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1物態變化 溫度本冊教材開篇語教材分析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教材由物態及其變化、機械運動、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五章組成。教材整體上從學習物理——認識物質開始,進而學習有聲有色的物質世界——聲和光,最后從現象到本質,實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生活。本冊教材的內容體系,首先從自然界常見物質的三種狀態開始,通過實驗和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領學生進入物質從現象到本質的探究,內容上選取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從不同物質和不同的運動形式之間發生的相互作用了解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規律,適當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后通過有聲有色的物質世界——光和聲,讓學生了解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聲現象和光現象,體會物理知識對現代生活的應用價值,感受物理之美,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總之,新北師版八年級上冊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總體體現了從現象到規律,加強了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再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尚未完全形成,但學習精力充沛,感性認識豐富,求知欲望強烈,記憶力良好。正是學習科學文化的最佳時期,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對一些物理現象有初步認知。課程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經驗,列舉大量生活實例,圖文并茂,加強了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科學技術的聯系,便于引導學生理解社會生活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嘗試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材中的探究活動內容豐富,有利于促進探究活動開展,目的是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指導,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探究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學科素養,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本冊目標【物理觀念】從物理學的視角形成關于物質的形態、屬性及結構,認識不同物質和不同的運動形式間的相互作用,了解聲、光的含義,使物理概念和規律在頭腦中提煉與升華,能從物理學的視角觀察事物,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系起來,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科學思維】會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在進行物態變化、探究聲光的產生與傳播規律的實驗中,能對相關問題和信息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在面對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時,能運用所學概念、規律進行簡單的推理演繹,得到結論;能利用證據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具有初步的科學論證能力;能獨立思考,對相關信息、方案和結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和創新意識。【科學探究】能針對一些物態變化、聲現象、光現象,發現并提出要探究的物理問題,能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作出猜想與假設,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能針對提出的問題,運用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制訂比較合理的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會正確使用學生必做實驗所涉及的實驗器材,并根據實驗方案進行規范、安全的實驗操作,會正確讀取和記錄實驗數據,初步具有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根據實驗目的整理信息,會用簡單的圖像或表格描述信息,能通過信息比較或圖像分析發現其中的特點,進行初步的因果判斷,形成結論并作出解釋,初步具有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解釋的能力;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具有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科學態度與責任】初步認識科學本質,體會物質相互作用和聲光對人類認識深化及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親近自然,崇尚科學,樂于思考與實踐,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與決心,能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體驗戰勝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善于與他人分享與合作,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具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一章 物態及其變化章首語教材分析作為新教材的第一章,本章講述自然界物質的三種狀態、六種物態變化,在講述有關物理知識的同時,十分注意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以及科學技術知識,并注意引導學生去觀察、思考生活中的各種與“熱”現象有關的問題,學習一些重要研究方法。學生對物態變化的現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認真的觀察和思考。本章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熱現象,動手做好實驗,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思考。新課標把進行科學探究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本章教材安排了兩個實驗探究——“探究不同物質熔化的特點”“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本章也安排了較多的小實驗和課外活動供師生開展實踐,為探究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情景。新教材“設計海水淡化裝置”以自然界的水循環為線索將物態變化知識進行深化,是物態變化規律的歸納和總結,設計海水淡化裝置,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章知識與地理課中的氣象知識聯系密切,與化學課中的物質等內容有關,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注意不同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系與滲透,讓學科間完美融合。學情分析本章是學生接觸物理知識的第一章,因此學生對物理課程肯定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感,也可能會有一些畏懼感。在這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以及如何把握學生的心理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學習物理的態度,因此本章的教學在物理學習上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本章從認識物質狀態開始,難度較小而且學生在小學科學課本中接觸過,所以不會感到陌生。這樣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消除他們對物理的畏懼感,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課標要求1.能描述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并列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態的物質及其應用。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的溫度計測量溫度。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3.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放熱現象。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4.能運用物態變化知識,說明自然界中水的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節約用水和環境保護的意識。本章目標【物理觀念】能描述固態、液態和氣態的基本特征及在相互轉化過程中的特點,能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科學思維】能通過實驗或實例,歸納總結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放熱規律,在歸納或演繹中會引用證據,養成使用證據的習慣。【科學探究】在物理探究的過程中能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能根據已有經驗作出相關猜想與假設,能制定簡單的實驗方案,會正確使用溫度計,能按實驗方案操作,獲得實驗數據,會用簡單的物理圖像描述數據,根據圖像特點對實驗結果作出解釋,能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科學態度與責任】能通過物態變化的幾個實驗,感受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觀察、實驗和推理的基礎上的創造性工作;能用相關的知識解釋自然界的水循環,具有關心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能初步體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教學思路樹立教學的整體觀,培養學生的物質觀念,注重教學設計的整體觀念,避免枯燥、碎片化的概念堆砌;強化實驗探究,合理安排演示實驗,如“低壓沸騰”、碘的升華和凝華等,讓學生在實驗情景中提出探究問題;豐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引導學生在社會調查、課外閱讀中,觀察和認識物質世界,如組織學生調查當地水資源狀況,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第一節 物態變化 溫度本節教材分析教 材 解 讀 本節內容是本章知識的核心,本節的教學由“物質存在的狀態及其變化”引入,圍繞“溫度”和“溫度計”進行,主要內容有溫度的概念、溫度計的原理、刻度規定、使用方法和體溫計的特殊結構。這些知識是為后面學習物態變化打基礎和做鋪墊的,所以要重點處理。溫度計不僅是初中物理學中學生們接觸的第一個測量儀器,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建議通過實驗的方式教給學生如何使用。學 習 目 標 物理觀念 1.知道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并能識別自然界和生活中處于不同狀態的物質。 2.知道常用溫度計的制作原理以及溫度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3.知道攝氏溫度和熱力學溫度,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科學思維 通過冰、水、水蒸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事實,感受事物之間是聯系和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科學探究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溫度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提高估測溫度的能力。科學態度 與責任 1.了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2.在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過程中,養成愛護儀器、實事求是的品格。重 點 難 點 重點: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會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 難點:了解三種物態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會根據攝氏溫度的規定方法制造溫度計。知 識 拓 展 華氏度和攝氏度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世界上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使用攝氏度,美國和其他一些英語國家使用華氏度。華氏溫度和攝氏溫度的關系:tF=1.8t+32(式中tF是華氏溫度值)。 熱力學溫標亦稱“開氏溫標”、“絕對溫標”,是由開爾文首先引入的。用熱力學溫標定出的溫度數值,與測溫物質的性質無關,因而是最科學的溫標。備 課 資 料 word版電子教案、匹配的課件見電子資源新課導入 【導入一】 (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1)將半杯水放進冰箱冷凍室,一段時間后,水變成了冰;再將冰放置于室外太陽下照射,過了一會兒,冰又化成了水;再放置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水逐漸變少了。上述現象中,水的存在狀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 (2)進入琳瑯滿目的超市,我們會看到很多商品,飲料、餅干、水果、玩具、各種各樣的糖、油、鹽、醬、醋等,呼吸著超市內充滿食物香味的空氣,想一想:根據它們的不同形態,怎樣對其進行分類呢 【導入二】 (多媒體播放情景,引入新課)(1)多媒體展示章首圖,這神奇的自然景觀是怎樣形成的 它的形成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先弄清楚物質有幾種狀態,它們之間是怎樣相互轉化的。由于剛才所提出的自然景觀的形成與溫度變化有關,這一節的探究就從學生所熟悉的溫度和溫度計開始。(2)多媒體播放近年來氣候變暖導致南北極冰雪熔化的情景,由于氣候變暖給某些動植物帶來了危害,需對氣候變暖的原因進行分析,教育學生要愛護地球。為了以后能為地球做貢獻,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物態變化涉及的溫度知識,引入新課。【導入三】 (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伸手去摸一下自己的額頭、手腕,感覺是“冷”還是“熱” 把事先準備好的熱水、溫水和冷水拿上講臺,讓學生伸手去觸摸一下,感覺冷熱程度相同嗎 僅憑感覺判斷溫度可靠嗎 完成教材P9圖1.1-5“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可靠嗎”,引入新課。【導入四】 (猜謎引入新課)教師將事先制作好的“冰糖”發給學生,讓學生在品嘗冷飲的過程中用心體驗“冷”的感覺。制作方法:調制濃的糖水,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凍。讓學生吃完“冰糖”后馬上再喝一口飲用水。師:你有什么感覺 生:水是熱的。師:物理學中把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學點1 物質存在的狀態觀察:如圖1-1-1所示的各種物質。圖1-1-1思考:問題1:像鐵釘、雪糕這樣具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的物質,我們稱其狀態為 固態 。 問題2:像水、牛奶這樣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體積的物質,我們稱其狀態為 液態 。 問題3:像空氣這樣既沒有固定形狀,又沒有一定體積的物質,我們稱其狀態為 氣態 。 學點2 物態變化實驗:如圖1-1-2所示。圖1-1-2圖1-1-3思考:問題1:像冰、水、水蒸氣是 同種物質 的不同狀態,冰受熱會 化成水 ,水受熱會變成 水蒸氣 ,反之,水蒸氣遇冷會變成 水 ,水遇冷會 結成冰 。 問題2:自然界三種狀態間不是固定不變的,在 一定條件下 ,物質存在的狀態可以發生變化。 問題3: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為 物態變化 。 學點3 溫度實驗1:如圖1-1-3所示,利用身邊的器材完成下面的實驗。思考:問題1:溫度表示物體的 冷熱程度 。 問題2:要準確判斷物體或環境溫度的高低,憑感覺是不可靠的,需要借助 溫度計 進行測量。 實驗2:觀察如圖1-1-4所示的溫度計。圖1-1-4思考:問題3:常見的溫度計是利用水銀、酒精等液體 熱脹冷縮 的性質制成的。 問題4:溫度計上的符號“℃”表示該溫度采用的是攝氏溫度,其單位是 攝氏度 。它是這樣規定的:在大氣壓為1.01×105 Pa時,把 冰水混合物 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把水沸騰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把0攝氏度到100攝氏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 1攝氏度 。 問題5: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之間的關系: T=t+273.15 。 學點4 實驗室用溫度計觀察:如圖1-1-5所示。圖1-1-5思考:問題1:利用實驗室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要稍候一會兒待 示數穩定 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 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且視線應正對溫度計中的液柱頂端且與溫度計 垂直 。 問題2:如圖1-1-6所示溫度計示數分別為 -6 ℃ 、 5 ℃ 、 -15 ℃ 。 圖1-1-6學點5 體溫計觀察:如圖1-1-7所示體溫計。圖1-1-7思考:問題1:體溫計與實驗室用溫度計在結構上比較而言,體溫計在玻璃泡與玻璃管之間有一個做得非常細的 縮口 ,導致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 問題2:如圖1-1-8所示體溫計的示數是 36.9 ℃。 圖1-1-8能力培優1. 兩支溫度計的示數都為37.5 ℃ ,沒有甩就用它們去測量甲、乙兩位病人的體溫,甲病人的實際體溫為36.5 ℃,乙病人的實際體溫為38.5 ℃ ,則測量結果分別為 和 。 [答案] 37.5 ℃ 38.5 ℃更多能力培優題(word電子版)見電子資源。實驗視頻 本節實驗視頻,見電子資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