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 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中古時期歐洲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的變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二、教學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史料,了解中古時期西歐王權與教權的概況以及城市自治的原因、斗爭方式、影響, 初步掌握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分析歷史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發展變化的方法。通過了解中古時期西歐在 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變化顯示的新時代特色,形成對歐洲“中世紀”的辯證理性認識。[時空觀念]通過地圖和時間軸,對中世紀西歐面貌有整體認知,培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運用教材相關圖片等史料,了解王權強化、城市自治的影響,感受中世紀基督教的強大經濟與精神力量的重要影響。[歷史解釋]引導學生運用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觀察圖片理解封君封臣制的產生原因以及特 點。通過填寫表格、分析比較封君封臣制度與西周分封制異同。通過分析材料、高考真題訓練,多視角 理解歐洲“中世紀”。[家國情懷]通過對中古時期歐洲的學習,感悟中世紀歐洲區域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形成正確的歷 史價值觀,培養正確對待和汲取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懷。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中古西歐文明的基本特征;城市的興起與王權的加強。2.教學難點西歐城市的興起,中古西歐文明的新變化四、教法學法1. 教 法 :正面講授、史料分析、討論歸納等方法2. 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史料研讀法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什么是“中世紀” 這個概念直到啟蒙運動時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發展中, 有一個光輝燦爛的古代,又有一個光芒四射的現代。但在兩者之間卻有一個沒有光明,一切都停滯 落后的時代,這個時代延續了一千年之久。他們把這個時期叫做“中”世紀,也就是處在“光芒” 和“光輝”中間的一段,又被稱“黑暗的中世紀”。——錢乘旦《西方那塊土》 無論如何,中世紀都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朱迪斯 ·M · 本內特《歐洲中世紀史》 通過兩則中世紀的概念解析,引出《中古時期的歐洲》。【自主學習】1、西歐封建社會的形成背景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中古中后期,西歐封建社會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3、拜占庭和俄羅斯的發展歷程如何 【講授新課】本課分為三大部分:(一)西歐封建社會——黑暗時代(二)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文化——孕育曙光(三)東歐:拜占庭與俄羅斯(一)西歐封建社會——黑暗時代師:展示羅馬帝國分裂的圖片及日耳曼人入侵西歐的史料。生:回答西歐封建社會的形成背景以及基本特征。1、形成背景(1)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2)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打擊下,西羅馬帝國滅亡。(3)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2)經濟:莊園和農奴制(3)思想:基督教占統治地位師:根據教材與材料,引導學生分析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材料一: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古西歐諺語材料二:(帝王效忠和提供軍隊大封建主效忠和服兵役小封建主服勞役和耕種農民帝王給予土地和保護大封建主給予土地和保護小封建主提供農耕土地農民◎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圖)生:(1)條件: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2)內容:封君:授予土地者;封臣:領取土地者。(3)特點:①以土地為紐帶②是雙向權利義務的關系③層層分封,具有嚴格的等級性④具有契約關系,層級間相對獨立(4)評價 ①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最高統治者,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②封 建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探究一:封君封臣制度和西周分封制,有怎樣的異同點 師:展示關于封君封臣制度與分封制的兩幅圖以及兩則史料讓學生展開討論兩者的異同點。(親給予土地和保護天封建主給予土地小封建主提供農耕土地農民效忠和濕供軍大效患和服兵股小封建主服勞役和肼種農民0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圖) (天學諸侯卿大士育真平民)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古西歐諺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詩經》生:異 西歐:以土地為紐帶,靠效忠來維系,不可越級統冶西周:以血緣為紐帶,靠宗法制來維系,天下共主同 目的:維護統治內容:有條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特點:等級森嚴,層層分封結果:前期加強地方統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據 學生依據材料加深對封君封臣制以及西歐社會的認識。2.經濟:莊園與農奴制度思考:莊園中,領主自營地、農民份地有何區別 土地類型 經營管理者 權利及義務領主自營地 領主 ①提供農民土地;②直接經營領主自營地; ③主持莊園法庭,審理莊園案件,維護莊園秩序。農民份地 自由農份地 ①交納地租,服勞役;②法律上自由農奴 ①耕種領主自營地,收入歸領主②交納地租,自備工具服勞役;③法律 上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探究二:結合教材以及西歐封建莊園示意圖分析莊園制度的特點如何 其性質是什么 師:展示西歐封建莊園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莊園制度的特點如何 其性質是什么 材料—:材料二:領主或其管家主持的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秩序。生:特點:A. 經濟:自給自足、封閉獨立 B.政治:擁有自己的法庭,維持社會秩序。 性質:莊園是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也是基本的社會政治單位。(三)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統治地位師:展示基督教在人們生活中的場景圖,教堂星羅棋布,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又是教會的子民,一個 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教會。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 主持接變洗禮結婚時在教堂由神父 主持婚禮臨終由教父主持涂香油儀式, 以求靈魂能夠升入天堂死后葬禮在教堂舉行, 遺體被葬在教堂附屬生:1、地位: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據舉足輕重的地位2、表現經濟 西歐最大封建主,擁有大量莊園和土地,并向教徒征收十一稅。政治 教權高于王權,羅馬教皇有權廢立國王,是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 員的教階等級制度。思想 壟斷教育,禁絕“異端”思想,控制著人們精神生活,束縛人性。師總結中古西歐封建社會是二元社會,以國王為代表的王權和與以基督教教會為代表的教權互相依存, 共同維護封建秩序。王權與教權既依存又斗爭。(二)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文化—孕育曙光 思考:中古中后期,西歐封建社會出現的新變化 生 :政治:世俗王權得到加強 經濟:城市自治運動文化:大學興起,思想解放1、政治:世俗王權強化 師:展示西歐王權斗爭圖生:講述西歐王權與教權斗爭事實,英格蘭國王在與貴族的斗爭中強化王權,到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 建立后,英格蘭逐漸形成較為強大的王權。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的國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法蘭西國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擊敗各地封建主。到15世紀晚期,法蘭西基本完成統一,王權得 到強化。2、經濟:城市自治運動探究三:以法國瑯城為例并結合教材,分析中世紀城市發動自治運動的原因 采取了何種方法 最終影 響如何 師:展示四段材料瑯城是法國北部一個比較富裕的工商業城市,瑯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領地上,高德理非 常貪得無厭。為了擺脫高德理的統治,12世紀初,瑯城的居民湊了一大筆贖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國王 路易六世買回了城市的自治權。但是,高德理背信棄義,得到錢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統治瑯城。瑯城 居民聞訊十分憤怒,1112年,瑯城居民發動起義,成立“公社”,殺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 世向瑯城頒發特許狀,同意瑯城建立公社,實行自治。生:原因1:(經濟發展)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原因2:(領主剝削)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市民,對市民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造成影響; 方法:談判、金錢贖買、武裝暴動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層形成了,商人和銀行家作為市民階層的 上層,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摘編自《世界中古史》----------------------------中世紀大學最早出現在交通便利、商業貿易比較發達、擁有自治權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隨著城市的興起和工商業的發展,社會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為教育活動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質基礎。-------------------------------------------——武寅主編《簡明世界歷史讀本》第240頁市民反對封建割據,反對領主特權,支持國家統一和王權強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國王們削弱諸侯勢力的政治考慮,因而國王成為城市的長期盟友。國家出現了不與封土相聯系的官吏;市民階 級開始參與政治。——摘編自《世界中古史》生:影響,經濟: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經濟萌芽政治:促進了王權的強化與國王的統—事業;推動了議會和民主進程的發展 思想:大學興起,推動文化事業發展三、東歐:拜占庭與俄羅斯(一)拜占庭(395-1453)師:展示6-7世紀的拜占庭帝國生:1.建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2.統治:(1)經濟:帝國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2)軍事: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3)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 3.衰亡:(1)原因:①連年征戰嚴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資源②游牧部落的沖擊,帝國陷入混亂(2)滅亡: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國滅亡(二)俄羅斯(9—17世紀末)師:展示基輔羅斯和俄羅斯帝國的擴張的兩幅圖,讓學生講述俄羅斯擴展過程生:9世紀——基輔羅斯13世紀上——被金帳汗國征服16世紀初——建立統一國家(莫斯科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沙皇17世紀末——地跨兩洲的龐大帝國【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認識到了西歐的封建制度在政治上呈現出分裂割據的特征,東歐 則呈現出強大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在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中,西歐出現了諸多新變化,孕育了未 來資本主義制度的諸多因素,并且由于未形成東歐那樣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向近代社會轉型較為順利, 而東歐在向近代社會的轉型過程中顯得遲滯了許多。所以同學們要認識到歐洲區域文明多元并存的面貌。【板書設計】(東歐)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據→王權強化,議會興起西歐經濟:莊園經濟和農奴制→城市興起,市民自治思想:神權至上,束縛人性→大學興起,思想解放近代資本主義)拜占庭俄羅斯 東歐繼續強化皇權,加強中央集權,封建制度穩固【達標訓練】1.13世紀時,英格蘭的一則小品劇中,莊園領主在法庭上公開討論小麥、奶酪、雞蛋和小乳豬的 價格。無獨有偶,《田莊總管職責》也提醒領主和總管,羊毛應該論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為單位 出售,怎樣賣收益最大、好處最多,就怎樣賣。上述材料反映英格蘭()A.封建莊園制度已瀕臨崩潰 B.莊園農產品獲利豐厚C.農業的經濟轉型趨勢初顯 D.圈地運動正迅速開展【答案】C2、英國議會最初由封建教俗貴族組成,旨在協助國王解決財政困難。1265年騎士和城市市民代表 首次參加議會,并于1341年起單獨議事,最終組成議會下院。通過議會,國王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金 錢和人力的支持,而議會亦可向國王提出請愿。關于中世紀英國議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國王可不經議會同意而加征新稅 B.下院形成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建立C.城市市民是國王聯合的重要對象 D.貴族通過議會掌握了國家行政權【答案】C3、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之一是“修建城墻”。—“墻”之隔區分了墻內外居民的法 律身份: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并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 動的內容和方式。這一歷史現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間的關系 B.概括了西歐封建莊園的特征C.呈現了王權逐步加強的趨勢 D.說明了城市自治產生的前提【答案】D【作業布置】第3課《中古時期的歐洲》課時作業。【教學反思】初中時期同學們對此課內容中的城市、封君封臣制度、《查士丁尼法典》有較多接觸和了解,講解 起來比較輕松,重點要講解的是西歐進入封建社會的深層原因;城市、王權、基督教之間的關系;拜占 庭和俄羅斯帝國的發展等內容,注意課后練習。新教材本課中古時期的歐洲時間跨度一千年,地域涉及 中古的西歐和中古的東歐,內容涉及中古歐洲整個封建社會的狀況。在內容整合、重難點的突出和突破, 還需要繼續研究如何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還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深感在教學中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是一個持續提升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