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保爾的母雞》【教學內容】1、復習《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2、欣賞《保爾的母雞》【教材任務分析】1、教材分析弦樂四重奏《保爾的母雞》原是一首挪威民歌。樂曲的曲調短小簡單且詼諧幽默,敘述了一個發生在農村的故事。一開始在大提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奏了一段前奏,緊跟而來的是樂曲的主題旋律,在兩個間奏之后,主題旋律一共演奏了三遍。第一段描寫了保爾為了防止狐貍把母雞趕到了安全的地方。第二段描寫了不管保爾如何小心提防,狐貍還是抓去了一只母雞。第三段描寫了保爾為了不被母親責備,把小麥磨成了面粉帶回了家。2、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同學,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擴展,自主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欣賞與鑒別能力,但是對于一些音樂知識的了解還有所欠缺,并不能全面的了解掌握一些樂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因此結合《保爾的母雞》的欣賞,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弦樂四重奏所帶來的韻律感。并通過表演,塑造出符合大提琴、小提琴的音樂形象加深記憶。【教學目標】欣賞弦樂四重奏《保爾的母雞》,感受樂曲詼諧幽默的情緒,了解音樂所描繪有趣的故事情景。通過欣賞、律動、哼唱、模仿演奏等音樂活動,體會不同樂器以及旋律的變化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和情景,同時能熟悉樂曲的主題旋律。3、認識大提琴,了解其音色特點,通過拓展欣賞和聽辨游戲,初步了解弦樂四重奏的演奏形式,鞏固對小提琴、大提琴音色的認知與辨別。【重難點預設】1、教學重點:欣賞樂曲,熟悉主題旋律,感受并想象音樂所描繪的情景,體會并表現出《保爾的母雞》詼諧幽默的情緒。2、教學難點:能聽辨樂曲中大提琴、小提琴等音色,并能在陌生樂曲中聽辨樂器。【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復習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二、課前導入1、學生上臺交流預習成果2、完整欣賞歌曲版本的《保爾的母雞》,了解歌詞內容。三、欣賞《保爾的母雞》(一)欣賞樂曲主題旋律1、片段欣賞:感受情緒,聽辨演奏的樂器關鍵設問:聽聽這段音樂的情緒怎樣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2、反饋小提琴知識點,認識大提琴3、聽片段,模仿樂器演奏,思考音樂形象關鍵設問: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個片段,當聽到大提琴音色時,請你立即模仿大提琴的演奏動作,模仿同時,結合音色想想大提琴表現了故事中的誰?4、聽大提琴旋律,律動表現關鍵設問: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音樂,想想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這只胖胖肥肥的母雞。5、哼唱主題旋律(二)欣賞第二部分旋律1、聽音樂,辨別主奏樂器,感受情緒的變化關鍵設問:接下來我們再來聽后面一段旋律,感受一下這段樂曲的主奏樂器是什么?與之前的樂曲在情緒上有什么不同?為什么?2、邊聽邊畫,體會音樂的旋律線,想象故事情節的變化完整欣賞樂曲四、拓展欣賞1、欣賞視頻片段,初步了解弦樂四重奏的演奏形式2、聽辨游戲說明:1、學習要點:復習演唱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2、教學意圖:鞏固所學知識與演唱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農莊熱情祥和的氛圍。說明:1、學習要點:學生互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歌曲《保爾的母雞》的信息資料。2、教學意圖:《保爾的母雞》原是一首挪威民歌,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前布置學習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先自己了解歌曲的內容,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為今天欣賞器樂版本的樂曲做好鋪墊。說明:1、學習要點:學生欣賞樂曲片段,仔細聽辨演奏的樂器。2、教學意圖:欣賞樂曲片段,借由大提琴、小提琴交織的旋律,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聽辨中去,為之后想象音樂形象打下基礎。說明:1、學習要點:認識大提琴,了解其音色特點和演奏方式。2、教學意圖:大提琴是本節課需要掌握的音樂知識點,在復習小提琴同時,用對比的方式介紹大提琴,加深學生記憶。說明:1、學習要點:通過想象,模仿和律動,表現“母雞”的音樂形象。2、教學意圖:通過表現母雞特有的即慈祥又憨態可取的形象,加深對大提琴低沉音色,以及特有節奏韻律感的認知和表現。說明:1、學習要點:準確哼唱旋律,熟悉旋律主題。2、教學意圖:通過之前的欣賞、表演,學生對于主題旋律已經有了一些印象。引導視譜哼唱,更進一步加深主題旋律的記憶。說明:1、學習要點:欣賞樂曲第二部分,感受旋律和情緒的變化。2、教學意圖:通過不同主奏樂器演奏的旋律,凸顯不同的情緒特點,加深對于樂器音色的理解。說明:1、學習要點:完整欣賞《保爾的母雞》,聽到主題旋律可以輕聲哼唱,并數數主題旋律在整首樂曲中出現了幾次。2、教學意圖:完整欣賞作品,讓學生哼唱其中主題旋律并記數,不但可以加深印象,還可以給予教師反饋學生學習的情況。說明:1、學習要點:三段音樂片段欣賞,辨別大提琴、小提琴的音色。2、教學意圖:整堂課圍繞大提琴、小提琴音色展開,通過此環節給予教師教學反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