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 4.6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第1課時(課件 26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浙教版八上科學 4.6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第1課時(課件 26張PPT+視頻+教案+學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上科學§4.6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教學設計
課題 4.6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八上
教材分析 本節為浙教版八上第四章第6節內容,重點內容通過探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根據出歐姆定律,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電流及電流測量、電壓及電壓測量、電阻及滑動變阻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已學知識的綜合與升華,更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實驗過程中學生可體驗探究的全過程。所以本節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擬分3課時完成教學,第1課時通過探究活動得出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關系,第2課時為歐姆定律及應用;第3課時為學生實驗:伏安法測電阻。
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電流跟電壓的關系;了解電流與電阻間的關系,了解歐姆定律的主要內容;科學思維: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間的關系;探究實踐:通過控制變量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和“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并得出相應的結論;態度責任:享受整個探究過程,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
難點 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真觀察、仔細分析,并得出真實、科學的結論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復習: 如圖,當閉合開關時,哪盞燈泡更亮?比較甲、乙,說明: ; 比較甲、丙,說明: 。 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我們已經知道,電流既與電壓有關,又與電阻有關。 電壓越大,對電路中電流的推動作用越大。 電阻越大,則對電路中電流的阻礙作用就越大。 那么,我們要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應如何設計實驗方案? 探究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設計思路: 控制電阻一定,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 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的方法: ①改變電池節數; ②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分壓。 實驗電路: 實驗器材: 學生電源1個、5Ω定值電阻1只、 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__閉合開關前,滑動 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 位置。 2)圖中,電壓表測出的電壓是 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出的電流是經過 的電流;如果沒有滑動變阻器R’,該實驗可行嗎? 。 實驗過程: 1)按圖所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 R′,可改變電阻 R 上的電壓。 2)實驗中定值電阻R=5Ω,逐次調節滑動變阻器 R′,使電壓表上的讀數分別達到表中數值,分別讀出每次不同電壓下的電流值,并 記錄在表中。 3.計算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并比較其結果可以發現: 。 討論交流:以上表格中計算出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是否完全相等?與同學討論結果,并分析原因。參考:計算出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并不是完全相等,存在一定的誤差。 可能原因: ①電流表或電壓表讀數誤差造成; ②電流表、電壓表不夠精密造成的誤差。 探究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設計思路:控制電壓一定,改變電阻大小 控制電壓不變的方法: ①不改變電池節數 ②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電壓不變 實驗電路: 實驗器材: 學生電源1個、2Ω、4Ω、6Ω、8Ω定值電阻各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實驗過程: 1)圖中,更換定值電阻 R,調節滑動變阻器 R’,使 R 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不變,可讀出并記錄每次的電阻值與電流值。2)測量電壓為2伏時不同電阻的電流值,并記錄在表中。3)計算電流與電阻的乘積,并比較其結果可以發現: 。 結論1、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結論2、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研究了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在 1827 年得出了如上結論。 這個結論被稱為“歐姆定律”。 一、電流、電壓與電阻的關系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當導體的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視頻:1、電流與電壓關系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二、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的內容: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閱讀:歐姆 從討論中提出問題:電壓推動電流流動,而電阻阻礙電流的流動,三者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引發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從電流與電壓關系入手 注意實驗細節處理,及時學法指導(這里主要是分析設計實驗方案為主,學生分組實驗另設課時完成)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兩個實驗主要是設計實驗時采用控制變量法且多次測量,這樣才科學獲得規律性結論綜合兩個探究實驗的結論 指出歐姆定律的由來及內容并由此獲得數學表達式:公式公式的運用是下1課時的內容
課堂練習 1、由歐姆定律公式可知( D )A. 同一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B. 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因為沒有電流通過,所以導體電阻為零C. 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就越小D. 導體電阻的大小,可以用它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它的電流的比值來表示2、如圖所示,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同種金屬棒AB和CD連接在一起后接在電源兩端。關于AB和CD的電阻R及兩端電壓U的判斷,正確的是( B ) A. RAB>RCD , UAB<UCD B. RAB>RCD , UAB>UCDC. RAB<RCD , UAB<UCD D. RAB<RCD , UAB>UCD (第2題圖) (第3題圖) (第4題圖)3、如圖電源電壓不變,R1=10Ω,R2=15Ω。S閉合時,電壓表示數為6V,則電源電壓為( A )A.10V B.7.5V C.3.5V D.2.5V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6 V保持不變,定值電阻阻值為10 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 Ω,當開關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A. 電壓表的示數減小 B. 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之比不變C. 當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示數為2 V D. 當滑片移到a端時,電流表示數為0.2 A5、某實驗小組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連接的電路圖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定值電阻R備有5Ω、10Ω、20Ω、40Ω各一個。 (1)實驗小組根據電路圖連接了實物電路如圖乙,其中存在連線錯誤,而且只要改接一根導線就可以了,請你把接錯的那根導線打上“×”,再畫線把它改到正確位置上(導線不允許交叉)。 (2)電路改正后,閉合開關前應將變阻器滑片調至最 (填“左”或“右”)端。 (3)實驗小組依次換用5Ω、10Ω、20Ω、40Ω的電阻測得數據,繪出電流I與電阻倒數R(1)關系的圖像,如圖丙,由此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 。 (4)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擇 (填選項)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 A. 50Ω 1.0A B. 100Ω 1.2A C. 200Ω 0.6A[參考:(1)(2)右(3)反比(4)B ]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
課堂小結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其電阻成反比。 3、歐姆定律的內容: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4、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提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6張PPT)
第四章 電路探秘
浙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5節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電流跟電壓的關系;了解電流與電阻間的關系;
了解歐姆定律的主要內容;
科學思維: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間
的關系;
探究實踐:通過控制變量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和
“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并得出相關的結論;
態度責任:享受整個探究過程,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嚴謹
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精神。
復習:
新知導入
如圖,當閉合開關時,哪盞燈泡更亮?
明亮
耀眼
昏暗
比較甲、乙,說明: ;
比較甲、丙,說明: 。
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兩端的電壓有關
R=5Ω
R=5Ω
昏暗
R=10Ω
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其本身的電阻有關
新課導入
我們已經知道,電流既與電壓有關,又與電阻有關。
電壓越大,對電路中電流的推動作用越大。
電阻越大,則對電路中電流的阻礙作用就越大。
那么,我們要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應如何設計實驗方案?
設計思路:
控制電阻一定,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
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的方法:
①改變電池節數;
②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分壓。
實驗電路:
實驗探究
探究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器材:
學生電源1個、5Ω定值電阻1只、
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問題討論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__閉合開關前,滑動
變阻器的滑片應移到 位置。
2)圖中,電壓表測出的電壓是 兩端的電壓;電流表測出的電流是經過 的電流;如果沒有滑動變阻器R’,該實驗可行嗎? 。
不能沒有滑動變阻器,這里滑動變阻器不僅能保護電路,并且還改變電阻R兩端的電壓,從而實驗多次測量尋找規律。
斷開
有效電阻最大
定值電阻R
定值電阻R
實驗過程:
1)按圖所示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
阻器 R′,可改變電阻 R 上的電壓。
2)實驗中定值電阻R=5Ω,逐次調節滑動變阻器
R′,使電壓表上的讀數分別達到表中數值,分
別讀出每次不同電壓下的電流值,并 記錄在表中。
3.計算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并比較其結果可以發現:

新知講解
0.20
0.39
0.81
1.20
5
5.12
4.94
5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討論交流
以上表格中計算出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是否完全相等?與同學討論結果,并分析原因。
計算出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并不是完全相等,存在一定的誤差。
可能原因:
①電流表或電壓表讀數誤差造成;
②電流表、電壓表不夠精密造成的誤差。
新知講解
探究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設計思路:控制電壓一定,改變電阻大小
控制電壓不變的方法:
①不改變電池節數
②串聯一個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電壓不變
實驗電路:
實驗器材:
學生電源1個、2Ω、4Ω、6Ω、8Ω定值電阻各1只、電流表1個、電壓表1個、滑動變阻器1個、開關1個、導線若干
新知講解
實驗過程:
1)圖中,更換定值電阻 R,調節滑動變阻器
R’,使 R 兩端的電壓始終保持不變,可讀出
并記錄每次的電阻值與電流值。
2)測量電壓為2伏時不同電阻的電流值,并記
錄在表中。
3)計算電流與電阻的乘積,并比較其結果可以發現: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1.0
0.5
0.35
0.25
2
2
2.1
2
新知講解
德國物理學家歐姆研究了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在 1827 年得出了如上結論。
這個結論被稱為“歐姆定律”。
結論1、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結論2、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新知講解
一、電流、電壓與電阻的關系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當導體的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視頻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視頻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新知講解
二、歐姆定律:
1、歐姆定律的內容: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閱讀:
歐 姆
德國物理學家歐姆,1787~1854)出生于工人家庭,
從小就掌握了許多機械制造方面的技能。16 歲時,他進
入埃爾蘭根大學旁聽數學、物理與哲學。由于經濟困難而
中途輟學,他 24 歲重新回校,到 26 歲才完成博士學業
當了一名中學教師。他熱心于電學研究,曾研究過不同金
屬的導電能力。
在今天看來,歐姆定律的研究如此簡單,但在歐姆那個年代,他的研究非常困難。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沒有一個電壓足夠穩定的電源;二是沒有一個能精確測量電路中電流大小的儀表(電流表)。 歐姆定律的實驗結果發表于 1826 年,次年他又出版了《關于電路的數學研究》,給出了歐姆定律的理論推導。他的成果當時在國內沒有得到肯定,但在國外受到了重視,英國皇家學會于 1841 年授予他科普利獎章,次年接受他為會員。這時德國才意識到了歐姆的價值。1849 年,慕尼黑大學聘任他為教授,歐姆終于實現了當一名大學教授的理想。
隨堂練習
1、由歐姆定律公式可知( )
A. 同一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B. 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因為沒有電流通過,所以導體電阻為零
C. 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就越小
D. 導體電阻的大小,可以用它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它的電流的比值來表示
D
隨堂練習
2、如圖所示,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同種金屬棒AB和CD連接在一起后接在電源兩端。關于AB和CD的電阻R及兩端電壓U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RAB>RCD , UAB<UCD
B. RAB>RCD , UAB>UCD
C. RAB<RCD , UAB<UCD
D. RAB<RCD , UAB>UCD
B
隨堂練習
3、如圖電源電壓不變,R1=10Ω,R2=15Ω。S閉合時,電壓表示數為6V,則電源電壓為(   )
A.10V B.7.5V C.3.5V D.2.5V
A
隨堂練習
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6 V保持不變,定值電阻阻值為10 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 Ω,當開關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壓表的示數減小
B. 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之比不變
C. 當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示數為2 V
D. 當滑片移到a端時,電流表示數為0.2 A
B
隨堂練習
5、某實驗小組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時,連接的電路圖如圖甲。電源電壓恒為6V,定值電阻R備有5Ω、10Ω、20Ω、40Ω各一個。
(1)實驗小組根據電路圖連接了實物電路如圖乙,其中存在連線錯誤,而且只要改接一根導線就可以了,請你把接錯的那根導線打上“×”,再畫線把它改到正確位置上(導線不允許交叉)。
(2)電路改正后,閉合開關前應將變阻器滑片調至最 (填“左”或“右”)端。

隨堂練習
(3)實驗小組依次換用5Ω、10Ω、20Ω、40Ω的電阻測得數據,繪出電流I與電阻倒數R(1)關系的圖像,如圖丙,由此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 。
(4)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擇 (填選項)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
A. 50Ω 1.0A B. 100Ω 1.2A C. 200Ω 0.6A
反比
B
課堂總結
1、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時,導體中電流跟其電阻成反比。
3、歐姆定律的內容: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4、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提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
板書設計
4.6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電阻一定, 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電壓不變,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作業布置
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
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
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
4、預習“歐姆定律的應用”的相關內容。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浙教版八上§4.6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1) 學案
姓名
[學習目標]
1、了解電流跟電壓的關系;
2、了解電流與電阻間的關系;
3、了解本探究實驗中的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4、了解控制變量法在本探究實驗中的運用;
5、了解歐姆定律的主要內容。
一、知識點梳理:
1、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必須控制 不變,即研究一個 電阻的 與它兩端的 的關系。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有 、 、電源、定值電阻、開關及 等;
3、連接電路時,電壓表與定值電阻 聯,電流表與定值電阻 聯,且使電流從它們的 接線柱流入, 接線柱流出;
4、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 ;閉合開關前,必須保證 ;
5、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必須控制 不變,即當 的電壓始終不變時,來研究通過電阻的 與電阻 大小的關系。
6、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的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 ;研究電流與電阻關系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 ;
7、實驗結果顯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是:
① ;
② ;
二、例題講解
例題1、由歐姆定律公式可知( )
A. 同一導體兩端的電壓跟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B. 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因為沒有電流通過,所以導體電阻為零
C. 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就越小
D. 導體電阻的大小,可以用它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它的電流的比值來表示
例題2、如圖所示,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同種金屬棒AB和CD連接在一起后接在電源兩端。關于AB和CD的電阻R及兩端電壓U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RAB>RCD , UAB<UCD B. RAB>RCD , UAB>UCD
C. RAB<RCD , UAB<UCD D. RAB<RCD , UAB>UCD
(例題2圖) (例題3圖) (例題4圖)
例題3、如圖電源電壓不變,R1=10Ω,R2=15Ω。S閉合時,電壓表示數為6V,則電源電壓為(  )
A.10V B.7.5V C.3.5V D.2.5V
例題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6 V保持不變,定值電阻阻值為10 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 Ω,當開關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壓表的示數減小 B. 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之比不變
C. 當滑片移到中點時,電壓表示數為2 V D. 當滑片移到a端時,電流表示數為0.2 A
例題5、某實驗小組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連接的電路圖如圖甲所示。電源電壓恒為6V,定值電阻R備有5Ω、10Ω、20Ω、40Ω各一個。
(1)實驗小組根據電路圖連接了實物電路如圖乙,其中存在連線錯誤,而且只要改接一根導線就可以了,請你把接錯的那根導線打上“×”,再畫線把它改到正確位置上(導線不允許交叉)。
(2)電路改正后,閉合開關前應將變阻器滑片調至最 (填“左”或“右”)端。
(3)實驗小組依次換用5Ω、10Ω、20Ω、40Ω的電阻測得數據,繪出電流I與電阻倒數R(1)關系的圖像,如圖丙,由此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 。
(4)為完成整個實驗,應該選擇 (填選項)種規格的滑動變阻器。
A. 50Ω 1.0A B. 100Ω 1.2A C. 200Ω 0.6A
三、隨堂練習:
1、甲、乙兩個電阻之比為3:5,將他們串聯在電路中,則甲、乙電阻兩端電壓之比為( )
A. 5:3 B. 3:5 C. 1:1 D. 無法比較
2、兩個定值電阻阻值之比是1:4,并聯后接入電路,通過的電流之比是( )
A. 4:1 B. 3:2 C. 1:1 D. 2:3
3、從歐姆定律可導出R=U/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電壓為0時,電阻為0 B. 當電流增大2倍時,電阻減小2倍
C. 當電壓增大2倍時,電阻增大2倍 D. 不管電壓或電流如何變化,電阻不變
4、研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用如圖所示的電路,要求“保持電阻不變”,在進行“保持電阻不變”這一步驟時,實驗要求是( )
A. 保持R′的滑片位置不動 B. 保持R的電壓不變
C. 保持R不變,調節R′的滑片到不同位置 D. 保持電路中的電流不變
(第4題圖) (第5題圖) (第6題圖)
5、某導體中的電流與它兩端電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0時,電阻為0 B. 該導體的電阻隨電壓的增大而減小
C.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0時,電流為0 D. 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2伏時,電流為0.6安
6、如圖是甲、乙兩電阻的電流隨電壓變化的曲線,據圖判斷( )
A. R甲R乙 D. 無法確定
7、某同學在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時,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畫了如圖所示的一個圖象,下列結論與圖象相符的是(  )
A.電阻一定,電流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 B.電阻一定,電壓隨著電流的增大而增大
C.電壓一定,電流隨著電阻的增大而減小 D.電壓一定,電阻隨著電流的增大而增大
(第7題圖) (第8題圖)
8、如圖是“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電路圖.將5Ω的定值電阻接入圖中A、B兩點間,正確操作后,電流表的示數為0.4A.接下來的操作是:斷開開關,將5Ω的定值電阻更換為10Ω的定值電阻,再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    (選填“左”或“右”)端,然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使電壓表的示數為   V時,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四、課后練習:
1、在科學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律,經常需要進行反復多次實驗。
①“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多次測量 ②“研究液體的內部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時,改變液體的深度,多次測量 ③“研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特點”時,換用不同定值電阻,多次測量 ④“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導體的電阻”時,多次測量電阻兩端電壓和通過電阻的電流值;上述實驗中尋找普遍規律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下圖中,能正確描述電阻一定時,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圖像是( )
A. B. C. D.
3、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進行實驗,電源電壓恒為3V,更換5個定值電阻Rx,得到如圖乙所示的圖像。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同學研究的是電流和電壓的關系
B.實驗中電壓表的示數保持0.5V不變
C.滑動變阻器阻值變化范圍為1~5Ω
D.將Rx從5Ω換成10Ω后,應將滑片P向左移
4、如圖所示,在探究“一段電路中的電流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當A、B兩點間的電阻由5Ω更換為10Ω后,為了探究探究上述問題,應該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A.保持變阻器滑片不動 B.增加電池個數
C.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左移動 D.將變阻器滑片適當向右移動
5、照明電路的電壓為220伏。對人體來說,一般情況下36伏以下是安全;通過電流等于1毫安時會引起麻感覺;通過電流等于30毫安時有生命危險,根據以上數據,估計普通人體電阻最接近于(  )
A.1×102歐 B.1×103歐 C.4×104歐 D.2×l05歐
6、如圖,定值電阻的阻值是4Ω,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10Ω.滑片P置于滑動變阻器的中點時,電壓表示數為8V;當滑片從中點向b端移動距離s后,電壓表示數變為6V;當滑片從中點向a端移動距離s后,電壓表示數為(  )
A.4V B.6V C.10V D.12V
(第6題圖) (第7題圖) (第8題圖)
7、如圖,L1與L2是兩只標有“3V 10Ω”字樣的相同小燈泡,電源電壓為3V,閉合開關S后,干路電流是(  )
A.I=0.3A B.I=0.6A C.I=0.9A D.I=1.0A
8、如右圖所示,電壓表示數為6V,電流表示數為0.2A,若圖中虛框內有兩只電阻,其中一只電阻R1=10Ω,則另一只電阻R2的阻值及其與Rl的連接方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R2=10Ω與R1串聯 B. R2=20Ω與R1并聯 C. R2=20Ω與Rl串聯 D. R2=10Ω與R1并聯
9、燈泡L上標有“6V 1A”字樣(正常發光時的電壓和電流),測得該燈泡的電流隨電壓變化關系如圖甲所示。現把燈泡L接入如圖乙所示的電路中,若電源電壓為10V不變,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電壓表的量程為“0-15V”。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電路中通過調節滑動變阻器可實現燈泡L正常發光
B.當電流表示數為0.4A時,電壓表的示數為7.6V
C.燈泡L的電阻值隨電壓表的示數的增大而增大
D.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最小電阻約為13.3Ω
10、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保持不變,R1=2R2,當開關S接在1位置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1,當開關S接在2位置時電流表的示數為I2,則I1與I2之比為(  )
A.1∶1 B.1∶2 C.2∶1 D.無法判斷
(第10題圖) (第11題圖)
11、小科利用僅有的一個規格為“10Ω 1.0A”的滑動變阻器和其他器材來驗證歐姆定律,該變阻器的電阻絲上有一處斷點。實驗電路如圖,電源電壓恒為3V。實驗步驟如下:①用4Ω的定值電阻進行實驗,連接電路。②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為2V,讀出電流表的示數并記錄;斷開開關,把滑片P移到A端。③依次用阻值為6Ω、8Ω和10Ω的定值電阻替換原來的電阻,重復步驟②。
(1)小科設計上述實驗步驟,是要研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 之間的關系。
(2)小科發現,滑片P向右移動的過程中,每次實驗開始時電壓表都沒有示數,移到某一點(該點記
為C)時突然有了示數。但在完成8Ω電阻的實驗后,再做10Ω電阻的實驗時,當電壓表有示數后,示數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電阻絲BC的阻值RBC的范圍是 。
(3)為了完成10Ω電阻實驗,將滑片P移到C點,只要在原來電路的接線柱上再接上一根導線,就能繼續完成實驗。請你在圖中用筆畫線補上這根導線。
12、小敏在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時,用了兩個阻值不同的電阻R1、R2,它們阻值之比是5:3,如果它們串聯在電路中,則電阻兩端的電壓之比    ;如把它們并聯在電路中,則通過電阻的電流之比為   。
13、小金和小吳在做電學實驗。
(1)小金根據如圖甲的電路圖連接了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電壓表示數為2.6 V,電流表示數如圖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為 Ω。
(2)小金將以上實驗的小燈泡換成了5 Ω的定值電阻,閉合開關數次改變滑片位置,記錄每次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據此推測,小金的這個實驗是在研究 的關系。
(3)上面的表格是小吳所測量的數據,據表中數據判斷,小吳所連接的實驗電路是圖中 。
A. B. C. D.
15、小科想利用如圖所示的電路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已知R0的阻值是20Ω。當閉合S1、斷開S2時,電流表的示數是0.3A;當S1、S2均閉合時,電流表的示數是0.5A。求
(1)電源兩端的電壓;
(2)電阻Rx阻值。
參考答案:
一、知識點梳理:
1、電阻 定值 電流 電壓 2、電流表 電壓表 滑動變阻器
3、并 串 正 負 4、斷開 滑動變阻器滑片處于有效電阻最大處
5、電壓 電阻兩端 電流 阻值
6、改變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大小 保證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相等
7、電阻不變時,通過該導體的電流與其電壓成正比;
電壓不變時,通過該導體的電流與該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例題講解:
例題1、D
解析: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不會隨電流的變化而變化,故A錯誤: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電流為零,但導體電阻不為零,故B錯誤;導體中的電流越大,說明兩端電壓越大,但電阻不變,故C錯誤:在物理學中,導體的電阻等于其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它電流的比值故D正確,故D符合題意。
例題2、B
解析:①AB與CD材料和長度相同,因為SABRCD; ②在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因此IAB=ICD。根據公式U=IR可知,因為RAB>RCD,所以電壓UAB>UCD。故B符合題意。
例題3、A
解析:電路電流I= = =0.4A;電源電壓U=I(R1+R2)=0.4A×(10Ω+15Ω)=10V。故A符合題意。
例題4、B
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定值電阻R與變阻器串聯,電壓表測定值電阻的電壓。 當開關閉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動的過程中,變阻器的阻值變小,那么總電阻變小,總電流變大,根據U=IR可知,電壓表的示數變大,故A錯誤; 電壓表測定值電阻的電壓,電流表測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根據可知,兩個電表的示數之比就是定值電阻R,因此它們的比值不變,故B正確; 當滑片移動到中點時,總電流; 此時電壓表的示數:U=IR=0.3A×10Ω=3V,故C錯誤;當滑片移動到a點時,變阻器接入的阻值為零,此時只有定值電阻,此時電流表的示數: ,故D錯誤。故B符合題意。
例題5、(1)見解析(2)右(3)反比(4)B
解析:(1)根據甲圖可知,除了電壓表與定值電阻R并聯外,其他的元件都是串聯。根據乙圖可知,只需將定值電阻與變阻器相連的導線從變阻器端拆下,然后改接在電壓表的“-”接線柱上即可,如下圖所示:
(2)根據乙圖可知,當滑片在最右端時變阻器的阻值最大,因此閉合開關前應將變阻器滑片調至最右端。 (3)根據丙圖可知,當時,R=20Ω,此時電流為0.1A;當時,R=10Ω,此時電流為0.2A;當時,R=5Ω,此時電流為0.4A; 分析可知,對應電阻和電流的乘積都等于2,因此得到結論: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4)變阻器的電壓U變=U總-U=6V-2V=4V; 根據串聯電路電壓與電阻成正比得到:; ; 解得:R變=80Ω。
三、隨堂練習:
1、B 2、A 3、D 4、C 5、C 6、A 7、C 8、右 ;2
四、課后練習:
1、C 2、A 3、C 4、D 5、B 6、D 7、B 8、C 9、D 10、B
11、(1)導體電阻;(2)4Ω≤RBC<5Ω;(3)如圖所示:
12、5:3 ;3:5 13、(1)10 (2)導體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 (3)D
14、(1)由電路圖可知,當S1閉合、S2斷開時,只有電阻R0接入電路,電流表測通過R0的電流,I0=IA=0.3A,由I= 可得,電源電壓U=U0=I0R0=0.3A×20Ω=6V;(2)當S1、S2都閉合時,兩電阻并聯,電流表測干路電流,并聯電路中支路間線不影響,所以R0的電流不變,由并聯電路特點可得,通過電阻Rx的電流:Ix=IA′﹣IA=0.5A﹣0.3A=0.2A,Rx的兩端電壓:U=Ux=6V,由I= 可得,電阻Rx阻值:Rx= = =30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阳朔县| 翼城县| 三门县| 福鼎市| 中超| 开鲁县| 高邑县| 贵定县| 普宁市| 仪陇县| 通榆县| 江川县| 齐齐哈尔市| 山东| 上杭县| 九龙坡区| 监利县| 夏邑县| 林西县| 江津市| 伊宁县| 吉安市| 竹溪县| 南召县| 临桂县| 吴川市| 皮山县| 连城县| 河曲县| 临泉县| 康平县| 容城县| 柳江县| 富民县| 上高县| 吉林市| 岑巩县| 克什克腾旗| 巩留县|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