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黃河的故事教學目標 1.熟悉本單元三首歌曲,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為下一步音樂劇的創編,表演做準備。2.培養學生感受、體驗、理解音樂的能力。3.感受作品內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教學重點 熟悉本單元三首歌曲,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教學難點 感受作品內涵,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課型 欣賞課一、組織教學二、新課導入同學們,肯定讀過很多書,知道關于黃河的故事,也聽過很多關于黃河的音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在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中,炎黃子孫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但是,翻開近現代史,這個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巨人,卻飽受了世界列強的分割和凌辱,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決不能忘掉那段慘痛的歷史。今天老師要用音樂給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黃河邊上的故事。(多媒體展示課題:黃河的故事)三、目標展示(多媒體展示)1.熟悉本單元三首歌曲,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為下一步音樂劇的創編,表演做準備。2.培養同學們感受、體驗、理解音樂的能力。3.感受作品內涵,激發和培養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四、作品賞析1、《黃水謠》①創作背景(多媒體展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后,寫出了《黃河》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后非常興奮,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抱病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對當時的抗日戰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②聆聽曲子,回答問題。(多媒體播放樂曲,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分幾段?每段所表達的內容及情緒。③學生分組討論,得出結果。《黃水謠》演唱形式:(女聲合唱,混聲合唱)A.和平的生活 B.鬼子入侵燒殺 C.四處逃亡(再現)喜悅 悲痛 凄楚呻吟2、《河邊對口曲》承接:歷史不堪回首,我們永遠都不能忘卻,就是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起王老七和張老三開始了他們逃亡流浪的生活。一天他們在黃河邊相遇了。(多媒體播放樂曲,學生欣賞音樂)師:他們在談論些什么呢?生:他們在敘述自己的遭遇。師:音樂采用了哪種演唱形式表現他們的對話?生:對唱。師:音樂表現他們的對話時,在旋律和節奏上有什么特點?生:完全重復。師:張老三和王老七都有共同的心愿打回老家去。音樂在這里與前面的對話有什么樣的變化呢?生:演唱形式變了,對唱變成了全唱,速度由慢變快了,情緒由低沉變得激昂、高漲起來。3、《保衛黃河》大家一定都熟悉《保衛黃河》這首歌曲吧!這首歌曲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它誕生于抗日戰爭年代,經歷了幾十年的時光,如今仍然在華夏大地上傳唱不衰,給了中國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讓我們再欣賞一遍歌曲。(多媒體播放樂曲)①作品風格,特點。師: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生:啟發和引導學生聽出歌曲中運用了“輪唱”的演唱形式。師:輪唱與齊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生:引導學生領悟到采用輪唱是為了更形象的表現抗日浪潮遍布中華大地、此起彼伏的壯觀場面。師:歌曲歌曲《保衛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抗日的堅定信念。運用模進的方法充分表現了人民武裝的不斷壯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斷高漲。五、拓展延伸前面所欣賞的三首作品,是我們對過去那段沉痛歷史的見證。在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我們要時刻不忘國恥,作為一名中學生,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應該怎樣做?有人在網絡上發布了一首叫《踏平東京》的歌曲,道出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聲。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多媒體播放樂曲)六、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的四首作品是我們對過去那段沉痛歷史的見證。中華民族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在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我們要時刻不忘國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