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第一單元知識體系課時框架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中心議題:中華傳統文化是包袱還是財富?學習目標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要求 學習任務要求3.1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 政治認同:主動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科學精神: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中華傳統文化,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等認識,分析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公共參與: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2.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腳處裝上木桿。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藝術手段,對電影的發明和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先導作用。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皮影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觀察和了解中華文化的一面鏡子。結合材料,請你說說中華文化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從創造主體 角度看產生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從內外部 因素看發展 內部因素 中華文化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組成,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外部因素 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斷增強其包容性, 促進了自身的發展1、中華文化的產生、發展和特點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特點 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物質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皮影戲的演出,有歷史演義戲、民間傳說戲、武俠公案戲、愛情故事戲、神話寓言戲、時裝現代戲等等。折子戲、單本戲和連本戲的劇目繁多。常見的傳統劇目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封神榜等等。從革命戰爭年代起到解放后,新發展出的時裝戲、現代戲和童話寓言劇,常見的劇目有兄妹開荒、白毛女、劉胡蘭、東郭先生等等。結合皮影戲的常見劇目,思考這些劇贊美了什么?由此折射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哪些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核心思想理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傳統美德: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人文精神: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等2、中華文化的主要內容知識辨析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亙古不變。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等3.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是我國各民族文化的總和。4.在當代中國,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過程中,要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隨堂測試7.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錯誤。中華文化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是亙古不變的。正確。錯誤。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錯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兩個過程。隨堂測試1.(2024江蘇揚州聯考)在抗洪搶險救災這場“遭遇戰”中,不畏難、不懼苦的廣大青年官兵、消防隊員、救援志愿者、原本可以享受假期的大學生,在風雨中逆行、在積水中跋涉、在堤壩上奮戰、在黑夜里堅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氣神,全力以赴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力幫助群眾脫險。新時代青年身上蘊含著( )①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的核心思想理念②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③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的中華傳統美德④與時俱進、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7.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隨堂測試2.中國詩詞源于古代的社會生活,記錄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家國情懷。凝練的語言,蘊含著寓意深刻的哲理和優美的意境,是中國詩詞屹立于世界文史的獨特標志。這表明中華文化 ( )①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②體現重民本的核心思想理念③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④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鑄而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7.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隨堂測試3.(2024黑龍江五市聯考)人文關懷與民本思想,是中國古代經典詩文的重大主題。孟郊吟誦母子情的《游子吟》,蘇軾追憶夫妻情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李白感念朋友情的《贈汪倫》……在幾十上百字的短小篇幅里,寄寓了赤誠濃厚的人間真情,流傳千載至今不絕。由此可知( )①中華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鑄就②古代經典詩文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源遠流長的特點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影響深遠持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7.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隨堂測試4.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人飲茶,歷史文獻資料最早追溯至春秋,少說也有兩千多年了。古人“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而今人以茶會友、以茶廉政、以茶育人。這表明中國茶文化①歷史悠久,意蘊深遠 ②崇尚宗教,經世濟民③陶冶情操,價值豐富 ④嘉惠世界,一脈相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7.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中醫藥典籍《本草綱目》專治狐臭:“腋下胡臭。雞子兩枚,煮熟去殼熱夾,待冷,棄之三叉路口,勿回顧。如此三次效。“兩個雞蛋煮熟去殼,夾在胳肢窩,跑至一三岔路口,扔掉,然后往回跑,記住,干萬不可回頭,如此三次,即可治愈狐臭!除了皮影戲以外,你還了解哪些傳統文化?二十四孝圖《郭巨埋兒》郭巨,晉代隆慮人,對母極孝。原本家道殷實,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3、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你還能列舉出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還有哪些糟粕文化 為什么這些糟粕文化仍延續至今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華傳統文化 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3、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局限性: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產生于中國封建社會, 是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 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 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 如封建特權思想、等級意識等。正確對待 正確態度:①在當代中國,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原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推動國家發展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到十九大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再到二十大”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近年來,國家為什么要大力發展中醫藥文化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當代價值 ①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解決當代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知識小結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隨堂測試5.(2024山西運城模擬)2023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博物館考察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這是因為( )①文物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②文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③讓文物活起來有利于傳承中華文明④文物是中華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隨堂測試6.(2023湖南衡陽模擬)岳麓書院位于湘江西岸秀麗的岳麓山下,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自北宋以來,一直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如今,岳麓書院延續千年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已成為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可見( )①岳麓書院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②岳麓書院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③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要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A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隨堂測試7.博覽典籍故事,讀懂典籍思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熱播的《典籍里的中國》,曾演繹了一場《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位科學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涼夢”的奇妙故事。這個故事打動了觀眾,也讓《天工開物》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一語更加深入人心。可見( )①科學家不計功名的奉獻精神燦耀古今②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創新形式③文化發展是揚棄傳統文化的過程④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隨堂測試8.(2024山東青島月考)《2023中國詩詞大會》立足傳統文化,通過“思想+藝術+技術”的立體升級,賦予傳統詩詞文化更具時尚感的表達方式和更加酣暢的沉浸體驗感。“情景共答題”通過沉浸式演繹的方式邀觀眾與千年詩詞相遇,與千年歷史對話,為觀眾打造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浸式體驗場。從真人復原《福貴歲朝圖》里賞花燈、放鞭炮、折梅枝的孩童玩鬧過年場景,到實景搭建《清明上河圖》讓嘉賓以“入畫”的方式漫步汴京兩岸,尋味東都記憶……更有基于古籍文獻和數字技術聯合打造的全息虛擬人蘇軾首次亮相本季大會,并在MR混合現實技術的加持下和現場主持人、選手進行了實時互動。這種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全新感官體驗,使《中國詩詞大會》實現了從第一階段聚焦知識競技表達層,到第二階段強調故事化、場景化的互動體驗層,再到第三階段注重虛擬現實的視覺沉浸層的飛躍。7.2.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結合材料,運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說明中國古典優秀詩詞的當代價值。①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 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我們才能辦好今天的事情, 推動國家發展。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標識,涵養著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國古典優秀詩詞, 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傳承和弘揚中國古典優秀詩詞, 能夠為解決現實的許多問題提供有益借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