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時預習案】4.1 夯實法治基礎學習目標1.認識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義;知道如何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2.梳理我國的法治進程,培養搜集整理的能力;總結出法治發展的規律,增強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3.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后的法治進程,理清法治進程的脈絡,自覺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二、知識結構三、基礎梳理1.法治,意味著______。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_______,讓人們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___________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經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______。法治要求實行______。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________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還要求實行______。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_______。4.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1840年以后,許多仁人志士逐漸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________。變法改制,成為救亡圖存、國家振興的必然選擇。直到新中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走上了一條探索_________的道路。黨和政府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法治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努力推進_______的時代進程。5.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________,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________,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_________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6.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_________。________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民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_______建設開創新局面。7.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______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______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8.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引領未來。堅定不移走___________,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四、問題解答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著依法治理。2.法治有什么意義?(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3.法治有什么要求?(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符合公平正義要求,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1)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民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5.如何建設法治中國?(1)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2)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五、典例精析【例題】(2024年山東濟寧·中考)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制定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表明( )①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 ②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③我國重視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本題考查全面依法治國。分析題文,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這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我國的立法機關之一,有權制定法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不斷有新的法律出臺,使法律體系更加全面和豐富,故①④符合題意;題干中并未提及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相關內容,故②不符合題意;法律具有規范和強制作用,道德具有教化作用,題干強調的是立法,體現的是法律的規范作用,而非教化作用,故③錯誤;故選B。【答案】B六、小刀初試1.2024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24年法治藍皮書《中國法治發展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犯罪率最低、公民安全感最高的國家之一,公民體感治安持續處于較高水平。據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法治能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一個國家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③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④每個公民要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023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展“鐵拳”行動,依法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假冒偽劣化肥、假冒知名品牌等八類違法行為,向社會公開曝光1034起典型案件?!拌F拳”行動體現了( )A.法治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基本保障B.公民的政治權利得到有效維護C.國家權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約束D.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著眼長治久安,高舉法治旗幟,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這表明( )①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③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④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薄疤煜轮拢浑y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边@兩句古語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加強道德建設,弘揚公序良俗 ②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③嚴格法律實施,建設法治國家 ④推進良法之治與良法善治相結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法治中國 共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材料一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強化立法保障。2023年9月1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2023年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公司法、關于修改慈善法的決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刑法修正案(十二)等;愛國主義教育法、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規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1)在這一系列新法新規制定、修改過程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2)這一系列新法新規的制定和實施對國家、社會、公民有何重要意義?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愛國主義教育法不僅回應了人民對國家的濃濃深情,更是以法治之力保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3)請你就學校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提三條建議。參考答案三、基礎梳理1. 依法治理 生活秩序 安全、有尊嚴2. 共識 良法之治 公平正義3. 善治 最大化4. 封建專制制度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依法治國5. 核心 基本保障 走法治道路6. 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習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國7. 立法 法律法規 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8.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六、小刀初試1.C2.A3.B4.D5.(1)①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②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③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④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⑤我國實行良法之治,堅持科學立法;⑥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⑦我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⑧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2)①對國家: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促進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有利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②對社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風氣。③對個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3)①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團隊活動、主題班會、開學典禮、升旗儀式;②組織學生開展紅色之旅研學活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③上好全民國防教育思政課;④組織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⑤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法”主題書畫作品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