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必修四《哲學與文化》文化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7課: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古今文化)第8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中外文化)第9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當代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哲學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1課:哲學基本理論第2課:辯證唯物論第3課:唯物辯證法第4課: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5課:社會歷史觀第6課:人生價值觀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活的靈魂哲學文化活的靈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內涵與功能民族性與多樣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七課第八課第九課“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什么是文化27.1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文化的功能預習:結合課本P90-93思考以下問題1.文化的內涵(重點)2.文化的產生與核心3.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難點)4.文化與文明的區別和聯系(難點)5.文化載體:含義、形式與文化的聯系6.文化的功能(重點)什么是文化11.文化的內涵(1)廣義的文化:指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2)狹義的文化: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主體不包含經濟、政治現象(本單元用的是狹義的文化)客體客體≠物質活動(3)(文化的實質)文化實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補充)注意:在階級社會,意識形態具有階級性;非意識形態不具有階級性。知識延伸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1)意識形態: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或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觀念體系,在階級社會中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2)非意識形態:指不反映一定社會集團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識形式,不具有階級性。如:自然科學、技術、語言和文字等。2.文化的核心: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和生活。支配和影響不等于“決定”,文化不能“決定”社會發展思考:黃河、珠穆朗瑪峰、三江源等自然景觀能不能稱為文化?不能。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因此,黃河、珠穆朗瑪峰、三江源等自然景觀不能稱為文化。2.文化的產生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武夷山自然風景萬里長城,華山碑刻黨的二十大的召開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參加自然博物館的各種展覽到銀行貸款買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判斷技巧第一,經濟現象或活動不屬于文化。比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第二,政治現象或活動不屬于文化。第三,純自然的事物不屬于文化,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第四,文化既包括靜態的文化產品(如書),也包括動態的文化活動(如讀書)。√√√√×政治經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支配和影響不等于“決定”,文化不能“決定”社會發展。3.文化的核心:分析:“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管晏列傳》試辨析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并說明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4、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①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2)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①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②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3)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文化發展與經濟、政治的發展并不完全一致。(不能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1)經濟、政治決定文化《長津湖》影片票房一路飆升,已刷新近30項中國影史紀錄。10月23日,在上映第24天,票房突破52億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億人次觀眾走進影院感受這部戰爭史詩,“長津湖效應”席卷全國,還在持續發酵……電影《長津湖》在建黨100周年的大背景下,掙錢當然是次要的,給黨獻禮,激起國人愛國熱情,團結一心、砥礪前行、努力奮斗創造新的中國夢才是影片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電影《長津湖》的爆火讓和平年代的我們窺探到了歷史悲壯的一角,原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來之不易。我們應該銘記那些葬身在長津湖的先輩,在嚴寒、艱苦中作戰英雄。全影片176分鐘,耗資13億人民幣,你看的每一分鐘都要花740萬。雇傭80家電影特效公司,7萬名群演,僅核酸就花費500萬......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思考:文化與經濟政治是什么樣的關系?注意:(1)不能簡單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質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屬品,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2)“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是錯誤的。1、第28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召開2、習近平發表建黨100周年七一講話3、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4、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晚會5、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6、中國舉辦2022年冬奧會7、購買智能手機8、東江中學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9、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0日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10.參加村委會換屆選舉11.黃河、長江、珠穆朗瑪峰經濟活動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政治活動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文化活動政治活動純粹自然現象--不是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分別屬于哪種活動類型 5、文化與文明的關系(1)區別①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的標志。物質方面的進步稱為物質文明,精神方面的進步稱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進步稱為制度文明,生態方面的進步稱為生態文明。只要文明就是積極向上的。②文化有先進落后區分,反映先進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進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文化 ≠ 文明文 明 文 化(狹義)區 別 含義 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 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性質 文明都是積極向上的 反映先進的經濟政治的文化形成先進文化;反映腐朽和落后的經濟和政治的文化形成落后文化。類型 物質文明 物質方面的進步 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內容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內容精神文明 精神方面的進步政治文明 制度方面的進步生態文明 生態方面的進步聯系 ①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創造主體都是人。 ②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5、文化與文明的關系小結:文化與文明的關系(1)區別:①文明與野蠻相對立,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文明是積極向上的。②文化有先進與落后的區分。(2)聯系:①文化與文明都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都是人。②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中,劇組延續之前的做法,盡力為演員尋找艱苦環境只為還原出最真實客觀的歷史。寒風凜冽,巖石裸露的地面覆蓋了深深淺淺的雪花,簡陋破敗的房屋就是戰士們賴以生存的居住地,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在當今時代再難尋覓。除去艱苦的生存環境,戰士們傷痕累累的面貌比真情實感的臺詞更催人淚下。從放出的劇照看,他們個個都衣衫襤褸,嘴唇早已發白泛紫,臉頰上布滿一道道皸裂的傷口,星星點點的血跡淤痕充斥著面龐,唯有目光一如既往的堅毅,無需多言,單是體無完膚的戰士們頂著暴雪緩緩敬禮就足以令觀眾潸然淚下。思考:下面文化是通過什么展現出來的 刺繡愛國思想傳統節日音樂傳統美德樂器衣物民俗行為文化體制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需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1)含義:(2)功能:(3)形式:是指文化的記錄、記載、標識、傳承和表現的物化形式。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文化的載體多種多樣,有器物、行為、制度等。注意:文化載體不是文化本身,但可以體現和傳導文化。6、文化的載體臺北故宮館藏鼻煙壺古人相見時作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文化的載體,而非文化本身。以下這些是文化嗎 7、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自然地東西不能稱為文化。(2)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3)文化需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文化的載體是多種多樣的。注意:一個人的文化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素養,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理解文化角 度 特 點 內 容文化 的實質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不是物質力量。但通過社會實踐,文化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與社會的關系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文化與文明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文明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與物質載體的關系 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議學總結(補充)補充: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1)三種現象的聯系(2)兩層關系的區別 內 涵 側重點相互 影響 主要是指經濟、政治對文化具有決定作用,同時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 強調的是彼此制約、相互作用相互 交融 是文化與經濟、政治在當今時代的顯著特點,主要是指文化與經濟、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強調的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3)用三種方法掌握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文化的功能2(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1.文化的功能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文化推動發展,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服務社會,滿足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化教化育人,幫助人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引導人們認識真善美,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養。覺醒年代編劇女兒遞交入黨申請書。龍平平深有感觸:“我寫《覺醒年代》劇本的過程她都知道,我說讓她看看這部劇,她本來不以為然。沒想到有一天她突然告訴我,她寫了入黨申請書……我還問她入黨真的考慮好了嗎?她說想好了,還說如果中國再發生100年前的事,她也會像陳延年他們那樣。”探究與分享:《長津湖之水門橋》為什么能口碑爆棚?《長津湖之水門橋》表達了中國人的大英雄觀念,一種大情大義,一種集體主義精神,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懷;帶給觀眾更豐富的情感體驗。為使觀眾感受到戰場的殘酷,深諳武俠電影表現手法的徐克導演將整個影像空間打造成一座視角交錯的冰火煉獄。作為一部戰爭題材電影,《水門橋》再次將觀眾帶回到了那個只有艱苦卓絕、自強不息才能找到出路的時代。片中的英雄符碼建構不僅讓人內心充滿了力量,更為中國新主旋律電影發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電影票房破200億 《長津湖之水門橋》以40.66億位居榜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推動發展--文化有哪些功能?服務社會(2)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②積極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①當代中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以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為前提。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文化的功能(1)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2)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3)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先進的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反之,起阻礙作用。(4)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小結:文化的功能對社會對民族對經濟、政治對人(實質)文化實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補充)正確理解文化的功能(1)這里的文化,指的是優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優秀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2)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影響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但不同性質的文化對人和社會的影響不同,只有積極向上的、先進的、優秀的文化,才能起到這些作用。因此,應該自覺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響,發展先進文化。(3)不要過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對于人和社會的作用并非具有決定性。政治、經濟決定文化。(4)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是中國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榮興盛。重點突破注意: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小結: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3)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4)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出來的(5)文化有先進和落后之分,而文明都是積極向上的(6)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課堂小結:文化的內涵和功能文化的內涵文化的功能對社會: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對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對個人:優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含義文化的產生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的核心文化與文明文化的載體隨堂訓練:1“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比藗兊纳铍x不開文化,下列現象中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①2020年10月1日清晨,慶祝新中國71華誕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②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020年8月22日——29日在北京舉行③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④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解析】2020年10月1日清晨,慶祝新中國71華誕升國旗儀式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是一種文化活動,①入選。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020年8月22日——29日在北京舉行,是一種文化活動,屬于文化現象,②入選。2.“二十四節氣”產生于中國農業社會的生產實踐,并且不斷完善。它是中國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它指導著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睿恢毖赜弥两?。這體現了(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具有推動發展的功能③文化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解析】③:文化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先進的文化才能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故③說法錯誤。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強調文化對于整個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重要地位,材料只是涉及到了農業領域,故④不符合題意。3.故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品牌和符號。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通過創意跨界,在傳遞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期望不斷向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靠近。而對巨大的發展空間,作為國內文創產業引領者的故宮,引入創新、競爭和市場化運作,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開展多種宣傳平臺,激活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池春水”。這說明( )A.文化的發展程度決定了經濟發展的品質B.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C.傳統文化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D.文化產業有利于助推傳統文化的復興D【解析】經濟決定文化,故A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強調經濟對文化的決定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傳統文化有優秀和落后之分,只有優秀傳統文化才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故C錯.4.2022年4月23日,我國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在北京開幕。習近平致信祝賀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時強調,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梢?,開展全民閱讀( )①是基于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②具有教育人民、服務社會的功能③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④是建設社會公共文化體系的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解析】開展全民閱讀具有教育人民、服務社會的功能,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③符合題意。開展全民閱讀是基于文化對人和社會的作用,且閱讀的應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有誤。建設社會公共文化體系,是開展全面閱讀活動的基礎和前提,④有誤。5.《長津湖之水門橋》用動人心魄的影像再現了中國志愿軍戰士悲壯的一幕,讓我們在光影中重溫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紀念英雄的同時,繼續奮勇前行。這說明( )①優秀文化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質支持②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③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④優秀文化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全面提升了國家綜合實力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①:優秀文化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動力而非物質支持,①錯誤。④:優秀文化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有利于提升文化軟實力,提升綜合國力,而不是全面提升了國家綜合實力,④錯誤。 故本題選B。6.2022年女足亞洲杯決賽,在幾乎難以挽回的危局中,中國女足用不懈的努力,奮起直追實現逆轉奪冠,為中國足球的凜冬,增添一抹亮色,帶來一份希望。她們用行動向世界展示了永不言敗、團結協作、敢于拼搏的女足精神,傳遞著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由此可見( )①一定的文化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②女足精神彰顯了鮮明的時代精神,蘊含豐富的育人價值③根植于中華民族歷史的文化能激發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④女足精神彰顯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A【解析】根植于中華民族歷史的優秀文化才能激發震撼人心的中國力量,③表述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④錯誤。故本題選A。7.2022虎年春晚,三星堆創意舞蹈《金面》驚艷亮相。演出舞臺充分利用新技術打造視覺盛宴,威嚴的青銅大立人像、神秘的面具......舞蹈演員帶我們穿越歷史長河,游覽數千年前的古蜀國,“沉浸式”感受三星堆文化。從中可以看出( )①現代科技賦予文化新內涵和持久生命力②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③人們能夠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④三星堆文化對展示人們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解析】①:現代科技極大的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但不能賦予文化新內涵,①錯誤。④: 文學藝術對展示人們精神世界有獨特作用,④錯誤。故本題選C。8、 [2021山東六校聯考] 2019年11月,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這屆進博會首次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展區,該展區匯聚37項國家級和市級非遺項目、69個老字號。在這個萬商云集的大舞臺上,優雅古樸的東方文化,向世界展現著協和萬邦、以誠待人的精神氣質,文化的激蕩令人心醉,理念的交流更給人以啟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進博會期間,國內外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中國為什么成功”再次成為與會者熱議的話題。結合材料,請運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的知識,簡要說明進博會期間增設文化展區并取得成功的原因。[解析]本題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從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學生對文化的特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的功能等知識的把握,以及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在這個萬商云集的大舞臺上,優雅古樸的東方文化,向世界展現著協和萬邦、以誠待人的精神氣質”“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調動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的功能等知識分析回答即可。[答案]①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文化展區的設置,傳遞了優雅古樸的東方文化,向世界展現著協和萬邦、以誠待人的精神氣質等,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文化展區的設置,既帶來了經濟效益,又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③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