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同步教學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同步教學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教學設計
單元特征:
1.專制王權空前強化,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更趨穩固,現代中國的版圖基本定型;
2.中國逐漸脫離世界發展潮流,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又有所新的發展。
具體表現:
1.政治上:現代中國基本疆域在清朝前期最終奠定;封建社會由盛轉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強化。
2.經濟上:農業、手工業發展超過前代水平,商品經濟空前活躍;賦稅制度進一步改革,人頭稅逐漸廢除;江南經濟轉型;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經濟總量仍然處于世界前列,但已開始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
3.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學仍然占據統治地位;明清之際的批判思想對君主專制進行了猛烈地抨擊,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中學西傳和西學東漸并存;市民文化不斷發展;傳統科技進入總結階段,逐漸落后于西方。
4.對外關系上:開始受到外來侵略;“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使中國脫離了世界工業化的大潮流。
5.民族關系方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強。
課標要求:
1.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2.了解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
核心素養:
【時空觀念】通過明清的版圖的對比,理解清朝版圖對前代拓展與鞏固,以及對近現代版圖的奠定;
【唯物史觀】通過學習清朝前中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狀況,認識到盛世歷史是由廣大人民共同創造出來的;
【史料實證】通過學生搜集明清邊疆政策的史料,進一步完善其史料實證的素養;
【歷史解釋】通過對清朝前中期歷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釋,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提高歷史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家國情懷】感受祖國統一的多民族歷史,確立多元一體的民族觀念和民族認同感;分析清朝統治危機的出現,培養學生關注世界形勢、居安思危的品質和能力。
時空坐標:
教學分析:
教學重點:清朝疆域奠定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君主專制的影響和清朝危機的原因。
教學設計:
1.本節課上承“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下啟“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極而衰期。同時,也為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憂患與救亡圖存”做了鋪墊。
2.通過專制主義的強化、世界形勢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面臨的危機,利用中外對比的歷史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寬闊開放的國際視野,突出中外時空的關聯和中西發展的逆勢。
3.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圖片、史料、合作探究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并落實好核心素養的要求。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材料 英國使臣馬嘎爾尼1793年(乾隆時期)訪華后,在《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中這樣記載:“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由于一班幸運、能干而警覺的軍官們的支撐,而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揮,那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清朝當時的人們和馬嘎爾尼對大清的評價截然不同,是歷史長河中的輝煌盛世,還是全球變局中的落日余暉,是輝煌還是沉淪?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昔日的清朝,了解她的繁盛和危機……
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
(一)康乾盛世
1.概念: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出現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被稱為“康乾盛世”。
2.表現:
論疆域,比明朝擴大了一倍以上,且東西南朔,“四夷咸服”;
論財力,“內外度支,有盈無細,府庫所貯,月羨歲增”,經濟總量占居世界首位;
論人口,從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時問里已不止翻了一番,達3.13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 ;
論文化,則完成了包括《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在內的“御纂諸書”;
論城市,當時世界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個,中國就占了6個。
——上海社科院周武《論康乾盛世》
3.特點:
皇帝勤政,乾綱獨斷,大權獨攬,君主專制得到加強;
4.實質: 封建盛世;
5.原因:
(1)三位皇帝都勤政;
(2)調整生產關系,改革稅收制度;
(3)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行一步鞏固發展,各民族間交流的加強;
(4)高產作物的推廣等。
(二)君主專制的強化
1.奏折制度:
(1)含義:
清朝部分高級官員將奏文寫在折疊的白紙上,外加上特制皮匣,派遣專人投送京師,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環節,直達皇帝,形成奏折制度。
始用于康熙年間,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間形成固定制度。
歷史解釋: 紅漆皮奏折匣(清)
長30厘米,寬15厘米,高6.8厘米。清宮舊藏。
此匣呈長方形,造型穩重,正面上方有一鍍金“奏”字,點名了匣的用途,是清廷用奏折匣的典型樣式。開口處附有扣吊二,其上加鎖具二以及鑰匙。
 奏折匣是奏折外包裝的一種形式。奏折也稱折子、奏帖等,始于清初,為宮廷機密文書?!嗾巯煌ǔS苫实圪n發,匣中原有的鑰匙分別在宮中與具折的官員手中,以保機密。
——故宮博物院官網介紹
(2)特點:
迅速、機密、直接、廣泛。
(3)作用:
①便于君主廣泛、直接獲取信息,加強君主專制;
②提高決策效率;
③強化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2.設立軍機處:
(1)中樞機構的變化:
材料一 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 始設軍機房于隆宗門內 后名軍機處。
——趙翼《檐曝雜記》卷一
材料二 (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抄寫)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指手畫腳)于其間也。
——(清)趙翼
材料三 軍機處撰擬的諭旨詔令,不經過內閣,而直接由軍機處密封,經驛馬遞送給各地方督撫,稱為“延寄”,直接交給中央各部院的稱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經內閣而直接交軍機處。
——白壽彝《中國通史》
(2)原因:
①直接:處理西北緊急軍務;
②根本:加強皇權。
(2)職能:
輔助皇帝處理機要政務;
大臣跪受筆錄,上傳下達,承旨尊辦;
(3)特點:
①簡:機構簡單、朝臣兼職;
②速:辦事效率高;
③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擾少。
(4)影響:
①簡化了政務手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標志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③與當時世界潮流背道而馳。
3.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
材料一 在乾隆后期的禁書運動中,共禁毀書籍3100余種,15.1萬余部,銷毀書板8萬塊以上。民間懼禍自行銷毀者不在其內
——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
材料二 世宗微服游于市,就一書肆翻閱書籍,時微風拂拂,吹書頁上下不已。一書生見狀,即高吟曰:“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世宗以為譏諷也,旋下詔殺之。
——《清稗類抄·獄訟類八》
(1)含義:
統治者為迫害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的刑獄。
(2)目的:
壓制人們反抗意識,加強思想文化控制。
(3)實質:
是一種思想文化專制。
(4)特點:
①打擊對象廣泛;②數量繁多,文網嚴密;
③處罰重,誅連廣
(5)影響:
①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②造成社會恐怖氣氛,文化凋敝,摧殘了人才,對文化造成嚴重的摧殘;
③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轉型與進步。
合作探究: 根據所學知識,概括從秦朝到清朝君主專制的演變、趨勢及影響
1.演變:
2.趨勢:
相權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3.影響:
(1)積極:
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來侵略,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鞏固;
②經濟上,有利于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推動封建經濟發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區、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技術傳播。
(2)消極:
①政治上,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極易出現政治腐敗現象,形成暴政;
②經濟上,封建社會后期,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造成中國的落后;
③思想上,嚴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國民的愚昧與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
二、疆域的奠定
(一)經略邊疆
1.東南:治理臺灣
①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②1683年,清軍渡海遠征,鄭氏后裔戰敗投降。
③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④影響: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
2.東北:反擊沙俄
①背景:17世紀中葉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
②過程:康熙前期1653至1689年,進行兩次占雅克薩反擊戰爭,迫使沙俄同意談判。
③結果: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④意義:《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簽訂的,它遏制了沙俄向黑龍江流域的擴張,保障了東北地區的安定。
歷史人物: 鄭成功
原名鄭森,“成功”是南明皇帝賜名。其父鄭芝龍為海盜出身,后接受明朝招撫。清軍南下時鄭芝龍被招降,鄭成功與父分道揚鑣,堅持抗清。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3.西北:蒙古和新疆
(1)軍事平叛:
①康熙時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
②乾隆時平定新疆天山南路維吾爾族大小和卓叛亂;
(2)設管理機構:
①清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
②1762年,乾隆時清朝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
(3)影響:
打擊了分裂勢力,加強了對西北的管轄,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4.西南:強化管理和共治西藏
(1)強化管理:
實行“改土歸流”政策
歷史縱橫: 改土歸流
長期以來,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區實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稱土官,指由當地民族首領世襲擔任的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職務。雖然土司承襲在形式上必須經過中央批準,并承擔繳納賦稅、出兵助戰等義務,但還是具有一定的割據性。自雍正時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襲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調動的流官,隨之進行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核實賦稅等工作。改土歸流,強化了清政府對西南地方各名族的管理,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共治西藏:確立冊封制度
①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尊號;
②康熙帝冊封格魯派另一位首領為 “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③1727年乾隆帝:設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④1793年,《欽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確對西藏的管理權,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⑤金瓶掣簽制度:
又稱為金瓶鑒別,是藏族認定藏傳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轉世靈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設立的制度。
(二)民族政策
1.中央機構: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
基礎概念: 理藩院
清朝政府統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最高權力機構。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隨著清廷全國政權的建立,更為總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中央機構。
2.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待各族上層分子,保證了局勢的穩定。
3.特點:
①恩威并施,剿撫并用;
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③優待上層,穩定局勢;
④設置機構,頒行法律。
4.意義:
(1)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
(2)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直接管理,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3)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交融。
(4)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清朝疆域:
地方: 內外有別
(1)內地:實行督府制度
設18行省,分設巡撫、總督治理;形成省、府、縣三級。
(2)邊疆:
①5個將軍轄區:伊犁、烏里雅蘇臺、盛京、吉林、黑龍江;
②2個辦事大臣轄區:青海、西藏。
統治危機的初顯
(一)背景:
1.康乾盛世后期:出現由盛轉衰的跡象
2.19世紀前期嘉慶、道光兩位皇帝:衰象更為明顯—嘉道危機。
(二)表現:
1.內部危機:社會矛盾激化
(1)經濟:人口增長使得資源危機日益顯露;
問題思考:清朝人口膨脹的原因和影響
材料一 人多之害,山頂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開深菁,猶不足養,天地之力窮矣! ——(清)汪士鐸《乙丙日記》
提示:
(1)原因:
①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②農業生產技術提高;
③高產農作物的引進和大量種植;
④賦稅制度的變革放松了對人口的控制。
(2)影響:
①給清朝社會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如人地關系緊張、土地過度開發、環境遭到破壞、
社會矛盾加劇。
②大量人口為了生存而轉向工商業領域,促進了清朝工商業的發展。
(2)政治:吏治腐敗
政治腐敗,貧富矛盾的積累,社會亂象逐漸萌生;
(3)社會:階級矛盾尖銳
貧富分化,農民起義,統治危機。
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起義不斷,動搖統治,清朝由盛轉衰。
2.外部危機 :落后世界潮流
(1)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
(2)中國對策:奉行閉關鎖國政策。表現:
①清朝僅保留廣州一處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官府特許的“十三行”商人代為管理對外貿易事務。
②外商在廣州的活動及其與中國商民的交往,都受到嚴格約束。
③嚴厲禁止民間船只出海貿易。
合作探究: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含義、實行的原因及評價
材料一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使)日用有資,并沾余潤。” ——引自梁廷楠《粵海關志》
材料二 英國國書:(1)開放寧波、舟山、天津為貿易口岸;(2)得到舟山附近一個島嶼,以便儲存貨物;(3)得到鄰近廣州的一塊地方,以便轉運。
材料三 乾隆皇帝致英王信: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
提示:
(1)含義:
既嚴厲禁止民間出海貿易,又嚴格限制外商在華活動
(2)原因:
①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②政治: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斗爭及西方的擴張
③思想:統治者天朝上國觀念,盲目自大
(3)影響:
①積極:初期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②消極: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核心素養: 從清朝前期中、西方社會情況對比再看清朝的盛世
結論:
“康乾盛世”不過是國人對歷史進行縱向比較而產生的一種自戀情結”;
如果與同時期的歐美國家橫向比較一下,所謂“盛世”便微不足道。
初試牛刀:
1.(2024·浙江卷1月)康熙為人謹慎,在某項制度的實施過程中,他曾叮囑臣下“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折奏聞才好,此話斷不可叫人知道”,也向臣下保證“所批朱筆諭旨,皆出朕手,無代書之人”。這項制度( )
A.使皇帝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
B.使皇帝開始直接領導具體職能部門
C.意在配合大規模的“改土歸流”
D.不經其他中轉收發,杜絕宦官專權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康熙年間開始實行奏折制度,它是高級官員向皇帝奏事進言、文書行政的一種方式,有利于皇帝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從而加強君主專制,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皇帝開始直接領導具體職能部門的相關內容,表述不準確,排除B項;改土歸流指的是廢除西南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進行統治,實行和內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自雍正時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排除C項;清朝的奏折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善,與杜絕宦官專權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2.(2023·北京高考)清乾隆帝曾詔諭山東巡撫,稱其奏折所述事宜為日常公事,不合體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曉諭各省督撫,此類公事應當使用題本文書,經內閣等部門呈送;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斷
A.奏折最早出現在乾隆年間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權
C.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
D.奏折需要經內閣中轉呈送
【解析】 據材料“只有‘案關重大,決不待時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時期規范了對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別重要、緊急的事務,才可通過奏折進行上奏,說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機密高效的特點,便于皇帝對地方的控制,故選C項;奏折最早出現在康熙時期,排除A項;材料中描述的是對奏折制度的規范和要求,與制衡皇權無關,排除B項;常規文書經內閣中轉呈送,而奏折單獨呈送皇帝,不經中轉,排除D項。
3.(2023·遼寧卷)1749年,乾隆皇帝諭曰:“蒙古、漢人,同屬臣民,如有書寫之處,應稱‘蒙古’‘內地’,不得以‘蒙’‘漢’字面混行填寫,已屢經降旨。今馬靈阿奏折,猶以‘夷’‘漢’二字分別名色,可見伊等全未留心。”此諭意
在( )
A.加強中央集權
B.維護國家一統
C.調整民族關系
D.規范文書體例
【解析】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諭旨是要求在文書中不得用“蒙古”、“漢人”稱呼蒙古族和漢族,而應稱“蒙古”“內地”,這體現了清朝統治者對蒙古族和漢族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其意在維護國家一統,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清朝統治者對蒙古族和漢族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調整民族關系,排除C項;規范文書體例是對材料的誤讀,排除D項。故選B項。
4.(2022·全國甲卷)康熙年間,多次令各地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之士。開設明史館,召集文人編纂明史,還進行多部儒經傳注的修纂,編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承續華夏傳統
B.倡導疑古辨偽
C.弘揚程朱理學
D.保存歷史文獻
【解析】 清政府是少數民族政權,康熙年間注重吸納山林隱逸、博學鴻儒,同時編修明史,修撰儒經傳注,這些舉措集中在文化領域,在本意在于以傳承華夏文化傳統自居,A項正確;疑古辨偽指的是對先前的學說存疑考辨,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舉薦山林隱逸,又令官員推舉博學鴻儒,吸收學行兼優之士”等舉措和弘揚程朱理學并不一致,排除B項;保存歷史文獻與舉薦人才不符,而且清初實行“文字獄”,對古代文獻多有刪改禁毀,排除D項。故選A項。
5.(2022·浙江高考)歷代職官制度的演進,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職官信息,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解析】 清朝設置軍機處,明朝設置內閣,元朝設置宣政院,秦朝實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中央有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有郡守,因此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
6.(2022·湖南卷)嘉慶七年(1802),戶部侍郎兼管錢局二品大員周興岱任江西主考時,卻以南書房行走(即在南書房當值的官員)的身份擅發告示,收受賄賂。這反映當時( )
A.君主的高度集權
B.官員俸祿入不敷出
C.南書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亂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書房是皇權高度集中的產物和象征,地方官員敬畏皇權而敬畏南書房行走周興岱,他才以此身份擅發告示,收受賄賂,A項正確;材料沒有官員俸祿入不敷出的信息,排除B項;雍正設立軍機處后,南書房地位下降,“嘉慶七年”與此不符,排除C項;“周興岱任江西主考”,是地方不是中央吏治混亂,排除D項。故選A項。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
(一)康乾盛世
(二)君主專制的強化
二、疆域的奠定
(一)經略邊疆
(二)民族政策
三、統治危機的初顯
(一)背景
(二)表現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注重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讓他們通過分析史料、探究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等方式,深入理解歷史。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對于清朝前中期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養了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可通過教學設計的優化闡釋得更加深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課堂互動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等。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13課 教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宁县| 凤冈县| 元谋县| 崇左市| 芦山县| 黑河市| 余庆县| 富源县| 沙洋县| 璧山县| 无棣县| 屯门区| 堆龙德庆县| 揭东县| 兴山县| 乌兰浩特市| 新民市| 临潭县| 溧水县| 白水县| 台北市| 大城县| 徐闻县| 龙里县| 大兴区| 南开区| 临沭县| 醴陵市| 夏津县| 松原市| 江华| 太谷县| 丹阳市| 天津市| 沧州市| 思南县| 金沙县| 金阳县| 仁化县| 贵港市| 策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