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江花月夜》教案課時目標:1.能認真聆聽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片段,通過學唱樂曲主題、畫面聯想、小型打擊樂器伴奏等手段,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意境。2.通過視唱、加詞演唱、譜例分析的形式,能準確演唱樂曲主題,并能準確辨識“魚咬尾”的創作手法。3.通過對比聆聽、樂譜的分析,分組討論“換頭合尾”這一創作手法的基本規律與方法,并能做出對應的練習。教學重難點能認真聆聽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片段,通過學唱樂曲主題、畫面聯想、小型打擊樂器伴奏等手段,體會作品所表現的意境。教學過程一、導入:1、視聽練習(課前播放琵琶獨奏的春江花月夜)同學們好!剛才課前大家欣賞到的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呢?生答~師:非常好!那我們做一個練習,“猜我是誰”2、通過剛才的練習,老師覺得同學們對上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掌握非常好。那請同學們試想一下把這些樂器放在一起合奏會有什么樣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二、新授課:(一)、作品簡介:《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這首樂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為《夕陽簫鼓》,樂曲共分為10個音樂小標題。(二)、江樓鐘鼓1、我們先聆聽樂曲的第一個音樂小標題——“江樓鐘鼓”。請同學們在聆聽的過程當中,思考下面兩個小問題:①你聽到了哪些樂器?②哪副圖片最符合樂曲意境?(聽完之后哪位同學愿意將自己的答案與同學們分享一下呢?那你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圖片呢?~~~剛才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好,)師小結:這一段優美如歌的旋律,描繪出夕陽西下,晚霞燦爛,江天一色的迷人景色.2、我們剛才聽到的這一段“江樓鐘鼓”是整個樂曲的主題,請同學用“啦”隨音樂視唱一遍。(出示譜例)3、接下來讓我們把唐代詩人張若虛創作的同名詩作為唱詞來填詞演唱這段主題旋律。(出示譜例)4、剛才大家在演唱旋律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樂句之間有什么聯系么?(用換氣口、不同的顏色區分樂句,請找出“魚咬尾”的規律。(1)介紹創作手法“魚咬尾”(指前一句的旋律的結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個音相同的結構,這種形式叫魚咬尾式 ,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一種結構形式,也是音樂的一種創作手法),這樣的創作手法也使得樂句之間銜接緊湊,音樂連貫、流暢。(2)請同學們根據“魚咬尾”的創作手法來做個練習。(練習)5、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剛才我們總結的樂曲的意境么?(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畫面)下面請同學們在這種意境里完整的欣賞一次“江樓鐘鼓”,在主題出現的時候,大家哼唱主題旋律。(三)、聆聽“漁歌唱晚”1、下面我們來欣賞 “漁歌唱晚”,在聆聽的過程當中請同學們思考漁歌唱晚這一段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變化呢?由慢——快,由弱——強——弱。那這樣的力度表現了一幅漁翁們在歸途中悠然自得的邊搖櫓邊唱著豐收的歌謠的景象。2、現在我們以視頻的方式欣賞這一段旋律,找一找這一段出現了什么特殊的打擊樂器?生:梆子。3、讓我們找找這個打擊樂器演奏的的位置,仔細聆聽這一小段,找出打擊樂敲擊的位置。師:非常好!是在空拍的位置來打擊的!今天老師還帶來了響板和梆子這兩種打擊樂器,請拿樂器的同學為這段旋律伴奏。大家有沒有發現音樂是在空拍的后半拍起拍,在我國傳統音樂以及民歌中,有很多在表現吟唱時都運用了后半拍起拍唱的節奏,唱起來很有含蓄之美。4、我們學習了兩段音樂標題。那現在請同學們對比一下漁歌唱晚與“江樓鐘鼓”的旋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出示兩段音樂譜例)1c(介紹“變奏的”創作手法之一“換頭合尾”。):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題音樂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變化,加入新的音樂元素(即換頭),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復主題旋律(合尾),這樣的創作手法叫做換頭合尾。5、課后小練習,出示譜例,嘗試用“換頭合尾”的方式,創編2小節旋律。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