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
人文地理下冊 第四單元 中國各族人民的家園
第二課 山川秀美
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地形類型 海拔高度 主要特征
高原 >500米 地表起伏不大,邊緣較為陡峭。
山地 >500米 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 200-500米 起伏和緩
平原 <200米 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
盆地 無一定標準 中間低、四周高,多被群山環繞
我國有哪些地形類型?
1、地形多樣,種類齊全。
山地、高原、
平原、盆地、丘陵
山地/山脈
山脈的走向
東西走向
東北—西南走向
西北—東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走向
天山山脈
昆侖山脈
陰山山脈
秦嶺
南嶺
大興安嶺
太行山
脈
巫山
雪峰山
長白山脈
武夷山脈
臺灣山脈
阿爾泰山脈
祁連山脈
小興安嶺
賀蘭山
橫斷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云貴高原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云貴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原上有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內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勢平坦,草原遼闊,是牧民的“天堂”,是中國重要牧區。
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
云貴高原:地勢崎嶇不平,石灰巖分布廣泛,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廣布。山間盆地和河谷平原錯落其中。
中國地形特點:1、地形復雜多樣
(地形類型多樣,同一種地形景觀差異很大)
四大盆地
準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四川盆地
準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四川盆地
準噶爾盆地:中國第二大盆地,我國緯度最高的盆地。與沙漠和綠洲相連,盆地邊緣為山麓綠洲,有新墾的農業區,牧場廣闊,牛羊成群。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中部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所以也是最干旱的盆地
柴達木盆地: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盆地內礦產資源豐富,素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最富饒的盆地。四周多高原和山脈環繞,內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盆地內巖石土壤呈紫色,故有“紫色盆地”之稱。
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華北平原
東北
平
原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緯度最高的平原,黑土深厚,廣闊肥沃,氣候適宜,有利于機械化生產。
華北平原:我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位于黃河下游,由黃河、海河、淮河沖積形成,所以也稱黃淮海平原,是我國重要的小麥生產基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第三大平原,由長江沖積成的,河網密布,水量充足,東西呈狹長形,地勢低平,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東南丘陵
丘陵
東南丘陵:三大丘陵之首,我國面積最大的丘陵,梯田上種植茶樹、果樹等經濟林木。
我國五大地形俱全,那么人們在生存過程中怎樣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地形類型 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平原、盆地
山地
高原
丘陵
種植業比較發達(如水稻、小麥等)
林業比較發達
畜牧業比較發達
種植經濟作物(如茶葉、果樹)
不同的地形會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
中國各類地形面積的比例
(1)各種地形的面積相差很大。平原所占的面積為 , 所占的面積最大, 所占的面積最小。
(2)一般把 、 ,連同比較崎嶇的
統稱為山區。
(3)我國是一個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山區面積占全國的 。 其中山地面積約為 。
(4)總結:
12%
山地
丘陵
山地
丘陵
高原
2/3
1/3
中國地形特點:
1、地形復雜多樣
2、山區面積廣大
思考:山區面積廣大對我國發展經濟有何影響?
不利影響:耕地少,不利于種植業,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社會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另外,還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不利影響:耕地少,不利于種植業,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建設困難,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社會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另外,還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思考:山區面積廣大對我國發展經濟有何影響?
有利影響:山區資源種類豐富,如礦產、水力、森林、旅游資源等,可以發展多種經濟。
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的江河總是往東流?
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楊慎《臨江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地勢
西高東低
觀察分層設色地形圖,根據顏色變化,判斷中國地勢的特點?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昆 侖 山 脈
阿爾金山脈
祁連山脈
橫斷山脈
大
興
安
嶺
太行山脈
巫山
雪峰山
1
2
3
①第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脈—阿爾金山—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②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30°N
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圖
讀圖,說一說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
名稱及分界線 平均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地形區/地形單元
第一級階梯
第二級階梯
第三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高原、盆地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限:大興安嶺— 太行山脈— 巫山— 雪峰山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限: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分布
1、地形復雜多樣
3、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2、山區面積廣大
中國地形的特點:
中國地形產生的影響:
1、造就了多樣的自然環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為中國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提供了條件。如平原和盆地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地和丘陵適宜發展林業,有的高原地區適宜發展畜牧業等。
2、優勢:森林、礦產、水力、旅游等資源豐富,適宜發展多種經濟。
劣勢:交通不便,耕地面積少,土層薄,生態環境脆弱,制約經濟發展。
3、西高東低、三級分布的地勢產生的影響:
①對河流:使河流自西向東流;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小浪底水電站
二灘水電站
三峽水電站
劉家峽水電站
②對交通:東流的大河溝通了東西交通,便于沿海與內陸之間的聯系。
3、西高東低、三級分布的地勢產生的影響:
③對氣候:有利于海上濕潤水汽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④對地形:因平原大多為河流沖積而成,故河流多分布于東部地區
太平洋
圖4-7中國人口的分布
圖4-13中國的地形
3、西高東低、三級分布的地勢產生的影響:
⑤對人口分布:使我國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呈東密西疏的特點。
東部(平原、丘陵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人口密集;
西部(高原等地區):地勢高陡、崎嶇,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浙江地形圖
浙江地形特點:
以山地和丘陵為主
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中部以丘陵為主,西南以山地為主。
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地形起伏較大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