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周圍的植物第1課 我們知道的植物課型 觀察探究課 課時 1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對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有著極大的興趣,但整體認識還是粗淺的、零碎的,他們很可能不能準確地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在生長變化的等本質特征。同時,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他們的注意力、記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較為缺乏,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加關注,注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通過認識常見的植物,知道植物會生長的特征,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 科學思維: *通過圈出校園中的植物,能形成“植物”的概念,嘗試概括出植物具有生命的本質特征。 探究實踐: *在種植一棵植物的活動中,能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征變化。 態度責任: *在觀察植物的過程中,能傾聽、樂于表達和分享有關植物的信息,增進認識和研究植物的興趣,培養珍愛生命、愛護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觀察植物圖片,形成“植物”的概念。難點 嘗試種植一棵植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大麥種子、水培植物、土培植物學生準備 活動手冊、校園圖片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指導與評價 設計意圖一、聚焦 (5分鐘) 1.出示圖片,提出問題:在圖片中,你看到了哪些花草樹木? 2.思考:這些花草樹木,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什么?(預設:植物) 3.揭示課題:我們知道的植物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植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探索 (23分鐘) 活動一:說一說我們知道的植物。 1.提問:除了這些植物,大家還知道哪些植物呢?你能描述一下你知道的植物的樣子嗎?它生長在哪里?需要澆水嗎?需要陽光嗎?這種植物會不會開花 2.學生交流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將有關植物的信息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如:有根、莖、葉、花,是綠色的,長在土里等。 活動二:尋找植物,形成共識。 1.尋找校園中的植物,提問:觀察校園圖片,把其中的植物圈出來。(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圖片。) 2.學生交流自己在圖片中找到的植物。 3.思考: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特點? 預設:都有葉子,都是綠的,會開花,會長大等。 4.出示圖片:石頭上的蝴蝶。提問:蝴蝶是植物嗎?說一說你判斷的理由。 5.學生思考。 預設:“植物不會動,蝴蝶會飛”“蝴蝶是動物”等。 引導學生回顧、交流對植物已有的認知。 通過班級記錄表梳理發現,利于學生形成“植物”的概念。三、研討 (8分鐘) 1.我們圈出了幾種植物? 2.我們認識校園圖片中的植物嗎? 以問題討論的形式總結本課知識點,幫助學生鞏固對“植物”的概念的理解。四、拓展 (6分鐘) 課外延伸:種一種植物。 1.出示土培和水培兩種種植方式的植物的圖片。提出問題:這些植物的種植方式有什么不同? 2.講述植物不同的種植方式。 方法一:土培 需要的材料:小花盆、鏟子、新鮮泥土、水、種植的植物。 種植要點:(1)小花盆的底部要留有小孔,方便將過多的水排出。(2)放植物種子的土坑不要太深,稍微蓋過種子即可。(3)澆水不要太多,每隔幾天澆一點水,保持土壤表面濕潤即可。 方法二:水培 需要的材料:透明花盆或瓶子、水、種植的植物(大蒜、水仙、白蘿卜等)。 種植要點:(1)水不要加的太多,稍微打濕植物根部即可。(2)每隔幾天查看一次水量,及時補水。 3.提問: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種植一種植物?請選擇一種你想種植的植物,在此期間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用畫圖或者拍照等方式進行記錄。 (提醒學生堅持每周一次用拍照或畫圖的方法將植物的變化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中) 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激發學生繼續觀察和探索的興趣。板書設計 1.我們知道的植物 植物會開花、有葉子…… 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分、空氣…… 植物會長大、有生命……【教學反思】本課是《周圍的植物》單元的起始課,也是學生進入小學階段的第一節正式的科學課。所以本課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領略科學的魅力,產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植物、大自然的喜愛。本課教學從“我們知道的植物”話題聚焦,了解學生的前期認知;通過說一說、圈一圈等植物活動,讓學生認識植物有生命等本質特征;通過種植活動讓學生持久地投身于觀察、研究植物中。這是學生進行長期科學觀察的首次嘗試,需要教師在教學時進行細致的指導和在種植過程中持續關注。一年級的學生在種植植物時,由于年齡較小,所以觀察記錄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我們鼓勵學生試著用畫圖來描述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對于繪畫要求不用很高,能畫出植物的大致樣子即可。同時,種植活動是一個長周期的實踐探究活動,還可以請家長幫忙,借助手機拍照并添加文字說明,使學生能更好地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