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遵守規則》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 融入社會生活, 積極參與公共生活,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形成自覺遵守和維護規則的理念。 道德修養 : 樹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 培養自律意識和敬畏規則的意識, 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成員。 法治觀念 : 了解規則與自由的關系, 認識到規則是自由的保障, 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遵紀守法。 健全人格 : 在社會生活中養成自律的習慣, 尊重和敬畏規則, 鍛煉自己從他律向自律轉變的能力。 責任意識 : 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維護社會秩序, 服務他人、 服務社會, 認識到維護規則是每個人的責任 教學重點 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維護社會規則 教學難點 理解自由與規則不可分的關系, 以及如何有效維護社會規則 教學過程新課導入 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發生一起老虎傷人事件,致1死1傷。據了解,該野生動物園允許乘坐園區游覽車和私家車進入園內游玩。但是進入園區的私家車車主必須簽訂《自駕車入園責任協議書》,其中規定了猛獸區必須關好、鎖好車門、車窗;禁止投喂食物,嚴禁在猛獸區下車;游客自駕限速25公里/小時,并與動物保持不少于20米距離等。 思考:對此你怎么看? 學生: 教師:漠視規則,一定程度上就是漠視生命。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人人自覺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會和諧有序。授新課 【探究與分享一】有人說,規則的存在限制了人的行為與自由。生活中,到處都是規則,想干點事情特別受到限制。 思考:自由 VS 規則,你是如何理解的? 學生: 教師:要規則,就沒自由;要自由,就沒規則。 【探究與分享二】 思考:你如何看待這位男士打手機的“自由”? 學生: 教師:這名男士的做法是錯誤的。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界限。 1)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 2)我國法律規定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 社會的、集體 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該男士有打手機的“自由”,但是這種“自由”以不損害周圍乘客合法的自由和權力為前提。所以這位男士的認識錯誤的。 【探究與分享三】《元史·許衡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許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有人勸解道:“亂世之時,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嗎 ” 思考:1.你怎么看待“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觀點? 2.你認為該如何做到許衡所說的“我心有主”? 學生: 教師: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既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約束,即自律。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 【交流討論一】國慶假期,小明去電影院觀看《長津湖》,電影中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志愿軍讓許多觀眾感動流淚。而電影結束后,地板上留下的一堆堆紙巾,卻與電影的正能量格格不入。一些觀眾認為:大家都扔地上,我也跟著扔;反正那么黑,扔了也沒人知道;反正保潔人員都是要打掃的。 思考:造成滿地垃圾的原因何在? 學生: 教師: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交流討論二】 為了改變這些狀況,有兩不種解決方案: 請相關工作人員批評、教育他們; 我會告訴他們正確做法; 你的方案是什么 請具體演示一下這些方案。 學生: 教師:①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 【材料分析】材料一:在中國,每年由于酒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達數萬起,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殺手”。據此,相關部門出臺了酒駕處罰標準和醉駕處罰新規定: 酒后駕駛分兩種: 酒精含量達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屬于飲酒駕駛;酒精含量達到或超過80mg/100ml,屬于醉酒駕駛。目前,飲酒駕駛屬于違法行為,醉酒駕駛屬于犯罪行為。 材料二: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同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46號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農業稅。延續了2600年的“皇糧國稅”走進了歷史。 材料三:1980年,黨中央發表公開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夫妻雙方只要有一方是獨生子女,即可生二胎——夫妻雙方,無論是不是獨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二個孩子——夫妻雙方,無論是不是獨生子女,均可生育第三個孩子。 思考:三則材料主要想表達什么內容? 學生: 教師: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規則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廢除,有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們要積極參與規則的的改進和完善,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使之更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要求。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1.“日月星,花鳥蟲,因時序,相平衡;循軌道,行車船,有規矩,成方圓。”這句古訓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是( ) 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 B.畫圓要有規,無規就畫不成圓 C.制方要有矩,無矩就制不出方 D.人的活動要受思想動機、目的、愿望的支配 2.“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條古訓是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其含義是( )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準則,按自己的準則辦事 ②做事要有規矩,懂規矩 ③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準則 ④人的社會生活少不了規矩 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3.走在路上,需遵守規則。影劇院里,需遵守規則。游樂場所,需遵守規則——社會公共生活充滿了規則。面對充滿規則的公共生活,我們需要的態度是( ) A.逃避、遠離 B.積極參與 C.無所謂,與我無關 D.需要時參與,不需要時遠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