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做更好的自己》教學設計課題 2.2 《做更好的自己》 冊別 七年級上冊班級 七 ( × × ) 班 課時 1課時備課人 ×X 時間 2024年××教學目標 健全人格:有正確認識自己,珍愛生命,能夠自我調節和管理情 緒,具備樂觀開朗、堅韌弘毅、自立自強的健康心理素質。 責任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圍繞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展開,內容包括個人修養、品 德培養、自我提升等方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了解到如何 通過自我反省、積極行動和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和綜合 素質,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小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關于個人品德和修養的相關知識, 如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勤奮好學等。這些知識為本節課提供了基 礎,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理解和實踐。 其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基本方法,如制定目 標、制定計劃、堅持執行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 中更好地實現自我提升,為成為更好的自己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這種能 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 行自我提升。教學重點 欣賞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發掘潛能教學難點 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課前準備 預習第二課第二框內容,思考一個問題:怎樣做更好的自己 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教學過程 教師十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 : 如 何 做 更 好的自 己 問題1:如何欣賞自己 教 師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 值得贊賞的方面。通過分析教材P13探究 與分享中寫自薦信的事例,引導學生學會 欣賞自己。要做到欣賞自己的長處和優勢、 認真做事的態度、善于合作的品質、堅持 不懈的精神等,激勵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 不斷奮勇前進。 問題2:如何接納自己 本環節通過設置探究 與分享(寫推薦信)、第 1 頁 共 3 頁環 節 一 : 如何做更 好的自 己 教 師 :觀看視頻《如何自我接納》,引導 學生思考:視頻告訴我們如何自我接納 得出結論:接受那些你不能改變的;改善 那些你能改善的。提醒:接納自己≠裹足 不前、知錯不改、躺平。 問題3:如何完善自己 問題4:改正缺點的方法 教師:分析古語:役其所長,則事無廢功; 避其所短,則世無棄材矣。釋義:使用人 的長處,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避開人的 短處,世上就沒有可廢棄的人才。這啟示 學生要:善于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 及時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 足。 問題4:如何發掘自己的潛能 教 師 :閱讀材料《人的潛能是巨大的!》, 通過列舉馬克思、恩格斯、愛迪生、茅盾、 史豐收等人的事例,體現了每個人身上的 潛能非常巨大。啟示學生可以通過學習、 參與多方面的活動、與他人合作等,不斷 發掘自己的潛能。 問題5: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教師:最后知識總結,做筆記結束該知識 學習。 學生:圍繞自薦信、視頻、古語、材料等 內容,展開探究,回答問題;跟著老師的 節奏,完成相應知識筆記。為未來的自己 畫像: (1)設想未來的自己;描繪未來更好的 自己,包括外貌、態度、成就等。激發想 象力,勾勒未來的理想形象。 (2)制訂成長規劃,為實現理想形象制 訂具體目標和計劃,包括學習、發展、探 索等方面。 (3)制訂行動計劃:制訂揚長避短、改 正缺點,挖掘潛能、實現自我提升和成長 的行動計劃,并持之以恒地落實。 欣賞視頻、分析古語、 材料分析等活動,層層 推進、環環相扣,既鍛 煉學生的材料分析能 力,又挖掘了學生的理 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 終攻破知識點:做更好 的自己,要學會欣賞自 己、學會接納自己、不 斷完善自己、不斷發掘 自己的潛能,是在為他 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 的。環 節 二 : 小結與升 華 通過展示本節課思維導圖,老師帶領學 生快節奏回顧本節課內容,引導學生總結 出:學會做更好的自己(學會欣賞自己、 學會接納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學習改正 缺點的方法、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為他 人和社會服務)。 跟著老師的節奏,一起 回顧本節課內容,有利 于幫助學生梳理今天 所學知識,鞏固并建構 知識體系。同時,能夠 實現與學生共情,從而 達到實現情感升華,引第 2 頁 共 3 頁導學生參與社會公共 事務,通過實際行動為 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 貢獻,培養社會責任感 和公民意識。板書設計 學會欣賞自己 學會接納自己 做 更 好 的 自 己 不斷完善自己 人 生 課 題 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 為他人和社會服務作業布置 完成教材P15《啟思導行》欄目任務。請家人、老師、同學和朋友 分別談談對你的認識。梳理一下,填寫在課本相應的位置。為現在 的自己畫像: (1)描述現在的自己:描繪當下的自己,包括外貌、表情、姿態 等。通過觀察和表達自己的特點,認識當下的自我狀態。 (2)思考優點和不足:發現自己的優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填寫 任務單。 (3)客觀全面認識自我:邀請老師、家長和同伴完善對自己的認 識,看看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有什么區別,合理對待 他人意見。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課程實施過程中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 體性,避免以往教學中因教案設計的主觀性而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 的主體。通過提問和設置各種有趣的活動,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 積極參與教學中,不盲目備課,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本節課 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播放音樂導入,讓學生輕 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教學情景;同時,本節課學生活動較多,突 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足之處:本節課上由于時間原因,學生說 的時間短,談得不透。第 3 頁 共 3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