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月泉中學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學科獨立作業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月泉中學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學科獨立作業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月泉中學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學科獨立作業試卷
1.(2023九上·浦江月考)當你漫步法國盧浮宮時,解說員指著一黑色的石柱說:“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迸c該法典相關的有( ?。?br/>A.誕生在尼羅河流域, 使用象形文字
B.誕生在兩河流域,使用表意文字
C.誕生在印度河流域, 使用甲骨文
D.誕生在兩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法國盧浮宮”“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制定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法典以楔形文字鐫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選D項。
古埃及文明誕生在尼羅河流域, 使用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其文明代表,排除A項。
《漢謨拉比法典》誕生在兩河流域,使用的是楔形文字,不是表意文字,排除B項。
《漢謨拉比法典》誕生在兩河流域,不是印度河流域, 使用甲骨文的是中國商朝,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兩河流域文明,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兩河流域文明的相關史實。
2.(2023九上·浦江月考)印度的摩奴法典規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級的人, 因貪欲而以高級的職業為生,則國王剝奪其財產后,應立即放逐之”“向高級種姓之女求婚的低級種姓之男,應受體刑”。材料揭示了該制度( ?。?br/>A.政治特權世代相襲 B.等級之間貴賤分明
C.抑制貪欲形成共識 D.一切財產皆屬國王
【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材料“印度摩奴法典”“假若任何出生低級的人, 因貪欲而以高級的職業為生,則國王剝奪其財產后,應立即放逐之”“向高級種姓之女求婚的低級種姓之男,應受體刑”可知,材料反映了印度種姓制度下,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種姓不得從事高種姓的職業,不同種姓之間不得通婚,說明英國種姓制度等級森嚴,貴賤分明,不可逾越,故選B項。
材料描述了印度種姓的職業與婚姻,沒有涉及政治特權,排除A項。
材料中只抑制低等級的貪欲而未抑制所有等級,不能說明抑制貪欲形成共識,排除C項。
材料描述了印度種姓的職業與婚姻,反映了貴賤分明,并沒有提及一切財產皆屬于國王,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印度種姓制度,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3.(2023九上·浦江月考)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
B.4 世紀末, 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D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結合所學可知:
A:佛教產生于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B:4 世紀末, 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創始人是穆罕默德,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D表述錯誤,故選D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世界三大宗教,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史實。
4.(2023九上·浦江月考)圖1和圖2分別宣傳20世紀前期蘇聯、美國的某項措施。這兩項措施的實施都( ?。?br/>[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81/97/819709df16ee0bbebf46c03c7173ef89.png]
A.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B.處于相似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C.暴露了發展重工業的弊端 D.迅速推進本國工業化的完成
【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示,“圖1五年計劃,四年完成”并結合所學可知,圖1反映了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人民積極投入有計劃的國民經濟建設中,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說明蘇聯的成功發揮了政府的積極作用;“圖2工資付酬的美國”并結合所學可知,圖2反映了羅斯福新政興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賑,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順利的度過了經濟危機。綜上可知,題干中的兩幅圖片都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選A項。
圖1反映了蘇聯國內經濟建設熱潮,圖2與美國經濟大危機相關,排除B項。
圖1暴露了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弊端,圖2體現的是以工代賑,排除C項。
圖1表明迅速推進了蘇聯工業化,圖2反映有助于緩和經濟危機,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蘇聯工業化與美國羅斯福新政。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5.(2023九上·浦江月考)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 被罰款 6 便士”。假設穿越歷史,重回庭審現場,你可以看到( ?。?br/>A.主持庭審的是專職法官 B.開庭地點設在教堂
C.佃戶有權拒絕出席庭審 D.罰金都歸教會所有
【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 被罰款 6 便士”,結合所學可知,西歐莊園法庭開庭的地點不固定,有時在領主宅第的廳堂,有時在教堂,有時就在莊園里的大樹下,故選B項。
中世紀莊園法庭主持庭審的是領主或其管家,排除A項。
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不經領主允許不得無故缺席,排除C項。
莊園法庭懲罰違法行為的手段是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歐莊園法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歐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
6.(2023九上·浦江月考)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評價 19 世紀某一事件時說 :“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團的敵視,同時又對生存斗爭的強調極妙地與時代傾向相吻合”。這指的是( ?。?br/>A.但丁及《神曲》 B.托爾斯泰及《戰爭與和平》
C.牛頓及萬有引力定律 D.達爾文及《物種起源》
【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 世紀”“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團的敵視,同時又對生存斗爭的強調極妙地與時代傾向相吻合”,結合所學可知,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思想,從根本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故選D項。
但丁是14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代表作是《神曲》,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
托爾斯泰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家,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與“強調生存斗爭”不符,排除B項。
牛頓是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與材料描述的內容不符合,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達爾文及《物種起源》,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近代科學與文化的相關史實。
7.(2023九上·浦江月考)綜觀不同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程,我們會看到發展道路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鮮明特色。下列關于各國發展道路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
B.埃及——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C.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 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本質
D.俄國——二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關于各國發展道路的說法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
A: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說明正確,故選A項。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B說法錯誤,排除B項。
C: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C說法錯誤,排除C項。
D: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說法錯誤,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美國南北戰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美國南北戰爭的相關史實。
8.(2023九上·浦江月考)“一些大國為了自?!桨病?,竟出賣小國主權, 以為這樣就會填飽納粹那幫家伙貪婪無止境的肚皮,但是轉年(1939 年) 大戰還是爆發了?!迸c此評述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巴黎和會出賣中國權益 B.達成《慕尼黑協定》
C.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 D.薩拉熱窩事件發生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材料“一些大國為了自?!桨病钩鲑u小國主權, 以為這樣就會填飽納粹那幫家伙貪婪無止境的肚皮,但是轉年(1939 年) 大戰還是爆發了”,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面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英,法等國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推行綏靖縱容政策,1938年,英法德意達成《慕尼黑協定》,使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故選B項。
1919年,巴黎和會出賣中國權益,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A項。
1940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署,形成軸心國軍事同盟,排除C項。
1914年6月,薩拉熱窩刺殺事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慕尼黑協定》,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9.(2023九上·浦江月考)下列關于如圖 b 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 ?。?br/>[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97/e7/97e7c50aa23c1890c5d2487b67cbaade.jpeg]
①該時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
②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③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④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片可知,b段對應歷史時期是1900年-2000年,結合所學可知:
b段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故①正確。
b段經歷19世紀未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故②正確。
b段經歷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故③正確。
a段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故④不正確。
綜上可知,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項。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10.(2023九上·浦江月考)以下知識結構圖正確的有( ?。?br/>[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fd/73/fd7348ca10903c1ee807b1db5dd7a061.jpeg]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知識結構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古羅馬帝國是歐洲奴隸制時代,故圖①結構錯誤。
歐洲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思想理論,巴黎公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斗爭實踐,故圖②結構正確。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張;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故③結構正確。
華夫脫運動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屬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不是社會主義的發展,故④結構錯誤。
綜上可知,題干中知識結構圖正確的②③,故選B項。①④錯誤,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11.(2023九上·浦江月考)4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中國的騰飛證明了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 ?。?br/>A.經濟建設 B.改革創新 C.教育改革 D.改革開放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中國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強國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所以D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不能體現關鍵抉擇。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2.(2023九上·浦江月考)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監察官法、法律援助法、醫師法、新修訂的兵役法。我國加強法治建設的原因(  )
①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②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③良法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所以我國要加強法治建設,因此,①④正確。
②錯誤,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要求和法治的意義的認識,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13.(2023九上·浦江月考)圖示法是揭示概念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概念間的關系可以用如圖表示的有( ?。?br/>①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
②中華文化與中華傳統美德
③總體布局與社會建設
④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可知,本題要求選出體現包含關系的兩個概念, 根據所學,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所以②③正確。
①錯誤,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是并列關系。
④錯誤,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是并列關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如何實現中國夢的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14.(2023九上·浦江月考)民族團結友愛,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民族沖突紛爭,則社會動蕩、人民遭殃。世界上許多國家把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做法稱為“中國經驗”。這里的“中國經驗”是指( ?。?br/>①各民族同步發展、同步富裕、同步繁榮
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
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④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載入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 各民族同步發展、同步富裕、同步繁榮,不符合實際,應排除。
③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新型民族關系的認識,人心思定謀發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
15.(2023九上·浦江月考)2022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指出:25年來,香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香港的全面進步離不開的制度保障是(  )
A.社會主義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答案】C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因此, 香港的全面進步離不開“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所以C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一國兩制”的認識,“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耙粐笔菍嵭小皟芍啤钡那疤岷突A,“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16.(2023九上·浦江月考)進入新時代,下列做法有助于直接解決我國主要矛盾的有(  )
①浙江從人力、物力、財力對口援助新疆
②2023年5月,我國神舟十六號發射成功
③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讓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④重視“三農”問題,全力促進鄉村振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浙江從人力、物力、財力對口援助新疆有利于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 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讓人民生活有了保障,這有利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重視“三農”問題,全力促進鄉村振興,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①③④正確。
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神舟十六號發射成功體現我國科技創新成就,與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直接關系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癌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7.(2023九上·浦江月考)2023 年 7月 23 日下午,齊齊哈爾市某中學體育館樓頂因違規堆放了大量建筑材料造成樓頂坍塌,導致 11 人遇難。為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以下做法正確的有(  )
①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營造法治氛圍
②行政機關嚴格執法,整治違規現象
③人民法院加強立法,規范施工行為
④施工人員依法施工,維護校園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營造法治氛圍, 行政機關嚴格執法,整治違規現象,這些都是厲行法治的做法,有利于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 施工人員依法施工,維護校園安全,也有利于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所以①②④正確。
③錯誤,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不是立法機關, 人民法院加強立法的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厲行法治的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
18.(2023九上·浦江月考)隨著中小學校書法課的開設,我們身邊出現了許多書畫少年,他們從丹青翰墨中領略中華傳統藝術,在書香中浸潤華夏悠久文明。這表明( ?。?br/>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B.復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本
C.我們應該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D.書法藝術基因已經融入全體中國人的精神血脈
【答案】C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書畫少年從丹青翰墨中領略中華傳統藝術,在書香中浸潤華夏悠久文明,這表明我們應該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所以C符合題意,正確。
A錯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B錯誤,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能復古優秀傳統文化。
D錯誤,選項觀點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19.(2023九上·浦江月考)2023年10月“最美浙江人”人物推選活動正式開啟,他們勾勒出了“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的群像。最美浙江人 ( ?。?br/>①傳承和踐行了中華傳統美德 ②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夢想的實現者
③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 最美浙江人美在無私、美在奉獻、美在真誠、美在奮斗,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模范,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德, 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夢想的實現者,所以①②③正確。
④觀點錯誤,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20.(2023九上·浦江月考)古人云:“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意思是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水暢通,管理百姓的人讓百姓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國各級政府也應“宣之使言”,這種做法( ?。?br/>A.保證人民能夠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B.體現了公民享有絕對的言論自由
C.有助于公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
D.可以保障公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答案】C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我國各級政府“宣之使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所以C正確。
A錯誤,我國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B錯誤,自由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
D錯誤,“宣之使言”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無關,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法治政府的認識,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21.(2023九上·浦江月考)在歷史學習過程中,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歷史知識、歸納學習方法、反思歷史教訓。根據以下歷史 學習途徑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途徑一: 目錄是一本書的索引, 是全書內容的提綱挈領。從目錄中我們可以提取許多歷史信息。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五節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第一節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 第六節 美國的建立
第二節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
第三節 文藝復興 第三章
第四節 歐洲啟蒙運動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
途徑二:歷史圖片是我們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4f/be/4fbee8f1583fe6cfe9fc0d552a630f06.png]
圖一 路易十六被處死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f3/da/f3daf0816f12cea1f30cd38647c6b0c7.png]
圖二 伏爾泰(1694— 1778年)
途徑三:研讀史料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
1831 年,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1867 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
1869 年, 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 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同年,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 表了元素周期表。 1883 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 1897 年, 俄國人巴甫洛夫開拓了條件 反射生物學新領域, 建立了研究大腦活動的腦生理學。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參考上圖中目錄, 說出 19 世紀中期以前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特征。
(2) 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哪次政治革命中? 伏爾泰是近代西歐哪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旗手? 說說該運動的與圖一所反映的政治革命的關系?
(3) 途徑三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請依據材料概括這一時期世界科技成就有哪些特點。
(4)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 西方在世界上確立優勢地位的條件。
【答案】(1)資本主義的興起、建立、鞏固
(2)法國大革命;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作用: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法國大革命也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傳播。
(3)歷史事實: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理論與科技相結合(兩點即可)
(4)條件:①制度變革: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②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③科技創新:工業革命;④海外殖民掠奪與侵略擴張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特征:據途徑一目錄內容并結合所學可知,該目錄描繪了 19 世紀中期以前資本主義的興起、建立、鞏固。
(2)革命:據途徑二“圖一 路易十六被處死”,結合所學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3年以叛國罪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運動:據途徑二“圖二 伏爾泰(1694— 1778年)”并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領袖,是啟蒙運動的旗手。
作用:根據所學可知,法國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同時,法國大革命也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傳播。
(3)事件:據途徑三“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等信息可知,途徑三所描述的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特點: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世界科技成就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理論與科技相結合(兩點即可)。
(4)條件:據途徑一二可知,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據途徑三可知,工業革命實現了技術創新;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列強的海外殖民掠奪與侵略擴張,積累了資本,拓展了市場,這一些都是西方在世界上確立優勢地位的重要條件。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西方優勢地位的確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相關歷史知識。
22.(2023九上·浦江月考)創新和轉型伴隨文明變遷,王老師以“社會文明發展 ”為探究主題設計了任務單, 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 任務一【走進古代 ——見證民主法制的榮耀】
經歷了公元前 462 年的進一步改革之后, 全面發展的雅典民主繼續以公民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國 家做出的所有決定必須通過公民大會的批準, 并且所有的公民在公民大會上都有權討論和提出建議。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無論是對中世紀和近現代的西方法學,還是對亞非拉國家的現行法律體制, 羅馬法都有不可磨滅的貢 獻。羅馬法是羅馬文明留給后人最持久的遺產。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任務二【解讀圖文——探尋俄國現代化之路】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1b/1a/1b1a38a99810be8202084743a16f76b3.jpeg]
彼得一世改革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41/cd/41cdc5f7db2c51d91169985c39f94317.jpeg]
亞歷山大二世(1861 年改革)
任務三【闡述史實——感悟社會轉型之路】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59/c5/59c5601e81ed855c7cdc6405cde266fb.jpeg]
(1)依據材料指出公元前 462 年改革主政者, 并概述古希臘、 羅馬法對世界文明史的影響。
(2) 從上述收集的資料中摘選信息, 概述對俄國現代化進程的推動作用。
(3) 選擇任務三中至少兩個相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釋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 史論結合, 條理清楚)
【答案】(1)伯里克利;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民主制度的典范;羅馬法是歐洲法學乃至西方法學基礎,對后世法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2)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使得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一躍成為了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3)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的轉型進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俄國的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
革命推動社會轉型進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
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可以推動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印度的民族大起義,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等;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印度及埃及的民族民主運動,英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運動等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古希臘羅馬文明;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主政者:據任務一“經歷了公元前 462 年的進一步改革之后, 全面發展的雅典民主繼續以公民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期,伯里克利主政,進一步推行了民主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
影響:根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民主制度的典范;羅馬法是歐洲法學乃至西方法學基礎,對后世法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2)作用: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據任務二【解讀圖文——探尋俄國現代化之路】,可選取“彼得一世改革”,也可選取“亞歷山大二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闡述,要求史實正確,表述清晰即可。
彼得一世改革:俄國歷史上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使得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一躍成為了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俄國歷史上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促使俄國走向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3)本題為觀點闡釋試題,為開放性試題。依據題意,從任務三中任選至少兩個相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展開闡釋,本題觀點并非唯一。如提取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維新或俄國的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結合所學可知,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發展,由此得出觀點為“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的轉型進步”。如選擇英國、法國,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由此提煉觀點為“革命推動社會轉型進步”。如選取埃及、印度,結合所學可知,1857年,印度掀起了英國殖民壓迫的反英大起義,1918-1922年,埃及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華夫脫運動,由此得出觀點為“民族民主解放運動推動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其次依據所提取的觀點,以選擇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要求史實正確,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即可。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民主制度的典范;羅馬法是歐洲法學乃至西方法學基礎,對后世法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2)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使得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一躍成為了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3)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的轉型進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俄國的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革命推動社會轉型進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
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可以推動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印度的民族大起義,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等;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印度及埃及的民族民主運動,英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運動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俄國現代化進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彼得一世改革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相關史實。
(3)本題為觀點闡釋試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3.(2023九上·浦江月考)大戰浩劫警示眾人,和平之花終將綻放。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戰爭之因】
材料一:
1914 年英、法、德、美殖民地的比較 1913 年英、法、德、美工業生產占世界 工業生產的比重
殖民地國別 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e0/49/e049c12fc3a11e1561a3970ef8e67ba1.jpeg]
面積(萬平方千米) 3350 1060 290 30
人口(萬人) 39350 5550 1230 970
【戰爭之果】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 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 構成了重建歐洲、 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但它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平……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 使得列強之間矛盾重 重……對德國來說, 條約極其苛刻, 由此激發的復仇主義情緒,隨著國力的恢復而不斷增長……
——摘編自《美國通史》
【戰爭之思】
材料三:
19 世紀末的工業革命席卷了整個世界,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提高了生產效率。電燈、電話、電 報、飛機等逐漸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耙粦稹睍r,飛機、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等先進武器均運用于 戰爭, 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1)根據圖表分析英國與德國產生矛盾的原因。結合所學指出德國應對矛盾的方式及其后果。
(2)材料二中戰勝國和德國簽訂了哪一“和約 ”? 寫出一戰后構建的“國際新秩序”的名稱, 并分析這一國 際新秩序“不可能實現真正和平”的原因。
(3) 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的知識, 談談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答案】(1)原因:德國和英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英國和德國為了爭奪殖民地,搶占勢力范圍。
方式:發展軍備,準備發動戰爭;
結果:加劇了歐洲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的一戰的爆發。
(2)“和約”:《凡爾賽和約》;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原因: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列強之間矛盾重重;對戰敗國德國的懲罰極其苛刻,激發了德國的復仇主義情緒。
(3)科技是柄雙刃劍,兩次工業革命中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戰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式武器應用于戰爭,加大了戰爭的傷害性和殘酷性??萍嫉陌l展會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如果應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傷害。
啟示:應用科技時,應趨利避害,科技成果要應用于生產生活造福于人類;戰爭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等,合理即可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原因:據材料一“1913 年英、法、德、美工業生產占世界 工業生產的比重”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工業生產占比15.3%,英國12.1%,說明德國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英國,反映了英德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據“1914 年英、法、德、美殖民地的比較”可知,英國占據了廣大的殖民地范圍,而德國只有少量的殖民地,所以導致英國和德國為了爭奪殖民地,搶占勢力范圍,矛盾重重。
方式:根據所學可知,隨著德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外擴張的野心不斷膨脹,要求奪取更多的海外殖民地,為此德國大力發展軍備,準備發動戰爭,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和殖民霸權。
結果:英德矛盾成為當時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形成了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加劇了歐洲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的一戰的爆發。
(2)“和約”: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 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簽署了《凡爾賽和約》,懲治戰敗國。
名稱:據材料二“……構成了重建歐洲、 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協商了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形成戰后新秩序。
原因:據材料二“……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 使得列強之間矛盾重 重……對德國來說, 條約極其苛刻, 由此激發的復仇主義情緒,隨著國力的恢復而不斷增長……”并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后形成的新國際秩序,由于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列強之間矛盾重重;對戰敗國德國的懲罰極其苛刻,激發了德國的復仇主義情緒。所以這一國 際新秩序“不可能實現真正和平”。
(3)影響:據材料三“19 世紀末的工業革命席卷了整個世界,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提高了生產效率。電燈、電話、電 報、飛機等逐漸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可知,科技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據材料三“飛機、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等先進武器均運用于 戰爭, 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可知,科技進步帶來了嚴重的戰爭災難。綜上可知,科技是柄雙刃劍,兩次工業革命中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戰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式武器應用于戰爭,加大了戰爭的傷害性和殘酷性??萍嫉陌l展會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如果應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傷害。啟示: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科技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應用科技時,應趨利避害,科技成果要應用于生產生活造福于人類;戰爭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英德矛盾。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表格數據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相關歷史知識。
(3)本題主要考查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科技發展的相關史實。
24.(2023九上·浦江月考)開新局,創新業。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見下圖。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27/b1/5f/b15f99b18c6abcba0c47aa38c348c8d5.png]
材料二: 2022 年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 中共浙江省委提出構建“315”科技創新體系, 實施科學戰略布 局; 省科技廳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 形成六大創新機制; 構建科創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 用金融活水激發科創活力; 持續推進“浙江知識產權在線”,加快建設平臺, 積極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大幅提升企業在 重大科技項目中的決策和話語權,強化企業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主體作用 ……
材料三: 某校組織“我為亞運賦能”的主題活動, 同學們結合杭州亞運會元素精心創作了一批亞運文創 作品, 有海報、獎章、文件袋, 還有用廢舊的錫紙做成的栩栩如生的正在參加體育運動的小人。這批亞運文 創作品迅速走紅校園,同學紛紛提出:應該為自己設計的文創產品申請專利。
(1)創新在企業。材料一的統計數據是落實哪些戰略的體現? 請解釋企業為何如此重視科技創新?
(2)創新在政府。結合材料二,說一說浙江是如何續寫創新發展之路的?
(3)創新在你我。中學生為自己設計的亞運文創作品申請專利有什么意義?
【答案】(1)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
(2)堅持黨的領導,實施科學戰略布局;深化改革,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
(3)可以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維護合法權益;有利于增強中學生的法治觀念;有利于鼓勵中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弘揚創新精神。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1)分析圖示可知,我國落實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根據所學,企業要重視創新的原因可以從提高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推動創新和創造的生力軍,是經濟和科技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 ,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 中共浙江省委提出構建“315”科技創新體系,實施科學戰略布 局,這體現堅持黨的領導,實施科學戰略布局。省科技廳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形成六大創新機制,這體現浙江深化改革,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構建科創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 用金融活水激發科創活力,這體現浙江 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持續推進“浙江知識產權在線”,加快建設平臺,積極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這體現浙江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大幅提升企業在 重大科技項目中的決策和話語權,強化企業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主體作用 ,這體現浙江 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
(3)根據所學, 中學生為自己設計的亞運文創作品申請專利 意義可以從有利于維護合法權益增強中學生的法治觀念;鼓勵中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弘揚創新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萬眾創新,創新及其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我們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25.(2023九上·浦江月考)法治中國,正在路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浙江省制定并實施《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簡稱《條例》)。省內各城市積極響應,治理成效顯著?!稐l例》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邁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材料二:截至2022年5月,某市依據《條例》共立案10897起,處罰金額達2165515元,保障了《條例》的剛性實施。通過多種方式深化《條例》宣傳教育,累計發放各類《條例》相關宣傳手冊30多萬份,公眾參與垃圾分類意識明顯提高。
(1)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實施哪一治國方略?并運用法治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必要性
(2)綜合兩則材料,從厲行法治角度說說如何讓垃圾分類更有成效。
【答案】(1)依法治國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善治。為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立法說明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或者體現了促進人與社會共同發展,體現良法之治。省內各城市積極響應,說明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體現實行善治。
(2)立法機關要科學立法,完善生活垃圾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執法機關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大對不規范生活垃圾行為的監督和打擊力度;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打擊違法行為;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垃圾分類的法治氛圍;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或全體公民要做到全民守法),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指出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實施哪一治國方略,并運用法治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必要性。概括材料一內容,圍繞“《條例》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邁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等,可知體現了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第二小問,從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善治等角度加以闡述。
(2)此題要求綜合兩則材料,從厲行法治角度說說如何讓垃圾分類更有成效。首先應把握厲行法治的知識,圍繞“某市依據《條例》共立案10897起,處罰金額達2165515元,保障了《條例》的剛性實施”“累計發放各類《條例》相關宣傳手冊30多萬份,公眾參與垃圾分類意識明顯提高”等信息,從
立法機關要科學立法,執法機關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垃圾分類的法治氛圍,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等角度闡述。
【點評】此題考查依法治國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結合依法治國,從良法善治角度,結合材料內容說明即可。(2)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角度說明。
1 / 1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月泉中學教育集團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學科獨立作業試卷
1.(2023九上·浦江月考)當你漫步法國盧浮宮時,解說員指著一黑色的石柱說:“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迸c該法典相關的有( ?。?br/>A.誕生在尼羅河流域, 使用象形文字
B.誕生在兩河流域,使用表意文字
C.誕生在印度河流域, 使用甲骨文
D.誕生在兩河流域,使用楔形文字
2.(2023九上·浦江月考)印度的摩奴法典規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級的人, 因貪欲而以高級的職業為生,則國王剝奪其財產后,應立即放逐之”“向高級種姓之女求婚的低級種姓之男,應受體刑”。材料揭示了該制度( ?。?br/>A.政治特權世代相襲 B.等級之間貴賤分明
C.抑制貪欲形成共識 D.一切財產皆屬國王
3.(2023九上·浦江月考)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是(  )
A.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
B.4 世紀末, 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是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
4.(2023九上·浦江月考)圖1和圖2分別宣傳20世紀前期蘇聯、美國的某項措施。這兩項措施的實施都( ?。?br/>[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81/97/819709df16ee0bbebf46c03c7173ef89.png]
A.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B.處于相似的國內外經濟環境
C.暴露了發展重工業的弊端 D.迅速推進本國工業化的完成
5.(2023九上·浦江月考)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 被罰款 6 便士”。假設穿越歷史,重回庭審現場,你可以看到( ?。?br/>A.主持庭審的是專職法官 B.開庭地點設在教堂
C.佃戶有權拒絕出席庭審 D.罰金都歸教會所有
6.(2023九上·浦江月考)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在評價 19 世紀某一事件時說 :“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團的敵視,同時又對生存斗爭的強調極妙地與時代傾向相吻合”。這指的是( ?。?br/>A.但丁及《神曲》 B.托爾斯泰及《戰爭與和平》
C.牛頓及萬有引力定律 D.達爾文及《物種起源》
7.(2023九上·浦江月考)綜觀不同民族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程,我們會看到發展道路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鮮明特色。下列關于各國發展道路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
B.埃及——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C.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 改變了資本主義的本質
D.俄國——二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
8.(2023九上·浦江月考)“一些大國為了自?!桨病钩鲑u小國主權, 以為這樣就會填飽納粹那幫家伙貪婪無止境的肚皮,但是轉年(1939 年) 大戰還是爆發了?!迸c此評述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br/>A.巴黎和會出賣中國權益 B.達成《慕尼黑協定》
C.軸心國軍事同盟的形成 D.薩拉熱窩事件發生
9.(2023九上·浦江月考)下列關于如圖 b 段對應歷史時期的敘述中,正確的( ?。?br/>[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97/e7/97e7c50aa23c1890c5d2487b67cbaade.jpeg]
①該時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
②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③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④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2023九上·浦江月考)以下知識結構圖正確的有(  )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fd/73/fd7348ca10903c1ee807b1db5dd7a061.jpeg]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3九上·浦江月考)40多年來,我國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中國的騰飛證明了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 ?。?br/>A.經濟建設 B.改革創新 C.教育改革 D.改革開放
12.(2023九上·浦江月考)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監察官法、法律援助法、醫師法、新修訂的兵役法。我國加強法治建設的原因( ?。?br/>①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②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③良法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④法治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3九上·浦江月考)圖示法是揭示概念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概念間的關系可以用如圖表示的有(  )
①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
②中華文化與中華傳統美德
③總體布局與社會建設
④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九上·浦江月考)民族團結友愛,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民族沖突紛爭,則社會動蕩、人民遭殃。世界上許多國家把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做法稱為“中國經驗”。這里的“中國經驗”是指( ?。?br/>①各民族同步發展、同步富裕、同步繁榮
②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
③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④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2023九上·浦江月考)2022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上指出:25年來,香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大局總體穩定。香港的全面進步離不開的制度保障是( ?。?br/>A.社會主義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一國兩制”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6.(2023九上·浦江月考)進入新時代,下列做法有助于直接解決我國主要矛盾的有( ?。?br/>①浙江從人力、物力、財力對口援助新疆
②2023年5月,我國神舟十六號發射成功
③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讓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④重視“三農”問題,全力促進鄉村振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3九上·浦江月考)2023 年 7月 23 日下午,齊齊哈爾市某中學體育館樓頂因違規堆放了大量建筑材料造成樓頂坍塌,導致 11 人遇難。為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以下做法正確的有( ?。?br/>①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營造法治氛圍
②行政機關嚴格執法,整治違規現象
③人民法院加強立法,規范施工行為
④施工人員依法施工,維護校園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3九上·浦江月考)隨著中小學校書法課的開設,我們身邊出現了許多書畫少年,他們從丹青翰墨中領略中華傳統藝術,在書香中浸潤華夏悠久文明。這表明(  )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B.復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本
C.我們應該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D.書法藝術基因已經融入全體中國人的精神血脈
19.(2023九上·浦江月考)2023年10月“最美浙江人”人物推選活動正式開啟,他們勾勒出了“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的群像。最美浙江人 ( ?。?br/>①傳承和踐行了中華傳統美德 ②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夢想的實現者
③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④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3九上·浦江月考)古人云:“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币馑际侵嗡娜耸柰ê拥朗顾畷惩?,管理百姓的人讓百姓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國各級政府也應“宣之使言”,這種做法( ?。?br/>A.保證人民能夠直接行使國家權力
B.體現了公民享有絕對的言論自由
C.有助于公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
D.可以保障公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1.(2023九上·浦江月考)在歷史學習過程中,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歷史知識、歸納學習方法、反思歷史教訓。根據以下歷史 學習途徑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途徑一: 目錄是一本書的索引, 是全書內容的提綱挈領。從目錄中我們可以提取許多歷史信息。
第一章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 第五節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第一節 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 第六節 美國的建立
第二節 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活動 ……
第三節 文藝復興 第三章
第四節 歐洲啟蒙運動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
途徑二:歷史圖片是我們獲取歷史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4f/be/4fbee8f1583fe6cfe9fc0d552a630f06.png]
圖一 路易十六被處死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f3/da/f3daf0816f12cea1f30cd38647c6b0c7.png]
圖二 伏爾泰(1694— 1778年)
途徑三:研讀史料是學習歷史的一項基本技能。
1831 年,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1867 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
1869 年, 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 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同年,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 表了元素周期表。 1883 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 1897 年, 俄國人巴甫洛夫開拓了條件 反射生物學新領域, 建立了研究大腦活動的腦生理學。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參考上圖中目錄, 說出 19 世紀中期以前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特征。
(2) 圖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哪次政治革命中? 伏爾泰是近代西歐哪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旗手? 說說該運動的與圖一所反映的政治革命的關系?
(3) 途徑三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 請依據材料概括這一時期世界科技成就有哪些特點。
(4)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 西方在世界上確立優勢地位的條件。
22.(2023九上·浦江月考)創新和轉型伴隨文明變遷,王老師以“社會文明發展 ”為探究主題設計了任務單, 請你參與并回答問題。 任務一【走進古代 ——見證民主法制的榮耀】
經歷了公元前 462 年的進一步改革之后, 全面發展的雅典民主繼續以公民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國 家做出的所有決定必須通過公民大會的批準, 并且所有的公民在公民大會上都有權討論和提出建議。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無論是對中世紀和近現代的西方法學,還是對亞非拉國家的現行法律體制, 羅馬法都有不可磨滅的貢 獻。羅馬法是羅馬文明留給后人最持久的遺產。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任務二【解讀圖文——探尋俄國現代化之路】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1b/1a/1b1a38a99810be8202084743a16f76b3.jpeg]
彼得一世改革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41/cd/41cdc5f7db2c51d91169985c39f94317.jpeg]
亞歷山大二世(1861 年改革)
任務三【闡述史實——感悟社會轉型之路】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59/c5/59c5601e81ed855c7cdc6405cde266fb.jpeg]
(1)依據材料指出公元前 462 年改革主政者, 并概述古希臘、 羅馬法對世界文明史的影響。
(2) 從上述收集的資料中摘選信息, 概述對俄國現代化進程的推動作用。
(3) 選擇任務三中至少兩個相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釋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 史論結合, 條理清楚)
23.(2023九上·浦江月考)大戰浩劫警示眾人,和平之花終將綻放。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戰爭之因】
材料一:
1914 年英、法、德、美殖民地的比較 1913 年英、法、德、美工業生產占世界 工業生產的比重
殖民地國別 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19/e0/49/e049c12fc3a11e1561a3970ef8e67ba1.jpeg]
面積(萬平方千米) 3350 1060 290 30
人口(萬人) 39350 5550 1230 970
【戰爭之果】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 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 構成了重建歐洲、 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但它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平……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 使得列強之間矛盾重 重……對德國來說, 條約極其苛刻, 由此激發的復仇主義情緒,隨著國力的恢復而不斷增長……
——摘編自《美國通史》
【戰爭之思】
材料三:
19 世紀末的工業革命席卷了整個世界,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提高了生產效率。電燈、電話、電 報、飛機等逐漸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耙粦稹睍r,飛機、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等先進武器均運用于 戰爭, 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1)根據圖表分析英國與德國產生矛盾的原因。結合所學指出德國應對矛盾的方式及其后果。
(2)材料二中戰勝國和德國簽訂了哪一“和約 ”? 寫出一戰后構建的“國際新秩序”的名稱, 并分析這一國 際新秩序“不可能實現真正和平”的原因。
(3) 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的知識, 談談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24.(2023九上·浦江月考)開新局,創新業。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見下圖。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2024/08/27/b1/5f/b15f99b18c6abcba0c47aa38c348c8d5.png]
材料二: 2022 年全省科技創新大會上, 中共浙江省委提出構建“315”科技創新體系, 實施科學戰略布 局; 省科技廳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 形成六大創新機制; 構建科創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 用金融活水激發科創活力; 持續推進“浙江知識產權在線”,加快建設平臺, 積極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 大幅提升企業在 重大科技項目中的決策和話語權,強化企業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主體作用 ……
材料三: 某校組織“我為亞運賦能”的主題活動, 同學們結合杭州亞運會元素精心創作了一批亞運文創 作品, 有海報、獎章、文件袋, 還有用廢舊的錫紙做成的栩栩如生的正在參加體育運動的小人。這批亞運文 創作品迅速走紅校園,同學紛紛提出:應該為自己設計的文創產品申請專利。
(1)創新在企業。材料一的統計數據是落實哪些戰略的體現? 請解釋企業為何如此重視科技創新?
(2)創新在政府。結合材料二,說一說浙江是如何續寫創新發展之路的?
(3)創新在你我。中學生為自己設計的亞運文創作品申請專利有什么意義?
25.(2023九上·浦江月考)法治中國,正在路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了加強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浙江省制定并實施《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簡稱《條例》)。省內各城市積極響應,治理成效顯著?!稐l例》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邁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材料二:截至2022年5月,某市依據《條例》共立案10897起,處罰金額達2165515元,保障了《條例》的剛性實施。通過多種方式深化《條例》宣傳教育,累計發放各類《條例》相關宣傳手冊30多萬份,公眾參與垃圾分類意識明顯提高。
(1)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實施哪一治國方略?并運用法治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必要性
(2)綜合兩則材料,從厲行法治角度說說如何讓垃圾分類更有成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法國盧浮宮”“這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制定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法典以楔形文字鐫刻在一塊黑色石柱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故選D項。
古埃及文明誕生在尼羅河流域, 使用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其文明代表,排除A項。
《漢謨拉比法典》誕生在兩河流域,使用的是楔形文字,不是表意文字,排除B項。
《漢謨拉比法典》誕生在兩河流域,不是印度河流域, 使用甲骨文的是中國商朝,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兩河流域文明,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兩河流域文明的相關史實。
2.【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材料“印度摩奴法典”“假若任何出生低級的人, 因貪欲而以高級的職業為生,則國王剝奪其財產后,應立即放逐之”“向高級種姓之女求婚的低級種姓之男,應受體刑”可知,材料反映了印度種姓制度下,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種姓不得從事高種姓的職業,不同種姓之間不得通婚,說明英國種姓制度等級森嚴,貴賤分明,不可逾越,故選B項。
材料描述了印度種姓的職業與婚姻,沒有涉及政治特權,排除A項。
材料中只抑制低等級的貪欲而未抑制所有等級,不能說明抑制貪欲形成共識,排除C項。
材料描述了印度種姓的職業與婚姻,反映了貴賤分明,并沒有提及一切財產皆屬于國王,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印度種姓制度,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3.【答案】D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有關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錯誤的”,結合所學可知:
A:佛教產生于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B:4 世紀末, 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C:伊斯蘭教誕生于阿拉伯半島,創始人是穆罕默德,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D:世界三大宗教產生的先后順序依次是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D表述錯誤,故選D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世界三大宗教,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史實。
4.【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示,“圖1五年計劃,四年完成”并結合所學可知,圖1反映了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人民積極投入有計劃的國民經濟建設中,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說明蘇聯的成功發揮了政府的積極作用;“圖2工資付酬的美國”并結合所學可知,圖2反映了羅斯福新政興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賑,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順利的度過了經濟危機。綜上可知,題干中的兩幅圖片都體現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選A項。
圖1反映了蘇聯國內經濟建設熱潮,圖2與美國經濟大危機相關,排除B項。
圖1暴露了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弊端,圖2體現的是以工代賑,排除C項。
圖1表明迅速推進了蘇聯工業化,圖2反映有助于緩和經濟危機,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蘇聯工業化與美國羅斯福新政。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5.【答案】B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 被罰款 6 便士”,結合所學可知,西歐莊園法庭開庭的地點不固定,有時在領主宅第的廳堂,有時在教堂,有時就在莊園里的大樹下,故選B項。
中世紀莊園法庭主持庭審的是領主或其管家,排除A項。
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不經領主允許不得無故缺席,排除C項。
莊園法庭懲罰違法行為的手段是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歐莊園法庭,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西歐莊園法庭的相關史實。
6.【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19 世紀”“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團的敵視,同時又對生存斗爭的強調極妙地與時代傾向相吻合”,結合所學可知,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科學巨著《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思想,從根本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故選D項。
但丁是14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代表作是《神曲》,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
托爾斯泰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家,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與“強調生存斗爭”不符,排除B項。
牛頓是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與材料描述的內容不符合,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達爾文及《物種起源》,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近代科學與文化的相關史實。
7.【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關于各國發展道路的說法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
A: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說明正確,故選A項。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B說法錯誤,排除B項。
C: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C說法錯誤,排除C項。
D: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D說法錯誤,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美國南北戰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美國南北戰爭的相關史實。
8.【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據材料“一些大國為了自保‘平安’,竟出賣小國主權, 以為這樣就會填飽納粹那幫家伙貪婪無止境的肚皮,但是轉年(1939 年) 大戰還是爆發了”,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面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英,法等國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推行綏靖縱容政策,1938年,英法德意達成《慕尼黑協定》,使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故選B項。
1919年,巴黎和會出賣中國權益,材料描述的信息不符,排除A項。
1940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署,形成軸心國軍事同盟,排除C項。
1914年6月,薩拉熱窩刺殺事件,點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慕尼黑協定》,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9.【答案】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片可知,b段對應歷史時期是1900年-2000年,結合所學可知:
b段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故①正確。
b段經歷19世紀未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故②正確。
b段經歷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故③正確。
a段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手工工場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故④不正確。
綜上可知,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C項。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10.【答案】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據題干知識結構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古羅馬帝國是歐洲奴隸制時代,故圖①結構錯誤。
歐洲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思想理論,巴黎公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革命斗爭實踐,故圖②結構正確。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張;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故③結構正確。
華夫脫運動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屬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不是社會主義的發展,故④結構錯誤。
綜上可知,題干中知識結構圖正確的②③,故選B項。①④錯誤,排除ACD三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11.【答案】D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中國的騰飛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強國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所以D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不能體現關鍵抉擇。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2.【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所以我國要加強法治建設,因此,①④正確。
②錯誤,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要求和法治的意義的認識,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13.【答案】B
【知識點】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我們的理想與責任
【解析】【分析】分析圖示可知,本題要求選出體現包含關系的兩個概念, 根據所學,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所以②③正確。
①錯誤,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是并列關系。
④錯誤,理論創新與制度創新是并列關系。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如何實現中國夢的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14.【答案】A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載入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所以②④正確。
①錯誤, 各民族同步發展、同步富裕、同步繁榮,不符合實際,應排除。
③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新型民族關系的認識,人心思定謀發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
15.【答案】C
【知識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因此, 香港的全面進步離不開“一國兩制”的制度保障,所以C正確。
ABD不符合題意,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一國兩制”的認識,“一國兩制”是黨領導人民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耙粐笔菍嵭小皟芍啤钡那疤岷突A,“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16.【答案】C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浙江從人力、物力、財力對口援助新疆有利于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 新型合作醫療保險讓人民生活有了保障,這有利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重視“三農”問題,全力促進鄉村振興,有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①③④正確。
②不符合題意,我國神舟十六號發射成功體現我國科技創新成就,與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直接關系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癌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17.【答案】B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營造法治氛圍, 行政機關嚴格執法,整治違規現象,這些都是厲行法治的做法,有利于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 施工人員依法施工,維護校園安全,也有利于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所以①②④正確。
③錯誤,人民法院是審判機關,不是立法機關, 人民法院加強立法的表述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厲行法治的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厲行法治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要求。
18.【答案】C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書畫少年從丹青翰墨中領略中華傳統藝術,在書香中浸潤華夏悠久文明,這表明我們應該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所以C符合題意,正確。
A錯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B錯誤,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能復古優秀傳統文化。
D錯誤,選項觀點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19.【答案】A
【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 最美浙江人美在無私、美在奉獻、美在真誠、美在奮斗,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模范,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德, 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夢想的實現者,所以①②③正確。
④觀點錯誤,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20.【答案】C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我國各級政府“宣之使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所以C正確。
A錯誤,我國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
B錯誤,自由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
D錯誤,“宣之使言”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無關,應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建設法治政府的認識,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21.【答案】(1)資本主義的興起、建立、鞏固
(2)法國大革命;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作用: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法國大革命也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傳播。
(3)歷史事實:第二次工業革命特點:時間長,范圍廣,理論與科技相結合(兩點即可)
(4)條件:①制度變革: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②思想解放:文藝復興、啟蒙運動;③科技創新:工業革命;④海外殖民掠奪與侵略擴張
【知識點】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特征:據途徑一目錄內容并結合所學可知,該目錄描繪了 19 世紀中期以前資本主義的興起、建立、鞏固。
(2)革命:據途徑二“圖一 路易十六被處死”,結合所學可知,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3年以叛國罪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運動:據途徑二“圖二 伏爾泰(1694— 1778年)”并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領袖,是啟蒙運動的旗手。
作用:根據所學可知,法國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同時,法國大革命也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傳播。
(3)事件:據途徑三“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等信息可知,途徑三所描述的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特點: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世界科技成就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理論與科技相結合(兩點即可)。
(4)條件:據途徑一二可知,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解放了思想;據途徑三可知,工業革命實現了技術創新;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列強的海外殖民掠奪與侵略擴張,積累了資本,拓展了市場,這一些都是西方在世界上確立優勢地位的重要條件。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資本主義的興起發展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啟蒙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史實。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西方優勢地位的確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相關歷史知識。
22.【答案】(1)伯里克利;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民主制度的典范;羅馬法是歐洲法學乃至西方法學基礎,對后世法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2)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使得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一躍成為了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3)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的轉型進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俄國的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
革命推動社會轉型進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
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可以推動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印度的民族大起義,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等;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印度及埃及的民族民主運動,英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運動等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古希臘羅馬文明;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1)主政者:據任務一“經歷了公元前 462 年的進一步改革之后, 全面發展的雅典民主繼續以公民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5世紀中期,伯里克利主政,進一步推行了民主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頂峰。
影響:根據所學可知,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民主制度的典范;羅馬法是歐洲法學乃至西方法學基礎,對后世法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2)作用: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據任務二【解讀圖文——探尋俄國現代化之路】,可選取“彼得一世改革”,也可選取“亞歷山大二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闡述,要求史實正確,表述清晰即可。
彼得一世改革:俄國歷史上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使得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一躍成為了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俄國歷史上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促使俄國走向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3)本題為觀點闡釋試題,為開放性試題。依據題意,從任務三中任選至少兩個相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展開闡釋,本題觀點并非唯一。如提取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維新或俄國的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農奴制改革,結合所學可知,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發展,由此得出觀點為“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的轉型進步”。如選擇英國、法國,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由此提煉觀點為“革命推動社會轉型進步”。如選取埃及、印度,結合所學可知,1857年,印度掀起了英國殖民壓迫的反英大起義,1918-1922年,埃及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華夫脫運動,由此得出觀點為“民族民主解放運動推動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其次依據所提取的觀點,以選擇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要求史實正確,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即可。
故答案為:(1)伯里克利;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成為后世民主制度的典范;羅馬法是歐洲法學乃至西方法學基礎,對后世法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2)俄國彼得一世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質的改革,使得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一躍成為了歐洲軍事強國,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3)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推動社會的轉型進步。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維新,俄國的彼得一世改革、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等;革命推動社會轉型進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
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可以推動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印度的民族大起義,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等;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印度及埃及的民族民主運動,英國和法國的資產階級運動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俄國現代化進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彼得一世改革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相關史實。
(3)本題為觀點闡釋試題,為開放性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3.【答案】(1)原因:德國和英國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英國和德國為了爭奪殖民地,搶占勢力范圍。
方式:發展軍備,準備發動戰爭;
結果:加劇了歐洲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的一戰的爆發。
(2)“和約”:《凡爾賽和約》;國際新秩序: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原因: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列強之間矛盾重重;對戰敗國德國的懲罰極其苛刻,激發了德國的復仇主義情緒。
(3)科技是柄雙刃劍,兩次工業革命中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戰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式武器應用于戰爭,加大了戰爭的傷害性和殘酷性??萍嫉陌l展會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如果應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傷害。
啟示:應用科技時,應趨利避害,科技成果要應用于生產生活造福于人類;戰爭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等,合理即可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工業革命
【解析】【分析】(1)原因:據材料一“1913 年英、法、德、美工業生產占世界 工業生產的比重”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工業生產占比15.3%,英國12.1%,說明德國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英國,反映了英德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據“1914 年英、法、德、美殖民地的比較”可知,英國占據了廣大的殖民地范圍,而德國只有少量的殖民地,所以導致英國和德國為了爭奪殖民地,搶占勢力范圍,矛盾重重。
方式:根據所學可知,隨著德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對外擴張的野心不斷膨脹,要求奪取更多的海外殖民地,為此德國大力發展軍備,準備發動戰爭,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和殖民霸權。
結果:英德矛盾成為當時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形成了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加劇了歐洲的緊張局勢,最終導致的一戰的爆發。
(2)“和約”: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 同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簽署了《凡爾賽和約》,懲治戰敗國。
名稱:據材料二“……構成了重建歐洲、 西亞和非洲的國際新秩序”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協商了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形成戰后新秩序。
原因:據材料二“……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 使得列強之間矛盾重 重……對德國來說, 條約極其苛刻, 由此激發的復仇主義情緒,隨著國力的恢復而不斷增長……”并結合所學可知,一戰后形成的新國際秩序,由于戰勝國內部分贓不均,列強之間矛盾重重;對戰敗國德國的懲罰極其苛刻,激發了德國的復仇主義情緒。所以這一國 際新秩序“不可能實現真正和平”。
(3)影響:據材料三“19 世紀末的工業革命席卷了整個世界,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提高了生產效率。電燈、電話、電 報、飛機等逐漸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可知,科技進步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據材料三“飛機、坦克、毒氣彈、遠程大炮等先進武器均運用于 戰爭, 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可知,科技進步帶來了嚴重的戰爭災難。綜上可知,科技是柄雙刃劍,兩次工業革命中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戰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式武器應用于戰爭,加大了戰爭的傷害性和殘酷性。科技的發展會給人類帶來進步的同時,如果應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傷害。啟示: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圍繞科技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闡述,言之有理即可。如應用科技時,應趨利避害,科技成果要應用于生產生活造福于人類;戰爭會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遠離戰爭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英德矛盾。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表格數據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相關歷史知識。
(3)本題主要考查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科技發展的相關史實。
24.【答案】(1)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
(2)堅持黨的領導,實施科學戰略布局;深化改革,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
(3)可以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維護合法權益;有利于增強中學生的法治觀念;有利于鼓勵中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弘揚創新精神。
【知識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解析】【分析】(1)分析圖示可知,我國落實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根據所學,企業要重視創新的原因可以從提高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是推動創新和創造的生力軍,是經濟和科技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 ,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 中共浙江省委提出構建“315”科技創新體系,實施科學戰略布 局,這體現堅持黨的領導,實施科學戰略布局。省科技廳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形成六大創新機制,這體現浙江深化改革,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構建科創金融服務和管理體系, 用金融活水激發科創活力,這體現浙江 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持續推進“浙江知識產權在線”,加快建設平臺,積極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這體現浙江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大幅提升企業在 重大科技項目中的決策和話語權,強化企業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主體作用 ,這體現浙江 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
(3)根據所學, 中學生為自己設計的亞運文創作品申請專利 意義可以從有利于維護合法權益增強中學生的法治觀念;鼓勵中學生參與創新活動,弘揚創新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點評】本題考查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萬眾創新,創新及其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創造、保護創新,我們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25.【答案】(1)依法治國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善治。為改善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立法說明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或者體現了促進人與社會共同發展,體現良法之治。省內各城市積極響應,說明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體現實行善治。
(2)立法機關要科學立法,完善生活垃圾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執法機關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大對不規范生活垃圾行為的監督和打擊力度;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打擊違法行為;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垃圾分類的法治氛圍;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或全體公民要做到全民守法),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指出材料一體現了我國實施哪一治國方略,并運用法治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必要性。概括材料一內容,圍繞“《條例》的出臺和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邁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等,可知體現了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第二小問,從
法治要求實行良法善治等角度加以闡述。
(2)此題要求綜合兩則材料,從厲行法治角度說說如何讓垃圾分類更有成效。首先應把握厲行法治的知識,圍繞“某市依據《條例》共立案10897起,處罰金額達2165515元,保障了《條例》的剛性實施”“累計發放各類《條例》相關宣傳手冊30多萬份,公眾參與垃圾分類意識明顯提高”等信息,從
立法機關要科學立法,執法機關要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垃圾分類的法治氛圍,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等角度闡述。
【點評】此題考查依法治國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結合依法治國,從良法善治角度,結合材料內容說明即可。(2)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角度說明。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迁安市| 安丘市| 六盘水市| 弥勒县| 滨州市| 中牟县| 本溪| 安溪县| 兴仁县| 黄龙县| 江西省| 长宁区| 资源县| 化州市| 广安市| 康定县| 淮阳县| 株洲市| 稻城县| 容城县| 忻城县| 滁州市| 永平县| 勐海县| 襄垣县| 莱阳市| 屯门区| 原阳县| 小金县| 元江| 乌海市| 关岭| 黄平县| 辽宁省| 讷河市| 山阳县| 文昌市| 鲜城| 即墨市|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