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世界主要國家的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鞏固基礎】知識點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與特點1.古希臘時期:基層治理依靠 進行。村社實行自治, 是村社最高權力機關,處理與村社有關的事務。2.西歐封建社會(1) 是主要的基層單位。(2)10—11世紀, 里的手工業者和商人組成行會或商會,其上層分子把持城市政權,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3) 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近代(1)背景:近代 產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2)表現①英國在1835年頒布法律,確立了英國近代 制度。②美國建國后,基本保持了 的傳統, 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單位,承擔著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務功能。③法國大革命后,形成了以 為基層單位的制度,每個市鎮的市長和市議會都由 產生,市長同時對 和本地選民負責。4.二戰后(1)表現① 成為基層自治的主要方式。②社區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組織下,實行 自我管理。③社區不僅提供各項服務,還參與相關的 、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決策。(2)作用:緩和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秩序和政治穩定。5.20世紀80年代以后(1)更加強調 、社區和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2) 承擔了更多的政府功能。(3)公眾、 和私人部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公共服務,使得基層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知識點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1.西方國家(1)建立與發展①17世紀初,英國頒布 。此后,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濟貧制度。②19世紀80年代, 初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涉及疾病、工傷和養老等方面。③1935年,美國頒布《 》,標志著美國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最終確立。④二戰后,英國率先構建了 體系,基本實現了 ,大大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⑤此后,瑞典、挪威、芬蘭、丹麥等國家和澳大利亞等國都建成了 ,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評價①積極a.它是資本主義社會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b.改善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緩和了 ,有利于經濟發展。②消極a.過度的社會保障,加重了國家 負擔。b.容易助長懶惰行為。2.現代中國(1)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 》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2)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能力提升】1.公元前6世紀末,希臘雅典至少有150個到170個村社。村社的職能之一為登記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權的認可決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機構的登記,而不像從前那樣決定于氏族族籍,許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來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權。材料說明村社( )A.使個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礙 B.完善了雅典的權力運行機制C.意在保護雅典平民階層利益 D.是雅典基層的社會治理單位2.古希臘時期,基層治理依靠村社實行自治。西歐封建社會中,莊園是主要的基層單位,莊園主或管家管理莊園事務。10—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城市從國王或領主那里獲得特許狀,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時,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也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可知,西方國家( )A.以教會為中心進行基層治理 B.基層治理的主要特點是基層自治C.社區是基層自治的主要方式 D.中古時期城市治理以王權為中心3.在中古時期的西歐,基督教會占據著重要地位,它們建立了大量醫院和慈善機構,大力開展社會救濟和互助等。這表明( )A.教會踐行了基層治理的職責 B.教會是主要的社會基層單位C.教會的救濟穩定了中央集權 D.教會崇尚“以人為本”的理念4.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實施后,農村民眾對該法產生了很多誤解和謠言,如說婚姻法是“離婚法”“婦女法”,“離婚婦女不正經”等等。三年之后,中央竟不得不以“貫徹婚姻法運動月”的群眾運動方式予以應對。可以推知,這部法律的制定( )A.徹底顛覆了封建社會的倫理秩序 B.不利于保障農村男性權利C.加快了男女政治權利平等的實現 D.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繼續5.20世紀80年代以后,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強調政府、社區和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英國在《競爭求質量》白皮書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務在于明確要求和設定優先項目、制定服務標準,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務。這種基層治理方式( )A.擴大政府職能及增加了政府行政開支B.削弱居民民主參與意識和政治責任感C.減少多元社會資源和資本力量的投入D.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促進社會穩定6.1991年,英國《競爭求質量》白皮書規定:“地方政府的任務在于明確要求和設定優先項目,制定服務標準和運用最佳方式來達到這些標準,并將提供服務和戰略責任加以區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傳統模式。”這反映了英國( )A.市場機制極大提高了基層管理效率 B.公共服務的傳統模式出現了極大弊端C.地方政府對基層管理起到導向作用 D.政府對地方基層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7.美國政府在通過社區長期、短期的發展計劃,開發社區內土地等重大問題時,會召開聽證會,聆聽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社區居民有權了解本社區內的一切事務,并能夠對此實施影響。這反映出美國( )A.民眾有廣泛的政治權利 B.地方與中央存在激烈對抗C.社區運行遵循自治原則 D.將代議制民主延伸到基層8.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 “積極建立待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決定。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進一步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待業保險”正式更名為“失業保險”。這一變化反映了( )A.經濟改革引發失業現象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C.社會保障制度已經完善 D.思想解放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答案以及解析【鞏固基礎】知識點一 西方主要國家基層治理的歷史與特點1.村社 村社大會2.(1)莊園 (2)城市 (3)基督教會3.(1)民族國家 (2)自治市;地方自治 鄉鎮;自治市鎮 普選 中央政府4.(1)社區;居民;城市規劃5.(1)政府 (2)社區 (3)志愿者知識點二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1.(1)濟貧法;德國;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 全民覆蓋;福利國家 (2)生產力 社會矛盾;財政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能力提升】1.答案:D解析:雅典的村社實行自治,是雅典最基層的社會治理單位,無法說明雅典政權的運行情況,D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村社居民的人身狀況,村社的成員既有平民,也有貴族,A、C兩項錯誤。2.答案:B解析:從古希臘時期村社自治,西歐封建社會莊園主或管家管理莊園、城市自治等可以得出西方國家在基層治理上具有自治傳統,B項正確;材料信息顯示教會在中世紀基層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以教會為中心”得不出來,A項錯誤;C項材料未體現;中古時期西方城市治理以“王權”為中心,與“(城市)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不符,D項錯誤。3.答案:A解析:中世紀的西歐,基督教會深入社會的每個角落,材料中基督教會建立醫院、慈善機構以及開展社會救濟和互助等行為屬于教會基層社會治理的范疇,故選A項。中世紀歐洲主要的社會基層單位是莊園,B項錯誤;西歐中世紀教會凌駕于國家之上,不利于中央集權,故C項錯誤;基督教會的統治以神為本,故D項錯誤4.答案:D解析: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與開啟新中國的民主法制進程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男女平等的推行受到阻礙,排除C項;從材料情境可以看出,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實施后引起了鄉村民眾的抵制,說明在很多人頭腦中,保留了較多的封建殘余。由此可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頒布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中反封建的繼續,D項正確。故選:D。5.答案:D解析:據題意可知,20世紀80年代后,西方國家的基層治理是減少政府的直接參與,實際上是縮小了政府職能,鼓勵居民和社會力量發揮主體作用,這種做法能夠調動居民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從而維護社會秩序和促進社會穩定,故選D,排除A、B、C。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991年”“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務的傳統模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凱恩斯主義逐漸失靈,出現“滯脹”的特殊現象,為解決經濟危機,20世紀年代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減少國家對經濟干預,加強市場的調節作用,因此題干內容體現了這時期政府對地方基層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的現象,D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了這時期地方政府從控制型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沒有體現市場機制對基層管理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這時期英國政府對地方基層控制的調整,沒有強調英國公共服務模式的弊端,排除B項;材料內容主要反映了這時期英國政府對地方基層不再進行直接管轄的方式,體現了英國政府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排除C項。故選D項。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現代美國社區制度。材料表明,社區居民在重大問題上有自治權利,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證明民眾有廣泛的政治權利,A項錯誤。材料并未反映出地方與中央的對抗,B項錯誤。材料并未反映出美國基層施行了代議制民主,D項錯誤。8.答案:D解析: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促進了中國民眾的思想解放,使人們的認知從計劃經濟體制中跳脫出來,更能接受“失業”的說法,而將“待業保險”更名為“失業保險”能夠更精準地調整社會保障制度,從而進一步推動經濟體制改革,這一變化反映了思想解放推動了經濟體制改革,故D項正確;經濟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有利于擴大就業,排除A項;當時我國剛剛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還沒有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B項;“已經完善”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