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師教學工作計劃一、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他們對新學校和新教學環境表現出好奇、新鮮;也因為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而表現出愉悅和快樂,但同時面臨新的學習任務、新增加的課業負擔而會有不適感。歷史是新增加的一門學科,七年級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會感到好奇和新鮮,會有探究的欲望,因此,學習會比較認真也有上進心,積極性也會較高。但因對這門學科的陌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學法指導,并引導學生探尋學習歷史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喜歡上歷史并認識學習歷史的重要性。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習歷史,如何學習歷史,學習歷史有什么重要意義。只有讓學生認識歷史學科的重要意義才能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因剛步入中學的孩子們自控力和自主性不夠持續,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督促。對于剛接觸歷史的孩子們,他們不會聽課、抓重點,不會記筆記,不會自主學習,后期還會出現個別學生不交作業、課堂吵鬧、學習習慣差等現象;課堂教學會表現出注意力不夠集中,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不夠強等問題。會有學生把歷史學科作為副科對待,不重視歷史課的學習,因此會出現不守紀律、精力分散,回答問題態度不端正等現象。基于學生的這些表現和問題,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要抓課堂常規管理、學習習慣的培養,嚴格管理和規范學生的行為;在教學中必須加大力度備好課,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上好課,對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步驟都要合理設計,合理引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及時鞏固消化,力求每一節課都能有實際成效??傊?,希望通過本學期認真的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并與孩子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點七年級歷史上冊選用的是統編版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勺x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二)教材內容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七年級上冊,屬于中國古代史部分,中國古代史的歷史教學內容共分為四個單元,敘述從史前時期中華文明的起源,祖國境內遠古居民時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民族融合和文化發展的歷史,共21課。本冊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并利用教材中的“圖片”“相關史事”“知識拓展”“問題探究”滲透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在教學方法上努力探索新的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課本內容個性鮮明、異彩紛呈??朔俗⒅亟谭ㄝp視學法的弊病;注意學生活動的多樣性,教材內容的編排生動、活潑、饒有趣味、具有吸引力。教材第一單元主要講述人類文明的起源,即原始社會時期,共三課,從最早的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講起到華夏族的形成。使學生認識了我國境內遠古居民的生活面貌,認識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征,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單元主要講述奴隸制社會的產生發展和衰亡及社會的變革,從夏商周的更替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及百家爭鳴,從中認識社會變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使學生深刻認識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影響。第三單元主要講述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認識秦漢時期我國進入了封建社會時期,創造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我國從數百年的分裂走向了統一,認識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秦朝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到漢朝大一統時代的到來從而讓學生認識秦漢文明對后世的深遠影響。第四單元講述了政權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到西晉短暫統一,從各政權發展過程中也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的交流、交融和融合,并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統一局面的重新出現奠定了基礎。統編教材的發行使教材的編排時序性更強,內容的編排更合理,兼顧了趣味性和探究性,讓內容的銜接更自然與順暢。三、教學目標: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能力。引導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理清每個階段的歷史線索,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2.培養學生識圖、閱讀歷史史料以及分析史料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3.在了解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初步理解歷史問題的價值和意義。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4.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尊重和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5.認真圓滿的完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四、教學重點、難點:1.教材重點在于與認識各個階段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2.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等,形成基本的歷史思維意識。五、教學措施:1.提前認真備好每一課的教案,努力做好學生學習過程的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等的預設。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3.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投影、錄音、錄像、影片、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4.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抓好后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幫助學生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5.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6.堅持輔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安排不同的作業。7.采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進步,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就感。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教學進度安排表周 次 授 課 內 容 課 時1 1.1開學第一課《歷史是什么?》1.2第1課《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22 2.1第2課《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2.2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 23 3.1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復習3.2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24 4.1第5課《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4.2第6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25 5.1第7課《百家爭鳴》5.2第8課《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26 6.1第二單元夏商周: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復習6.2第一、二單元綜合復習 27 機動8 8.1第9課《秦統一中國》8.2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29 9.1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9.2中期前復習 210 10.1中期總復習10.1中期考試 111 11.1試卷講評11.2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 212 12.1第13課《東漢的興衰》12.2第14課《絲綢之路的開辟與經營西域》 213 13.1第15課《秦漢時期的科技和文化》13.2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214 14.1第16課《三國鼎立》14.2第17課《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215 15.1第18課《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的開發》15.2第19課《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16 16.1第20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16.2第四單元三國兩家南北朝時期復習 217 17.1第21課活動課: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的起源17.2單元總復習 218 18.1本冊單元總復習18.2期末總復習 219 19.1期末考試19.2工作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