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時教學設計設計教師 伍歡課題 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1課時)課型 新授課1.教材分析 本課是《計量時間》單元的最后一課,在本單元中起到總結性作用。前面6課是讓學生經歷設計和制作幾種古代計時工具模型的過程,并利用這些模型來認識古代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方法以及計時的準確度。 教材從“在現代生活里,人們對精確計時又作出了哪些努力呢”這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對已有的計時工具進行比較,歸納計時工具的設計原理,結合實際生活,認識到精確計時的重要性。2.學情分析 基礎:1.對人類歷史上出現的計時工有了基本的了解 2.體會了計時工具的不斷創新是人類歷史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的表現 難點: 對于不同計時工具的區別還缺少系統的認識。核心概念 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與要求 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舉例說明應用適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5.教學目標 1.科學觀念: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2.科學思維:對計時工具的計時原理進行歸納。 3.探究實踐:能通過表格的方式調查和比較人類計時工具的演變。能調查因時間的不精準給人類生活造成麻煩的事件。 4.態度責任:認識到人類設計不同的計時工具來滿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認識到科技的進步能更好地造福人類。6.評價任務 (1)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的什么規律? (檢驗教學目標1、2、4) (2)比較日晷、水鐘、擺鐘和手表等4個計時工具。 (檢驗教學目標2、3、4)7.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 班級記錄大表、教學課件。分組材料:“計時工具發展史”資料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8.學習過程設計學生活動教師活動環節一:聚焦:(指向目標3)學生活動1 交流:人類為了計量時間,發明了的各種計時工具 教師活動1 提問:1.我們每天都要通過鐘表來掌握時間、安排工作和生活。在現代生活里,人們對精確計時又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2.在人類計量時間的過程中,發明了哪些計時工具呢? 活動意圖說明:教師先讓學生羅列出從古至今的計時工具有哪些,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目的是讓學生能對這些計時工具有更清晰的認識,方便比較。環節二:探索(指向目標1,2)學生活動2 交流各種計時器的原理和共同特點 閱讀“計時工具發展史” 學生活動3:交流古人利用太陽計時 1.想一想,說一說:在沒有現代計時工具之前,古人又是如何計量時間,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 2.讀一讀: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單位——天。 3.說一說:古人是怎么記錄一天中各個小時的? 4.認一認:古代計時工具(日晷、圭表) 日晷利用太陽光影子的( )變化計時? 圭表利用太陽光影子的( )變化來計時? 5.想一想:陰天和夜晚的時候,古人又會怎樣計時呢? 學生活動4: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 說一說:燃香的燃燒速度是均勻的嗎? 交流討論:研究燃香燃燒速度是否均勻的方法,涉及到的實驗工具? 實驗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做:測量燃香的時間。(實測、統計數據、分析數據) 4.填一填:完成活動記錄冊第7頁的“燃香時間記錄表”。 交流匯報:結合數據,分析每一段燃香的時間一致嗎?能用來計時嗎? 思考:為什么不同小組的實驗數據為什么有不同?教師活動2 教師提問: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根據自然現象判斷時間? 梳理學生交流的信息。 (1)公雞打鳴; (2)太陽的影子; (3)滴漏; …… 補充圖文資料并小結。 教師活動3 教師提問:在沒有現代計時工具之前,古人又是如何計量時間,安排生活和勞作的呢? 小結: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了時間單位“天”的來歷,也知道了24小時是怎么確定的。那么,古人是怎么記錄一天中各個小時的? 小結:利用光影計時法。 教師課件展示幾種典型的古人的計時工具,如日晷、圭表等,引導學生認識日晷和圭表的計時方法。 提問:陰天和夜晚的時候,古人又會怎樣計時呢? 教師活動4 教師出示燃香,引導:古人還曾用燃香來計時。它的燃燒速度是均勻的嗎?怎樣來研究。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研究方法(每一段所需的時間是否一致)。 小結確定實驗步驟及要求,給燃香等分四段,分別記錄燃燒每一段所需的時間。 分發燃香實驗材料,巡視指導學生實驗及記錄,強調安全。 提問:每一段燃香的時間一致嗎?能用來計時嗎? 討論后形成共識:在一定的條件下(無風、香的粗細均勻),每一等份的香燃燒的速度大致均勻,燃燒所用的時間基本一致,可以用來計時?;顒右鈭D說明:本環節讓學生利用觀察、閱讀,比較用太陽進行計時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資料再總結比較,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另外,利用規范句式進行匯報,可以培養學生完整、準確表達的能力。有意識地滲透科學的探究方法,要求學生在教師給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交流討論,并做出合理的假設(挑選方案);然后制訂計劃,實驗驗證假設;討論后得出結論,并相互交流。環節三:研討(指向目標2,4)學生活動5:其他計時方法。 想一想,說一說:古人曾用過哪些方法來計時?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夠幫助人們計時? 認識滴漏、香漏、沙漏。 3.說一說: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說一說理由。 教師活動5 提問:古人曾用過哪些方法來計時?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夠幫助人們計時? 提問:蠟燭可以用來計時嗎?圖片提示,將蠟燭分為幾段,把它和燃香的情況做類比。 活動意圖說明: 配合探索活動展開,可以作為對學生之前探究燃香鐘活動是否有效的檢驗。環節四:課末練習(根據教學活動選擇使用)(指向目標1,2,3)學生活動6 一.選一選。 1.下面的計時工具中( )是利用太陽來計時的。 A.日晷 E.圭表 C.燃香鐘 D.蠟燭鐘 2.燃香鐘能夠計時,主要原因是( )。 A.線香燃燒的速度是大致均勻的 B.線香的長短是一樣的 C.線香在黑夜也能用于計時 D.線香很便宜 3.時間流逝的速度是( )。 A.白天,晚上快 B.白天晚上一樣快 C.白天快,晚上 二.判一判。 1.鐘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一秒鐘,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一小時。( ) 2.時間的流逝是有快慢的。( ) 三.課后任務:在家人的協助下,了解更多計時工具。教師活動6 1.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2.全批全改。 活動意圖說明:回顧梳理知識要點,檢驗目標達成情況。9.板書設計 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 一、計時工具的演變 太陽鐘、香鐘、水鐘、沙漏、擺鐘、石英鐘、電子鐘、原子鐘…… 二、工作原理:物體運動的周期性變化規律10.教后反思 (1)我的教學效果怎樣:制定的學習目標定位是否準確?達成了幾條?達成度大約是多少?學生的學習方式如何?學生的學習狀態怎樣?學生是否實現了發展?(2)我的教學設計怎樣:我的教學準備是否充分?是否處處為學生著想?學習過程設計是否適合我的學生?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3)我的教學機智怎樣:是否對學生活動具有敏感性?能否迅速而正確的對課堂生成做出判斷?能否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