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質量1.物理觀念:(1)知道質量的含義。(2)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2.科學思維:通過分析身邊的相關事實和生活經驗,運用抽象、歸納的方法,建立質量的概念。3.科學探究:結合所學內容和查閱的資料,了解一些典型物體質量的數量級,能估測人體質量。4.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學習,知道人們對質量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1.重點: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屬性。2.難點: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狀態、形狀、所處空間位置的改變而變化的物理量。鐵釘、米尺、木板、鐵錘、冰、一桶水、帶蓋玻璃杯、牙膏皮、1 dm3純水。一、課題引入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的物體,它們占據一定空間,有形狀、狀態和大小,都是由一種或幾種材料構成。構成物體的材料,人們稱之為物質,例如桌子是由木頭構成的,羊角錘是由鐵和木頭構成的。但不同的物體,構成它們的物質是多少,這就是本節將研究學習的課題。二、新課教學1.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1)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教師出示一塊冰、一枚鐵釘、一把教學用木制米尺、一塊木板、一把鐵錘、一桶水等物體。出示順序隨機,讓學生觀察。師:能否將這些物體進行分類?你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學生交流、討論后歸納:上述物體可以分為三類:①鐵釘和鐵錘為一類,它們都是鐵制成的;②木板和米尺為一類,它們都是木材加工的;③冰塊和水為一類,它們都是水,只是狀態不同而已。師:鐵釘和鐵錘、木板和米尺、冰塊和桶里的水,我們把它們都稱為物體。構成這些物體的鐵、木材、水,我們把它們都稱為物質。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物體是由物質構成的。結論:一切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由上面的觀察容易得出:木板、米尺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鐵釘、鐵錘含鐵的多少也不同。師:在物理上為了描述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引入質量概念,通常用字母m表示。(2)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出示:一個牙膏皮。提問:(a)將它卷起來,形狀變了,它的質量變不變?(b)將它從南京帶到北京,所處的空間位置變了,它的質量變不變?出示:裝有冰塊的帶蓋玻璃杯。提問:容器內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狀態變了,它的質量變不變?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只要物體中含有物質的多少不變,它的質量就不變,可見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所處的空間位置的改變而變化。2.質量的單位。(1)復習小學學過的重量的單位。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重量時,常用哪些單位?學生回答,教師講解:千克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基本單位,符號:kg。為了方便,還有比千克大的單位:噸;比千克小的單位:克、毫克。出示:1 dm3的純水。介紹它的質量是1千克。請學生閱讀課本P107圖5-4“國際千克原器”及左側文字。(2)讓學生練習一些質量單位間的換算。提問:質量的單位由大到小怎樣換算?3.了解一些典型物體質量的數量級。讓學生閱讀課本中P108“科學書屋”,進一步對質量的單位形成具體概念,此處可用幻燈片投影或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各種物體的質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課堂歸納小結這節課主要內容講完后,請同學們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學到了什么知識和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體會?第一節 質量1.物理學中把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物體的質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2.質量的單位:噸(t)、千克(kg)、克(g)、毫克(mg)。1 t=103 kg、1 kg=103 g、1 g=103 mg。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質量的初步概念、單位及其換算。通過講解、設疑、自學、小組討論,使同學們認識質量的概念和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狀態改變而改變。本節課在完成過程與方法目標上,關注學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現象為切入點,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主要的參考,讓生活走進物理。第三節 密度1.物理觀念:(1)知道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2)會查密度表,知道物質的密度受溫度影響。(3)了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2.科學思維:(1)學習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來定義密度的科學思維方法。(2)能聯系實際運用密度公式進行計算,利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3.科學探究: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學會利用比較、歸納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系。4.科學態度與責任:(1)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在生活中有應用密度知識的意識。(2)能從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能為我國古人在水利工程上的智慧而驕傲。1.重點:(1)密度的理解。(2)密度的應用。2.難點:(1)建立密度的概念。(2)通過計算和查密度表,鑒別物質的種類。托盤天平、砝碼盒、刻度尺、塑料塊、鐵塊、銅絲、鐵絲、鋁絲。一、課題引入講臺上放的兩個物塊,一個是塑料塊,一個是鐵塊,外面涂有同樣的顏色,你能把它們分辨出來嗎?(引入密度的概念)二、密度的概念1.如何區分講臺上的塑料塊和鐵塊?(1)討論與交流:(提出猜想)師:物體的質量與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提出猜想:“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它們各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2)設計實驗:分別選取3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鐵塊和塑料塊(鐵塊和塑料塊的體積分別對應相等),分別用天平測出它們的質量;用刻度尺測出邊長后,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算出每個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然后進行比較。(3)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①測出3個體積不同的鐵塊的質量與體積。②測出3個體積不同的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③分別算出每個鐵塊和塑料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檢查、指導。(4)實驗結論:同種物質的不同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________的;不同物質的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的。(5)建立概念:在物理學中,把由某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計算公式為ρ=。密度ρ的單位是由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組成的。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號是kg/m3。常用單位還有克每立方厘米,符號是g/cm3。它們的關系是1 g/cm3 =1×103 kg/m3。2.密度表(課本P117)。找出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質、密度最小的物質。同種物質,狀態變了,其密度是否變化了?說明它們表示的物理意義。(特別強調:記住水的密度)3.物質密度的一些規律。(1)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2)同一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可能不同(例如冰和水)。(3)氣體的密度要比固體、液體的密度小得多。三、密度知識的應用密度是反映物質特性的物理量,物質的特性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區別的一種性質,人們往往感覺密度大的物質“重”,密度小的物質“輕”一些,這里的“重”和“輕”實質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1.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密度公式ρ=)。出示:小明參加馬拉松比賽獲得的金牌。提問:你能判斷金牌是不是純金的嗎?請寫出判斷的過程。過程:利用實驗室里的器材測出該金牌的質量為44.5 g,體積為5 cm3。根據密度公式ρ=,算出該金牌的密度為8.9×103 kg/m3,查密度表可知純金的密度為19.3×103 kg/m3,因此,可判斷該金牌不是純金的。2.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密度公式的變形:求質量m=ρV)小明和同學一起參觀烈士陵園。他們觀察到一塊花崗巖紀念碑,經測量得知,該碑高4 m,寬80 cm,厚50 cm,計算這個紀念碑的質量是多少?(ρ石=2.6×103 kg/m3)3.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算出它的體積。(密度公式的變形:求體積V=)請估算一個中學生的體積。(中學生的質量約50 kg,人體的密度與水相近)4.判斷空心、實心。有一個鐵球的質量是316 g,體積是60 cm3,試通過計算說明鐵球是實心還是空心?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體積是多大?(鐵的密度為ρ鐵=7.9×103 kg/m3)5.運用密度進行綜合計算。(1)有一個瓶子裝滿煤油后的總質量為1100 g,裝滿水后的總質量為1260 g,則該瓶子的質量與容積各是多少?(ρ煤油=0.8×103 kg/m3)(2)甲、乙兩個物體質量之比是3:2,體積之比是1:3,則甲、乙兩個物體的密度之比是多少?四、課堂歸納小結1.密度的概念是什么?2.密度的計算公式和單位是什么?3.鑒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鑒別物質。(密度公式ρ=)4.求質量: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密度公式的變形:求質量m=ρV)5.求體積:由于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算出它的體積。(密度公式的變形:求體積V=)第三節 密度1.2.密度表。3.物質密度的一些規律:(1)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2)同一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可能不同。(3)氣體的密度要比固體、液體的密度小得多。4.密度知識的應用:(1)鑒別物質。(2)求質量。(3)求體積。(4)判斷空心、實心。由于是概念教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輸和強加給學生,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育心理學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形象化的實驗,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建構密度概念,教師僅僅是學生概念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為此,本節課采用“科學探究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第二節 測量:物體的質量1.物理觀念:(1)知道實驗室和生活中測量質量的工具。(2)了解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2.科學思維:認識提高測量精度的物理意義。3.科學探究:會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能反思實驗過程與結論,有進一步拓展遷移的意識。4.科學態度與責任:(1)能按要求規范使用測量工具,有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2)能妥善使用實驗器材,有愛護實驗器材的意識。1.重點:熟悉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2.難點:會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課件、學生天平、演示天平、配套砝碼、燒杯、水、小石塊。師:同學們好,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質量與質量的單位。今天我們來學習如何使用工具測量物體的質量。一、測量質量的工具1.介紹常用測質量的工具。講解:日常生活中買糧、買菜,稱出的都是貨物的質量,常用的工具有臺秤、案秤、桿秤和電子秤。師:誰能說出每種工具的主要優點?生:臺秤、案秤使用方便;桿秤攜帶方便;電子秤能自動顯示質量和價格。教師出示: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紹學校實驗室常用托盤天平。2.托盤天平的結構。講解:由于托盤天平使用較簡便,先認識托盤天平的結構。(a)托盤天平的結構。讓學生將課桌上的托盤天平與課本P110圖5-7“托盤天平的結構”對照,認識托盤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稱。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利用托盤天平的實物說明托盤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稱。講解:托盤天平的結構: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標尺、游碼、稱量標尺。(b)天平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大稱量值、最小刻度值。講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觀察①零刻度線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讓學生觀察課桌上的托盤天平,然后匯報上述三個問題的結果。學生匯報,教師指出:由于標尺上零刻度線在左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度線處時,是游碼的左邊與“0”對齊,因此游碼讀數時以左邊的線為準;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稱量值就是這臺天平配套砝碼盒內砝碼的總數加游碼最大的讀數所表示的質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標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質量數。二、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活動一:課件演示:天平的使用。師:我們先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然后將天平調平衡。調平衡的步驟:1.將游碼移動到稱量標尺的最左端。2.調節平衡螺母(左偏右調、右偏左調,用圖片展示),使天平上的指針指向分度標尺的中間。請一位學生上講臺用軟件操作一下。師:調節好天平之后,將物體放在托盤天平的左盤中,然后估測物體的質量并將砝碼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用鑷子放入右盤中。若指針右偏,說明右邊砝碼質量大了,則應將放入的砝碼取下來。若指針左偏,說明左邊物體質量大了,則應繼續放砝碼,依舊是從大到小的順序(邊說邊演示)。師:如果發現放入一個最小的砝碼,指針右偏,將最小的砝碼拿出來,指針又左偏,那么接下來該如何操作呢?學生小組討論,請位學生來說一下。師: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先把最小的(剛加的)那個砝碼拿出來,然后用鑷子從左到右移動游碼,直到天平上的指針指向分度標尺的中間位置,天平重新平衡。師:最后結果=右盤中的砝碼質量+游碼左端對應的示數。游碼的讀數問題思考:1.需要估讀嗎?2.是對齊游碼的最左端還是最右端?(游碼不需要估讀,要讀最左端對齊的數值)。課件展示一個標尺上游碼的位置,讓學生讀出課件中游碼的示數。思考:平衡螺母和游碼都可以調節天平的平衡,它們有什么不同點?(提示學生實驗前、實驗中調節的不同)活動二:測量小石塊和水的質量。師:同學們利用桌子上的托盤天平測一下小石塊和水的質量,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學生進行實驗,教師進行指導,收集學生在操作中的錯誤,給予指正。注意事項:(1)測量時,天平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2)測量時,必須要用鑷子拿取砝碼和移動游碼。(3)測量液體的質量時,要先測量裝液體的容器(或兩邊的托盤放相同的容器)。(4)若被測物體的質量很小,可以采用累積法,測多個物體的質量后除以個數。三、課堂歸納小結1.這堂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要求學生回答。2.要求學生回顧學習目標。3.讓學生自己總結知識,以知識結構框架的形式寫出。第二節 測量:物體的質量1.測量質量的工具。2.托盤天平的結構。3.學會使用天平。調平衡的步驟:(1)游碼歸零。(2)調節平衡螺母(左偏右調,右偏左調)。讀數:最后結果=右盤中的砝碼+游碼左端對應的示數(天平讀數不需要估讀)。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了解天平的使用,但是短時間記不住專業用語“游碼”“砝碼”“平衡螺母”“分度標尺”“稱量標尺”,導致操作時不夠熟練,在學生動手實驗之前可以利用投影多媒體動畫,介紹天平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在講解過程中突出幾個注意事項,比如使用天平前要先把游碼歸零,然后調節平衡螺母;使用天平時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碼,應該用鑷子來夾取,游碼也要用鑷子來撥動。這里可以采用讓個別學生在臺上演示,其他學生提問的辦法。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實驗操作的失誤,并作簡單記錄。在學生實驗完之后再對這些失誤有一個系統的總結、糾正和強調。第四節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1.物理觀念:(1)認識量筒,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如鹽水)體積和測量小塊固體(如石塊)的體積。(2)會利用物理公式測量某個物理量,進一步鞏固密度的概念。2.科學思維:對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這種科學方法有感性認識。3.科學探究:(1)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能較熟練地使用天平、量筒測算出固體和液體的密度。(2)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使學生對測量性探究方法,從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選取和使用、實驗步驟的設計、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到得出結果,分析實驗誤差有初步認識和感受。4.科學態度與責任:(1)通過實驗數據記錄、處理的體驗,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2)通過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體驗,使學生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養成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托盤天平、刻度尺、燒杯、水、量筒(量杯)、石塊、土豆、鹽水、食用油。一、課題引入師:這里有不規則石塊、土豆、鹽水、食用油,你將如何測出它們的密度?生:先分別測量出各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然后根據密度公式求解。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對于不規則的固體物質,要想測量其密度,必須先準確測量其體積。這一節課我們就來探究如何測量物質的密度。二、新課教學1.測量物質密度的原理:ρ=。需要的器材:天平(測量質量m)、刻度尺(測規則物體體積V)、量筒或量杯(測不規則物體體積V)。2.量筒的使用。(1)認清量程、分度值,便于快速準確讀數(不需要估讀,取整即可)(2)讀數時視線要與下凹液面最低處或上凸液面最高處相平。(3)液體的體積單位一般是升(L)、毫升(mL)。1 L=1 dm3 1 mL=1 cm3 1 L=103 mL3.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測量方法。(1)方法:“排水法”或“溢水法”。具體:量筒內放入適量的水,讀出體積V1,放入被測固體,讀出水面升高后的體積V2,用V2-V1即物體體積V。(其中“適量”是指:水能完全浸沒被測物體但又不得浸沒物體后超出量程。)(2)對于蘿卜、蘋果、土豆等可以切成規則形狀(長方體)測量體積。(3)對于糖塊等會溶于水的固體,可以用保鮮膜包裹,或者用面粉、細沙等替代水測量。(4)對于密度小于水的固體(如蠟、木塊等),可以采用“針壓法”或者“助沉法”,但要記得去掉助沉物的體積。(5)對于易吸水的固體,也應該先用保鮮膜包裹后測量,或者用細沙等替代水。4.測量不規則小石塊的密度。(1)用天平測量并記錄小石塊的質量m。(2)在量筒中加入適量的水,記錄此時液面的刻度值V1。(3)將小石塊浸沒在量筒的水中,記錄此時液面的刻度值V2。(4)待測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ρ=。5.測量鹽水的密度。(1)在燒杯內裝入待測鹽水,用天平測出總質量m1。(2)將燒杯內的鹽水倒入空量筒一部分,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3)讀出量筒內鹽水的體積V。(4)待測鹽水密度的表達式:ρ=。6.實驗記錄表格。(1)測量固體密度:石塊的質 量m/g 量筒中水的 體積V1/cm3 量筒中水和石塊 的總體積V2/cm3 石塊的體 積V/cm3 石塊的密 度ρ/(g·cm-3)(2)測量液體密度:燒杯和鹽水的 總質量m1/g 燒杯和剩余鹽水 的總質量m2/g 量筒中鹽水 的質量m/g 量筒中鹽 水的體積 V/cm3 鹽水的密度 ρ/(g·cm-3)7.實驗誤差分析。(1)測固體密度,應先測質量,后測體積。若反了,會因固體沾水質量偏大而導致所測密度偏大。(2)測液體密度,若先測空燒杯質量,再測液體和燒杯總質量,然后全部倒入量筒,會因為燒杯壁殘留液體而使所測體積偏小導致最終所測密度偏大;但若先用量筒測體積,然后倒入燒杯測質量,同樣會因為量筒內殘留液體,使所測質量偏小導致最終所測密度偏小。(3)若讀數時視線俯視量筒,測量體積偏大,最終密度偏小;仰視時,測量體積偏小,最終密度偏大。(4)易吸水的固體,若不做處理就測量,所測體積偏小,會導致所測密度偏大。(5)用“排水法”測體積時,綁固體的細線如果太粗,會占一定體積,使測量體積偏大,最終測量的密度偏小。三、課堂歸納小結1.測量物質密度的原理是什么?2.如何使用量筒?3.如何測量不規則固體體積?4.如何測量液體的密度?5.如何進行誤差分析?第四節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1.測量物質密度的原理:ρ=。2.量筒的使用。3.測量不規則固體的密度(排水法)。4.測量液體的密度。5.誤差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一些問題:在課堂上一定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尤其是實驗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成為課堂的主人公的同時,老師不但教得輕松愉悅,而且教學效果也極好,可見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教學理念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有多么的重要。在課堂上,老師的講解應生動形象,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這樣學生進行實驗后更能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節 質量(教案)2024-2025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全一冊002.docx 第三節 密度(教案)2024-2025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全一冊2.docx 第二節 測量:物體的質量(教案)2024-2025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全一冊2.docx 第四節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教案)2024-2025學年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全一冊2.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