講解 聯系生活情境:在電影院尋找位置 利用經緯網定位,就好比我們在電影院找座位。同學們,在電影院你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家住長沙的李明同學要去電影院里看電影,他選的座位是第三排五號,你能幫他找到他的座位嗎? 你是怎樣幫他找到座位的? 思考并回答問題 加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 PPT 4分鐘講解新課 在地球儀上,我們也像在電影院找座位一樣利用經緯網確定位置。緯線就像橫排,經線就像縱列,緯度標注在相應的緯線上,經度標注在相應的經線上。 定位的步驟一:首先找到該地點穿過的緯線和經線,標出北緯(N)、南緯(S);東經(E)、 西經(W)。如何判斷北緯和東經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北緯判斷依據是位于0°緯線以北;另外,向北的度數越來越大就是北緯。東經判斷依據是位于0°經線以東,180°以西; 向東的度數越來越大就是東經。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地球儀和PPT 5分鐘講解新課 定位的步驟二:確定數值如果該地位于相鄰兩條緯(經)線之間,則應先確定兩條線間的數值差,再根據該地的具體位置,估算出緯度或經度。 確定經緯度位置 觀察地球儀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認識緯度和經度 地球儀和PPT 8分鐘講解新課 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分小組了解一個最近發生的事件。 學生活動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分鐘總結 教師總結 學生歸納總結 4分鐘板書設計 第二章 認識地球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9 / 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