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基礎知識】
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五四運動
(1)背景
①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加劇國內階級矛盾。
②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③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④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思想解放。
⑤1919 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導火索)
(2)過程
開始時間 中心 主力 方式 口號 影響
第一階段 5月4日 學生 罷課游 行示威 “外爭國權,內除國賊” 學生愛國運動迅速推向全國
第二階段 6月5日 上海 工人罷工、 商人罷市 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3)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巴黎和會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意義
①五四運動是一場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 運動。
②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偉大 運動。
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 運動。
④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⑤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
中國 走向 的轉折點。
⑥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廣泛傳播:從十月革命后開始。
(2)中心: 與 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
(3)表現
①在《新青年》“馬克思研究專號”上,李大釗發表了 ,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②1920 年3 月,李大釗又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把一批經歷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優秀青年組織起來。
③1920年5 月, 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④從日本留學回國的李達、 、李漢俊等人,投身于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翻譯和宣傳。
(4)意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條件
(1)思想基礎: 的廣泛傳播。
(2)階級基礎:中國 的持續發展。
(3)國際條件: 的幫助。
(4)組織條件:1920年后共產黨 的建立。
2.誕生:1921 年7 月23 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召開。會議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興 一艘游船上進行的。
3.誕生的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1)首先確定了名稱: 。
(2)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 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3)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
4.意義
(1)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
(2)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
(3)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4)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1.國共合作的實現
(1)條件
①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認識到必須建立 。
②經歷了革命挫折的孫中山期望和中國共產黨合作。
③共產國際的幫助。
(2)過程
①1923 年6 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
②實現的標志: 年1月,在共產黨人的參加與幫助下,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 的主張,實際上通過了 、 、 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3)意義
①以 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②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 席卷全國。
2.國民革命
(1)興起:1925 年, 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 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
(2)高潮:1926 年,國共兩黨合作開始 ,使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 的反動統治。
(3)失敗
①標志:1927 年4 月12 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7 月15 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至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國共合作發動的國民革命失敗。
②原因
A.客觀上:敵人力量強大; 篡奪領導權。
B.主觀上:年幼的中國共產黨缺乏實踐經驗,黨的主要領導人犯了 傾錯誤。
【跟蹤訓練】
1.五四運動前,馬克思主義只在知識界傳播。五四運動后,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通過辦工人刊物、辦工人夜校、組織工會等方式進一步傳播馬克思主義。據此可知,五四運動( )
A.促進了民族意識的開始覺醒 B.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階級基礎
C.推動了民主革命的偉大轉型 D.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2.1918年,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發起組建新民學會,成立之初確立了“革新學術,礫前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學會多數會員將“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達到此目的。影響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C.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D.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3.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勞動界》創刊號上寫道,“既然是勞工神圣,既然是工人如此重要,為什么大家都說做工的人是下等社會,不做工的人反而是上等社會呢 ”陳獨秀意在( )
A.總結五四運動的經驗 B.啟發工人階級的覺悟
C.壯大中國共產黨力量 D.反思文學革命的局限
4.某學者認為:中共“二大”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殊國情相結合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標志著“中國特色理論形態”雛形的形成,成為早期“中國化”的歷史起點。這一評論主要基于中共“二大”( )
A.明確黨的奮斗目標 B.決定領導工人運動
C.制定最低革命綱領 D.提出與國民黨合作
5.毛澤東曾在1926年發出號召:“要立刻下了決心,向黨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鄉村中間去……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斗,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這表明此時的毛澤東( )
A.反對城市中心論 B.動員民眾進行土地革命
C.注重根據地建設 D.已認識到農民的革命力量
6.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這次合作得以實現的政治基礎是( )
A.三民主義 B.三大政策 C.民主革命綱領 D.新三民主義
7.下列關于國民革命運動時期的北伐說法正確的是( )
A.殲滅了所有的反動軍閥 B.國共兩黨達成親密合作
C.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D.出現了革命的高潮階段
答案以及解析
【基礎知識】
一、1.(2)北京 工人
(4)①愛國革命 ②社會革命 ③思想啟蒙
④中國共產黨 ⑤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2.(2)北京 上海 (3)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③陳獨秀 ④陳望道
二、1.(1)馬克思主義 (2)工人運動
(3)共產國際 (4)早期組織
2.上海 南湖
3.(1)中國共產黨 (2)無產階級
三、1.(1)①革命統一戰線
(2)②1924 新三民主義 聯俄 聯共 扶助農工
(3)①國共 ②國民革命
2.(1)國民政府 東征
(2)北伐 北洋軍閥
(3)②A.國民黨右派 B.右
【跟蹤訓練】
1.答案:D
解析:根據“五四運動后,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通過辦工人刊物、辦工人夜校、組織工會等方式進一步傳播馬克思主義”可知,材料反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D項正確;民族意識的開始覺醒是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前,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國共產黨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推動了民主革命的偉大轉型,排除C項。故選:D。
2.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新民學會在1918年成立之初所制定的宗旨是“革新學術,礫前品行,改良人心風俗”,到1921年該組織的宗旨發展為“改造中國與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其達到目的的途徑與方法是用“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文化運動中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許多先進的知識分子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故選B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7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把開展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中心任務之一,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甲午中日戰爭之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3.答案:B
解析:由“既然是勞工神圣,既然是人工如此重要,為什么大家都說做工的人是下等社會,不做工的人反而是上等社會呢”可知,陳獨秀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力量,意在啟迪工人的主人翁意識,啟發工人的覺悟,故選B項。五四運動是以青年學生為先鋒,以工人階級為主力,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材料內容與五四運動無關,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排除C項。《勞動界》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報刊,與文學革命無關,排除D項。
4.答案:C
解析:中共“二大”準確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這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故選C項。中共“一大”就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而不是“二大”才明確的,排除A項。中共“一大”就明確了要領導工人階級,組織工人運動,不是“二大”才提出來的,排除B項。中共“三大”才提出與國民黨合作,排除D項。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鄉村中間去……引導他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向土豪劣紳爭斗;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可知,毛澤東認識到要發動農民群眾,調動農民革命的積極性,說明他已認識到農民的革命力量,故選D項。材料并未涉及城市中心論的觀點,排除A項;材料只是毛澤東的號召和提議,并未進行土地革命實踐,排除B項;1927年中共才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
6.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D項正確;三民主義在1905年提出,排除A項;三大政策和民主革命綱領不是合作的政治基礎,排除B、C項。
7.答案:D
解析: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收回了漢口、九江英租界,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統治,北伐戰爭使國民革命進入了高潮階段,故D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