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葫蘆絲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葫蘆絲,培養學生學習葫蘆絲的興趣,建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合作意識。(2)通過示范、模擬等方法,迅速掌握基本呼吸方法及演奏站姿。 (3)學生了解葫蘆絲以及它的構造,掌握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姿勢、口型,吹奏的呼吸方法。教學重難點:了解葫蘆絲的構造,學會演奏姿勢并掌握基本呼吸方法。教學過程:一、初聽導入學生聆聽教師演奏一首《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認真感受葫蘆絲的獨特,提高對葫蘆絲這個樂器的興趣,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用心。二、新課教學1.簡介葫蘆絲(1)出示葫蘆絲圖片、以及構造片的幻燈片。(2)介紹葫蘆絲,還有構造和發音 原理。教師:觀察一下自己手中的葫蘆絲,看看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叫什么名字呀?學生回答。教師:我們這學期就是學習手上拿的這個樂器—葫蘆絲,是流行與滇西等傣族地區的一種樂器,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民間歌手一般都是在葫蘆絲的伴奏下唱著古老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葫蘆絲的構造比較特殊,材料全天然,純手工制作。它是由葫蘆、主管、簧片、附管組成,主管開有7個孔,音域(低35 6 7 )1 2 3 4 5 6附管持續發一個音。葫蘆絲發音優美,親切,略帶鼻音,善于表現細膩的感情。(3)吹奏葫蘆絲應該注意衛生。可準備干凈的手帕,用后及時擦洗。提醒學生不要交換使用葫蘆絲,以防“病從口入”。2.學習吹奏葫蘆絲的姿勢以及按孔的手形教師:手持葫蘆絲的時候便于演奏,手形要求尤為重要。應避免這幾種姿勢:倒腕式、機翼式、孔雀開屏式。注意演奏的時候兩個食 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面,這樣會影響演奏的靈巧和美觀。演奏一般都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強調無聲)學生練習手形。教師:吹奏的時候可采用站姿、坐姿兩種,不論哪種姿勢,身體都要保持自然端正,與身體的夾角保持40度左右,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手指不可抬得太高。學生進行訓練,好的同學可以做示范。雙唇放松并有控制的含住吹口,學生再按要求進行練習。3.吹奏的呼吸方法教師:剛剛同學聽到老師在上課開始吹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我們在演奏出美妙的音色的同時還必須學會吹奏的呼吸方法。吹奏葫蘆絲的低音是氣流要強,吹奏高音的時候只能緩吹,如果用氣太猛的話,會損壞簧片素質毫無樂音感。吹奏時氣流的強弱不能,也能獲得不同的音高,如3 5這兩個音,在之后的課程中我們也會遇到。同學們練習的時候要把氣息控制好。學生進行練習。教師:人們常用的呼吸方法有三種: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聯合式呼吸法。由于葫蘆絲采用的是胸腹聯合式呼吸法,在換氣時用口鼻同時吸氣以口為主,呼出的時候要控制氣息,是氣流均衡。一口氣先吹奏10—15秒,練習后吹奏20—30。學生開始練習氣息,然后進行緩吹的練習,吹奏干凈的筒音三、擴展訓練,老師寫出旋律,學生試吹四、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