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7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以及歷史地圖,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現15—17世紀人口遷移、物 種交換 ; 2.找到相關圖片和史料論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世界格局的演變和全球聯 系的初步建立; 3.哥倫布大交換、教皇子午線、殖民擴張、三角貿易、商業革命、價格革 命 ; 4.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體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的辯證關系; 5.歷史上和當今中國在全球化發展中所做的貢獻,樹立文化自信、道路自 信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灘點 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全球貿易的擴張,早期殖民擴張。 難點: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角貿易與殖民擴張。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課堂導入 《體驗黑人奴隸的一生》視頻導入,引出本節課內容。教學過程一、上課 (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流(依據地圖和所學知識分析人口遷移的原因、表現亞非大洋洲都有族群混合現象白人混合血純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新防路開陸后世界人口的遷移1、人口遷移印第安人)(1)原因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相互往來。(主動遷移)②販賣非洲黑人(被 迫遷移);③逃亡海外;逃避政治宗教迫害(被動遷移)。 (2)表現①歐洲人入侵、大批來到美洲②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③美洲印第安人人口 減少;④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有族群混合現象。 巴西不僅僅有梅斯蒂索人(葡萄牙與印第安人的混血兒),還有穆拉北人(葡萄牙與非洲人 的混血兒)、贊布人(美洲土著與非洲人的混血兒)和由這些群體繁衍的其他混血群體。 ——杰望《新全球丈》 (3)影響 積極:加強了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思想文化;消極:使當地傳統社 會遭到滅頂之災。 依據地圖和所學知識分析人口遷移的影響和特點 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 移民總數達15萬。到1590年,巴西的歐洲白人已有三四萬。與此同時,印第安人便開始了 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16—17世紀時銳減了約90%。在印第安人銳減的同時,歐洲人又大肆 獵捕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紀,英團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 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 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滴編自張新《地理 大發現研究》 (3)影響 ①促進美洲開發②改變人口地理分布,出現族群混合現象③促進世界物種交換;④導致各種疾病傳播。 (4)特點①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遷移,如英國向美洲、印度等地遷移人口;②從較發達地 區向不發達地區及新開發區移民,如歐洲向拉美各國移居;③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人口, 如亞非歐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遷移。④由歐洲國家主導。 2、物種交流 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鴻等家事,小麥、燕麥、大麥、棵麥等農作物,撇攬 和葡萄等水采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王米、番茄、甘 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據統計,今天 界的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 新航路開辟后所引發的人口、動植物以及病原體跨區域大范 圍的傳播和交流,有人稱之為“全球物種大文換”也有人稱 之為“哥倫布大文換”。 (1)原因①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人們往來頻繁;②歐洲殖 可 民者的殖民擴張;③奴隸貿易。 (2)表現①歐洲→美洲②美洲→世界 根據材料,概括“哥倫布大交換”的特點。 (歐洲人)不但自已大發其財,同時一手塑造了整個新世界的風貌與歷史…-另一批因哥倫布 航行引發的生物大交強,是由肉眼可見的生命形式組成,從南瓜到野水牛均是。這個大文換 的結采——從人類觀點視之——也是正負參半…時至今日,兩半球之間的動植物交換并未 停止,依然在進行。 —[美]克羅斯比《哥倫布大交換》 (3)特點:歐洲主導;內容豐富;范圍全球性;結果雙重性(積極與消極);時間長期性。 根據材料,概括“哥倫布大交換”的影響。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傳入中國后逞漸得到推廣。番薯“畝可得數千斤,性五谷幾 倍”,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遙能 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土地等去發展經濟作物, 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 —摘自何炳棣、陳樹平等的研究成采 (4)影響: 積極:①豐富食物結構,增加糧食產量;②促進人口增長;③促進世界文明的交融。④推動了農 產品的商品化,促進經濟的開發; 在美洲被亞服的過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廝殺和折磨。更悲慘的是,新大陸沒有天花 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對這些疫病毫無免疫力,歐洲人帶來的這些疾病造成他們死亡的教量 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國此整個滅絕。據估計原來有1000萬到2500萬人口的新西班牙(阿茲 特克帝國),到17世紀初只刺下不到200萬人,同時期印加人從約700萬減少到只有約50 萬 。 ——王加豐《世界文化丈導論) 消 極 :①各種疾病的傳播②原住民大量死亡和原有社會解體③歐洲加快建立殖民統治④土地 資源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環境。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1、印度洋貿易:歐洲商人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2、大西洋貿易:三角貿易(黑奴貿易開始于15世紀,結束于19世紀。葡萄牙最早進行黑 奴貿易,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貿易國家。)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選 行的業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喏 光。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航臟的東西。——馬克思《資本論》 美國學者杜波伊斯估計:16-18世紀歐洲奴隸販子向美洲大陸販運的黑奴共計1500萬 人。他認為,每運一個累人到美洲,至少有5個人死于獵奴戰事和販運途中,加上販運到其 他地區的黑人,總計使非洲損失了一億精壯人口,相當于1800年時非洲人口的總和,非洲 的社會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破壞。 ①原因:殖民者的殘酷壓榨和傳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勞動力嚴重缺乏。 ②概況:歐洲商人把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等運到非洲,換取黑人,運到美洲賣為奴隸;從 美洲換取金銀、原棉、煙草等商品運回歐洲。 ③影響:A.對非洲:災難,破壞發展。B.對歐洲: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c 對世界:促進世界市場的發展,文明的交融。 3、太平洋貿易: ①葡萄牙的澳門中轉貿易:中歐貿易:中日貿易 ②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西班牙橫跨太平洋貿易【主要在其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 圍繞中國的貿易網絡: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三大貿易——商品貿大西洋易貿的易全文方始西形以號過的((洲手0工達印第能村洋以片人評軍事日附人占020也寫0品日本中雷三角領局0出程:(紡擔H黃留無或罪忍銀貴金屬哪啡等)一次H歐洲(葡)白報印度洋貿易中(西)太平錠洋貿易天l四牙牙b[電景):性踐(,生世.在B路大中言來大平生中居:白往出程中程中轉性電 5銀大量流人中國4、新航路的開辟對中國的影響) (主究性和主要交物響) (和商品通通,是通過商品交換把各國市場常密聯系起來的總體。)絲銀資易歸程. 支草H1應枯實)) (手工制品非洲黑奴(白))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推動世界市場形成。 關于明代流人中國白銀的估計,我國學者王裕巽通過對國內外丈料的分析,認為明代中國從 國外貿易中得到了超過3億兩的白銀,具體數字為:從西班牙得到87750000兩,從日本得 到 2 0 0 0 0 0 0 0 0 兩 , 從 葡 萄 牙 得 到 4 2 7 6 2 7 5 0 兩 , 總 計 為 3 3 0 5 1 2 7 5 0 兩 。 ——韓琦《美洲白銀與早期中國經濟的發展》 (1)經濟:①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促進糧食產量的提高,有更多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 出現了專業生產區域。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觀上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長創造了 條 件 。②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一個圍繞白銀輸入 中國的貿易網絡逐漸形成,推動世界市場形成。在明朝白銀成為主要貨市。 (2)政治:西方殖民者開始侵擾我國。一方面中國被迫開始了反侵略的戰爭,捍衛國家主 權,如鄭成功收復臺灣;另一方面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東南沿海海盜式的騷擾,清政府設置 了廣州行,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中外經濟 文化的交流,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而 導致近代中國逐漸落伍。 (3)文化:“西學東漸”開始,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播了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 如《坤輿萬國全國》。徐光啟等人開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農政全書》中介紹了 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與工具。 (4)生活: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 (三)早期殖民擴張 1.15-16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殖民 (1)葡萄牙: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亞洲地區;美洲的巴西 (2)西班牙:主要集中在美洲地區(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亞洲菲律賓 西班牙、葡萄牙為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 1493年,羅馬教望亞歷山大六世作出仲藏:在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100望格的地 方,從北極到南極畫一親分界線,史稱“教望子午線”。規定該線以西的一切土地屬于西班 牙的勢力范圍,該線以東的一切土地屬于葡萄牙的勢力范圍。救望子午線是西方列強瓜分世 界、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 由于葡萄牙不滿這一仲裁,西、葡兩囤又于1494年締結親約,把這親繞向西移動270望格。 根據這個親約,巴西部分地區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 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實質:西方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 圍的開始。 影響:平衡了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大海洋強國一百多年的勢力范圍和殖民霸權。 合作探究:為何西、葡殖民掠奪了大量財富,但未持續輝煌 據統計,從1493年到1600年,葡萄牙人僅在非洲就掠走了27萬多公斤黃金;從 1521—160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走的黃金為20萬多公斤,白銀為1800萬公斤。發了財的 葡萄牙、西班牙國王和貴族從意大利、法國、荷蘭、英園的市場上采購商品,大量的責金屬 像洼漪似的擴散了。西班牙、葡萄牙:黃金漏斗 2.17世紀:荷蘭、英國、法國也在亞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個殖民地。 3.17世紀:18世紀,英國以“日不落帝國”的實力占據了殖民霸主的地位。 “大洋洲是我們的牧場,阿根延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們的牛群,秘客送來它的白銀,南非 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較。印度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而且我們的響啡、白糖和香料種植 固遍布東印度群島。”——《劍橋英國丈》 4.影響 這是今天座落在菲律賓的一對紀念碑,遠處的是1555年西班牙人為紀念麥哲倫而樹立的麥 哲倫紀念碑;而近處的是1952年菲律賓為紀念殺死麥哲倫的酋長拉普拉普樹立的英雄紀念 碑。島上還樹立著一塊銅牌。菲律賓人的評價:“菲律賓土著人抵抗歐洲人入侵,在此擊斃其統帥麥哲倫。”西班牙人的評價:“麥哲倫與菲律賓土著人激戰,受傷后身亡于此,后來 其部下繼續西航,完成了第--次環球航海。” (1)對美洲: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殺,他們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傳統社會遭到滅 頂之災);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做出貢獻。 (2)對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大批的精壯勞動力,制約 了非洲的發展。 (3)對亞洲:白銀大量流入刺激了亞洲經濟發展;侵占大陸沿岸的據點和島嶼,部分亞洲 國家開始遭到殖民侵略,逐步淪為殖民地。客觀上帶來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 促進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4)對歐洲——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①促進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歷史名詞解釋】 早期殖民擴張: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 張活動。 資本原始積累: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以前,通過暴力等非正當手段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 分離,使生產資料聚集在少數人手里的過程。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搶劫金銀財物、販賣奴隸 等手段來聚金斂財富。例如16世紀的奴隸貿易 資本積累不同于資本原始積累。通過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而積累的過程叫做資本積累。資 本的原始積累的手段是掠奪,資本積累的手段是剝削。 ②引起“價格革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材料16世紀,歐洲的黃金從55萬公斤增加到119萬多公斤......物價上張使靠工資為生 的工人實際工資下降,日趨貧困。按傳統方式征收定額貲幣地租的封建地主,收入減少了。 新興的資產階級靠使用廉價勞動力和高價出售商品產品,而得到好處。 ---孔祥民《世界中古丈》 ③引起“商業革命”: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 a、貿易范圍:市場和貿易規模擴大; b、商品種類:流通商品種類增多,世界各地區的商品在歐洲市場逐漸出現; c、商業格局:商路、貿易中心發生轉移(商路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貿易中心由地 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的葡西尼德蘭和英國) d、經營方式:商業經營方式發生改變(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等紛紛出現) ④社會變革:歐洲從殖民掠奪、商業貿易和奴隸貿易中獲得的財富最終轉化為資本,推動了 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 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 高張,國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⑤沖擊了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環球航行直接證明了地圓說;增強了人們探索世界的信心和 熱情;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沖擊了神學理論和教會的權威,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 (5)對世界——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文明開始交融,世界日益成 為容切聯系的整體 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 類文明一體化進程。 ---馬世力《世界丈綱》 (6)運用多元史觀認識新航路開辟及早期殖民擴張 革命史觀:新航路開辟后,西方國家走上了殖民擴張與對外掠奪之路,給亞非拉地區人民帶 來了深重災難,亞非拉地區人民反抗其殖民擴張與掠奪具有正義性。 全球史觀(整體史觀):新航路開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間相對孤立的狀態,促使世界各大 洲的聯系加強;殖民擴張促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使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與擴展。 文明史觀:新航路開辟與殖民擴張,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與交融,是人類文明交流融 合之路,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現代化史觀: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本,促進了 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壯大,推動了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到來;客觀上促進了 世界落后地區的政治、經濟、思想的發展,成為人類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社會史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地商業交流加強,各種物種交流、交換,增加了人類的食 品種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 二、自主小結 三、板書設計(與全) (演建變立)聯系的初步 世界格局的 流動: 全球聯系的 初步建立 變動: 世界格局 的演變 人口遷移:族群混合,新民族誕生 物種交換: 豐富了食物種類,優化飲構: (分散→整體)疾病傳播: 造成美洲大洋洲人口大量死亡縱向:封建制度瀕 商品流動: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貿 解體,資本主義 發展 早期殖民擴張: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 .. 歐洲社會的轉型:向資本主義過渡 世界格局的演變:歐洲興起、亞非衰落教學度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