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初中作文寫作指導議論文的論證結構遞進式結構梁啟超先生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猶夫行陣之首次,階梯之有依也。”梁啟超倡導的作文法主張把布局謀篇放在作文的首位,而把字句末節放在次要地位。在議論文寫作中更是如此。我們本篇所說的論證結構是議論文的主體部分(通常指“本論”)的結構形式,是指議論文在運用相關的論據材料分析或論證論點的過程中呈現出的段落內部或段與段之間的結構形式。上期我們分析了并列式結構,本期我們繼續來學習遞進式結構。什么是遞進式結構?議論文寫作中,遞進式結構與并列式結構基本相同。但在論證過程中,分論點之間在邏輯關系上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或者是由因到果,由特殊到一般的遞進關系。一般來說,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層次,這種結構較之并列式結構除了條理清晰外,更易于深入論述。遞進式的基本結構模式:(一)遞進式的一般結構為:1.總論(總):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開門見山提出總論點。2.本論(分):分點論述,論證觀點。分論點一:是什么+論據+分析論證+小結句。分論點二:為什么+論據+分析論證+小結句。分論點三:怎么樣+論據+分析論證+小結句。3.結論(總):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提出希望,發出號召。注意:也可選擇“是什么——怎么樣”或“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進行。這種方法可以使文章顯得思路縝密,內容豐富,但同時也會使文章招來“面面俱到、泛泛而談、重點不突出、分析不透徹”的責難。因此,運用這種“復式組合法”架構文章時,必須嚴格遵守“內容有主次之別,處理有詳略之異”的原則,并盡量保證在設置分論點的過程中體現這一原則。(二)從范圍上,還可以有以下模式:1.自然--個人--社會;2.個人--家庭--社會;3.個人--家族--民族;4.個人--他人--集體、人類;5.物質層面--精神層面。注意:選擇這種結構形式時,必須對論述的層次內容有明確的認識。層次間可用諸如“不僅……而且……”“……況且……”等關聯詞語過渡,同時又以此反映層次間的遞進關系。學練結合:例文(一):古人之“讓”(論題)漢代有一個名叫陳囂的人,他家的地和鄰居紀伯家的地以一道竹籬笆為界。晚上,紀伯偷偷地將竹籬笆往陳囂地里移,為的是擴大自家的地塊。陳囂察覺后非但沒有和鄰居爭執,反而將籬笆再往自己一方移了一丈。紀伯見了非常慚愧,不僅歸還所占土地,而且也將籬笆往后移了一丈。這個故事所贊美的,正是古人“讓”的精神。(引出論題)古人說:“先人后己謂之讓。”換言之,“讓”就是在與人交往時,要先替別人著想;如果雙方有利益沖突,也要先考慮別人的要求。打開字典,可以發現很多和“讓”有關的詞,如“禮讓”“謙讓”“忍讓”等。可以說,“讓”是古人為人處世的方式,也是一種思想觀念。(分論點一:“讓”是什么)古人講究“讓”,首先出于對禮數和德行的考慮。《康熙字典》引諸典籍稱:“讓,禮之主也。”“讓,德之基也。”還有"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上述“陳囂讓地”的故事,正是體現了“禮”和“德”為“讓”之根基的思想:一件原本可能起爭端的事,由于陳囂的先“讓”,變成互相謙讓,結果是雙方都表現出君子的風度,不僅維護了“禮”,也做到了“義”。古人講究“讓”,正是因為它是一個人禮數和德行的美好的體現。(分論點二:古人為什么講究“讓”)古人踐行“讓”,主要依賴能“忍”的氣度和品格。能“忍”方能“讓”,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新世說》記載,曾國藩年輕時,曾就讀岳麓書院,當時他和某人同居一室。此人偏執暴躁,見曾國藩將書桌置于窗戶邊,便說擋了他案頭的光線,曾國藩二話不說就挪走了。曾國藩半夜讀書,此人又說打擾了他的睡眠,曾國藩馬上改為默讀。曾國藩在對方對他發怒時一忍再忍,并幾番讓著此人,正顯示了“讓”所包含的能忍的氣度。這種氣度是一個成大事者必備的品格。正因為有此氣度,后來曾國藩帶兵打仗才能夠做到“從容”,遇到不利和挫折也沒有“太息咨嗟之狀”,是能“鎮安朝野”之人。由此看來,“和為貴,忍為高”“忍得一時之氣,可免百日之憂”“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大事不成”,這些俗語早已化作中國人行動的指南。(分論點三:古人怎樣踐行“讓”)孟子說:“無辭讓之心,非人也。”儒家認為“讓”是“善”的一種形式,人性里天生就有“讓”的種子,人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培育,使“讓”的觀念在人的心靈中枝繁葉茂。因此,今天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古人“讓”的思想精髓,把“讓”作為日常為人處世的標準,使這種高尚的德行成為社會主流。(總結全文,得出結論,發出號召。)微寫作訓練(一):閱讀下面材料,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擬寫層進式分論點。有時候,堅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便可得到你最想要的東西。---宮崎駿《天空之城》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是讓我沉浸在自己的激情中,為自己深愛的東西而奮斗--你可以把這想象成一個梯子,慢慢往上爬,接近偶像的水平。---史蒂夫·納什以上材料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感悟 請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步驟一:擬寫題目。題目:《成功貴在堅持》步驟二:明確中心論點。中心論點:成功貴在堅持。步驟三:擬寫分論點。分論點一:堅持是什么 分論點二:為什么要堅持 分論點三:堅持需要什么 例文(二):勇于擔當責任(論點)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演繹了一段千古傳奇。花木蘭的擔當是為了父親,那份濃厚的親情怎能不感天動地 一匹馬兒為伴,一曲山歌自聊,雖是一份孤寂,卻是如此深情。擔當是一種責任,擔當是一種態度,擔當更是一種精神!(通過花木蘭的事例引出論題)勇于擔當家庭責任的人,可以演繹精彩人生。家是避風的港灣,是心靈的暖房。當災難來襲,家庭的重擔由誰擔當 堅強少年洪戰輝以自己的經歷,為人們講述了一段勇于擔當的故事。面對父親患病、母親出走、妹妹體弱、家徒四壁,他毫不沮喪毫不逃避,用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擔當起家庭的重擔。雖然生活艱辛,但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燦爛的足跡。這位少年的擔當,怎不令人欽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道德模范”便是對他的肯定!(分論點一:家庭角度)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人,可以贏得世人敬重。一個人不僅看到小我,更應著眼大我,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境界。解放軍戰士雷鋒走到哪好事做到哪;普通農民楊水才小車不倒只管推;退休教師蔣國珍省吃儉用捐資助學三十余載;橋吊工人許振超在普通崗位上創造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村郵遞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樂;公安衛士任長霞以熾熱的情懷書寫執法為民的壯歌……他們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和愛戴。(分論點二:社會角度)勇于擔當國家責任的人,必將流芳百世光照千古。擔當國家之重任者,一生擁天下蒼生入懷,以天下為己任。擔當國家之重擔,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們勇于擔當國家之重任,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分論點三:國家角度)我們每一位青年,作為家庭的一員,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作為國家的一個公民,要勇于擔當。當每一位中華兒女都勇于擔當責任之時,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將崛起于世界的東方!(總結全文,重申論點,發出號召)微寫作訓練(二)閱讀下面材料,擬寫層進式的分論點。(2022·棗莊)在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里寫到“人大多數的不愉快都發生在與人相處不和睦上……"請以相處或朋友為關鍵詞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步驟一:擬寫題目。題目:《與人相處需寬容》步驟二:確立中心論點。中心論點:與人相處我們要懂得寬容。步驟三:從“為什么”的角度擬寫三個層進式分論點。分論點一:(角度:個人)與人相處,寬容能 。分論點二:(角度:他人)與人相處,寬容能 。分論點三:(角度:社會)與人相處,寬容能 。步驟四:寫結論。結論: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總要與人相處,和外界發生各種關系,因此建立和諧關系是很重要的。要建立和諧關系最要緊的是寬容大度,所以我們多一點寬容,世界就會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攜手,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