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物體運動的速度素養目標一、物理觀念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2.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3.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或某一段路程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4.學會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和距離。會求出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二、科學思維粗略研究變速直線運動,能用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逐步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收集實驗數據,測量平均速度,寫簡單的實驗報告。三、科學探究1.通過實例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2.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比較,理解速度。3.掌握使用物理儀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4.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全過程。四、科學態度與責任1.具有用“運動有快慢”的觀點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2.通過利用速度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物理知識的價值,增強對科學的熱愛。3.養成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的意識和習慣,在實際物理情境中體會物理過程,學習物理知識。4.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1.了解用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的基本方法。2.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及特點,并會判斷物體是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狀態。3.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能用公式進行有關平均速度的簡單計算。二、教學難點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及特點,并會判斷物體是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還是變速直線運動狀態。教學過程情景導入以前,高速公路上不少開快車的司機總量看到洞“電子眼”后才臨時減速。今天,伴隨著高速公路上敬意洞設備的陸續啟用,將根據距離和行駛時間計算車輛的平均行駛速度。這就意味著,如果司機只是經過測速“電子眼”的瞬間減速,只要平均時速超過限速值,仍要受到處罰。你知道這里的“平均時速”是指的什么嗎?一起進入本節的學習吧!教學活動一、實驗探究:氣泡的速度通過閱課本P27,并根據實驗步驟及需要經行小組內部分組,并預作實驗,找出實驗的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經行明確分工,了解實驗原理,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后開始進行分組實驗,并將數據填入表格,并算出速度。學生完成后,教師展示成果,并請學生說出氣泡運動的規律,學生回答:在相同時間內,氣泡通過的路程幾乎相等。為了更直觀的來了解物理過程,并找出規律,我們學會用圖像來記錄數據,學生閱讀課本P28。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圖像的畫法,讓學生將自己所得到的數據畫在教材29頁圖上,學生完成后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畫法。這里要讓學生明白實驗的誤差會影響圖像,讓學生明白前一段時間和后面數據不同是因為在加速。畫好后要求學生回答課本P29的問題,并得出氣泡的運動規律,多媒體展示。像這樣的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什么運動呢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28倒數三個自然段。二、勻速直線運動通過自學,學生回答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及其特點。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特點: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勻速直線運動的公式是什么呢?學生回答:v = S/t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嗎?學生回答:無關一物體以5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第3s速度是多少?運動1km后速度是多少?學生回答,強調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路程和時間無關。多媒體展示。生活中你見到有什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運動一般速度是變的還是不變的呢?學生回答:變的。三、變速直線運動請你們看看課本P29圖2-3-5,觀察這位同學的跑步情況,他在各個階段的速度是一樣的嗎?請同學們計算一下這位同學在各個階段的速度,比較他們速度的大小 學生計算后,教師提問,他的各段的速度有什么規律?學生回答:速度是在變化著的,那這樣的運動叫做什么運動?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閱讀課本P29。學生閱讀后回答: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特點:速度大小經常變化。那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有什么來表示呢?學生回答: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符號什么來表示呢 學生回答:計算公式呢?學生回答:平均速度的公式: S總/t總。我們需要注意兩個問題:(1)平均速度只能大體上反映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路程中的運動情況——平均快慢程度。并且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2)求平均速度時,中途停止的時間都要計算在內。(3)計算平均速度前必須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討論交流課本P29汽車的速度,學生回答。板書設計3.物體運動的速度教學反思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從實驗目的、猜想、設計、操作、評估等過程,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礎上,猜想氣泡上升的過程運動,設計出利用比較平均速度,證明氣泡上升的運動特點,并通過實驗,得到明確的證明。1.認識運動教學目標素養目標一、物理觀念1.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知道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2.了解物質世界常見機械運動方式,會根據物體運動路線把運動進行分類。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組成、知道微觀世界也存在運動。二、科學思維1.通過回憶、聯想生活中的大量運動,觀察圖片、多媒體展示等,經歷觀察、認識不同形式物質運動的過程、知道研究不同物體的運動要用不同的方法。2.通過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情況和教科書中的圖片,來認識機械運動及其分類。三、科學態度與責任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1.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知道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2.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及其分類,了解物質世界常見的宏觀機械運動形式。二、教學難點初步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知道微觀世界也存在運動。教學過程情景導入初春的早上,空氣中依然凝聚著濃濃的寒意,但是你或許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梅樹枝頭已露出一絲春意,有詩贊曰:“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淡淡的梅花香味在遠處就能聞到的原因是什么?學習了本節知識,你就會知道答案。教學活動本節分為兩個教學板塊:(1)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2)微觀世界的分子運動。一、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1.情景創設利用教材的彩圖,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認識宏觀物體的運動。2.歸納:宏觀物體的運動——機械運動.(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3)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式.車、船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二、微觀世界的分子運動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彩圖講解:通過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史實可知:(1)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微小粒子”.(2)分子不是靜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3)物質分子相互進入對方時的現象叫擴散。擴散是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有力證明.(4)物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 狀態,而物質所處的不同狀態與分子的運動情況有關。①固態物質:分子有一定的位置,就像教案里聽課的學生,只能在自己的座位上活動;②液態物質:分子相對活躍,就像課間時教室里的學生;③氣態物質:分子運動劇烈,就像操場上到處亂跑的學生。(5)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多原子組成.(6)原子也具有結構: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圍繞原子核不停地運動著。(7)原子核還有自己的內部結構,原子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內部存在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動,與導體的導電、材料的發光、燃燒有關。另外一種是核內的運動,如原子彈爆炸、核電站里的核反應等。(8)這些運動與光現象、電磁現象、核反應等有著緊密聯系。板書設計1.認識運動教學反思本節知識是對運動學的初步認識,內容不多也不難,但是運動學的基礎,將對日后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教師應盡可能生動地講解,引導學生去正確認識,討論分析。2.運動的描述教學目標素養目標一、物理觀念1.知道機械運動的概念;知道參照物的概念。2.知道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會選擇適當的參照物描述物體的運動。二、科學思維在觀察現象、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三、科學探究1.通過觀察、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2.能用實例解釋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四、科學態度與責任1.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2.通過學習自然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意識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樹立“物質是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1.知道參照物的概念,會根據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參照物。2.通過選取不同的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3.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常見的兩種方法。4.知道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單位,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二、教學難點1. 通過選取不同的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建立唯物主義世界觀。2. 知道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單位,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過程情景導入一書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000m高空飛行時,發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飛行員以為是一只小昆蟲,便一把把它抓了過來。令他吃驚的是,抓到竟是一顆子彈。這名法國飛行員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什么情況下我們也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學習完本節的知識后,相信你的這些疑惑就會得到解答。教學活動本節分為三個教學板塊:(1)參照物;(2)動與靜;(3)快與慢。一、參照物組織學生看課本P23,討論:小明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火車中的小明,小明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火車、火車旁的三位同學和小明都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小明所說的同學們都在后退的說法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問:小明看到火車旁的三位同學在后退,是以什么為標準的?答:以車廂為標準,火車旁的三位同學相對于車廂的位置的發生了改變,所以說三位同學是運動的。問:男孩看到火車運動了,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車站為標準,火車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火車是運動的。小結:(1)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二、動與靜問:坐在汽車里的乘客、司機和路旁的孩子們有如圖所示的對話。為什么同一個人(乘客)相對于不同的觀察者(司機、路旁的孩子們)來說,得到的運動情況截然不同,是由于兩個不同的觀察者以各自選定的不同參照物來研究乘客的運動情況。問題分析 孩子們是以地面為參照物,認為汽車、司機、乘客前進得快;司機以汽車為參照物,認為自己、乘客都沒有動。歸納總結:(1)整個宇宙中的物體都是運動著的,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所以物體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體的靜止只是相對的,平時我們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2)參照物選擇的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所以確定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關鍵是選什么物體作為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拓展教學:兩個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就是相對靜止。例如,卡車和聯合收割機,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是靜止的,屬于相對靜止。活動:學生看課本P24 2-2-5a、b、c、d圖,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運行的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規律總結:(1)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在研究機械運動時,所選的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2)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擇的參照物,而參照物可以根據需要任意選擇。對于同一物體而言,由于選定的參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結論會不同,即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3)兩個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就相對靜止。三、快與慢1.比較物體快慢的兩種方法。在百米賽跑中,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問題:請同學們說說看,觀眾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跑得快慢?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觀眾的方法是:比賽中看誰跑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誰先到達終點,用的時間短。)歸納: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快慢;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長短比較快慢。2.學生討論:一位同學百米跑用了12s,而一萬米跑世界冠軍的成績大約是28min,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啟發:在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情況下,每一個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的情況下進行比較。3.速度結論:物理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討論:為什么不用單位路程的時間來表示速度呢?總結:因為單位時間的路程越大,則速度越大;而單位路程的時間越長則速度越小,故雖然后者也能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但比較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時間的路程來表示速度。[公式]v=s/t,用符號表示為v。[單位]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則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單位是km/h或km.h-1。單位換算:1m/s=1×=3.6km/h。板書設計2.運動的描述教學反思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為什么要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就是物體運動的速度,其實單位路程的時間也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速度,只不過后者比較起來不方便罷了;速度的計算公式是以后我們學習的關鍵,我們要注意領會速度單位間換算的技巧,會從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關于速度計算的條件,然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速度的公式雖然在小學就學過,但為什么速度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學生卻并不知道,其實這里就滲透著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比值法。4.能 量教學目標素養目標一、物理觀念1.知道一切物體都是有能量,不同運動形式對應不同能量。2.初步了解光能、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3.知道各種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間進行轉化的過程。二、科學思維1.通過聯系生活,觀察教材圖片,讓學生們自己來認識常見的這些能量形式。 2.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初步認識不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三、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物質世界不同運動和能量形式的認識,尤其對能量轉化利用的認識,使學生們對大千世界有一個概括的具體的認識,拉近了物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與我們人類生活、生產、社會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1.知道一切物體都具有能量,不同的運動形態對應著不同的能量形式,認識幾種常見的能量形式。2.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能量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二、教學難點1.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能量轉移和轉化的過程。2.結合實例,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過程。教學過程情景導入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完成了任務后,從離地面幾百千米的高空順利返回地面。進入大氣層時,外表溫度迅速上升,劇烈燃燒,遠遠扇動就像一個火球從天而降。“神舟十一號”飛船外表的熱焰從何而來?溫度為什么會上升?學習了本節知識,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教學活動本節分為兩個教學板塊:(1)各種形式的能量;(2)能量可以轉化。一、各種形式的能量下面請同學們討論、思考一下,看看你能說出幾種能量?師生討論,交流,然后一起歸納總結幾種最基本的能量形式。基本能量形式:光能,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核能。分析歸納:能量是與物體運動有關的物理量,不同的運動形態對應著不同的能量形式。二、能量可以轉化1.能量的來源自然界中的能量不僅多種多樣,而且當物質運動形式發生轉變時能量的形式也同時發生轉變。如:①太陽輻射使大氣運動,太陽能轉化為風能。(多媒體)②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多媒體)③蒸汽機車,將蒸汽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多媒體)④電爐通電后,將電能轉化為內能。⑤電風扇通電后,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和內能。小結:能量轉化過程就是從一種運動形態轉變成另一種運動形態。2.能量的利用能量的利用,就是把某種形式的能量按人們的需要有控制的加以轉化的過程。如:(1)利用各種能量發電①火力發電廠把燃料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多媒體)②水電站把水的機械能轉變成電能。(多媒體)③太陽能電池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多媒體)(2)電能的利用①電車將電能轉變成機械能。(多媒體)②電弧爐把電能轉變成內能。(多媒體)③電燈照明把電能轉變成光能。(多媒體)(3)內能的利用①利用內能來加熱:燒水做飯、取暖等。②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蒸汽機車,火箭等。大自然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有限的,而且,這些能源的大量使用,會造成環境污染,導致氣候和生態變化。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正在開發和利用新的環保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和核能。如:a.利用風能發電。(多媒體)b.利用核能發電。(大亞灣核電站)板書設計4.能 量教學反思本節是能量的初步認識。能量的形式是多樣的,且能量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天下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轉化。要求學生能從大量的事實中了解能量的轉化,對能量轉化的普遍性有一定的認識,對不同形式能量的特點以及能量的轉化、轉移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認識運動.doc 2.運動的描述.doc 3.物體運動的速度.doc 4.能 量00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