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化學 年級 高二 學期 春季課題 原子結構(第一課時)教科書 書 名: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性質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史,認識到模型是是基于證據進行推理的結果,知道電子運動的能量狀態具有量子化特征,電子可以處于不同的能級,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 2. 能說明建構思維模型在認識微觀粒子過程中的作用,能從電子躍遷角度解釋光譜的形成。 3. 通過了解原子結構演變過程培養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體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感悟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所具有的科學態度,通過解釋光譜形成和利用,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究素養。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能級符號,可容納最多電子數及能量高低 。 2. 電子躍遷形成原子光譜。 教學難點: 1. 基態與激發態 。 2. 原子光譜。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播放視頻。 從原子結構的部分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發現,每次的演變都是由新證據引發開始,基于證據去推理論證的,形成初步的假設,再對假設進行驗證或證偽,最后得出結論。這就是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從波爾的理論引入能層和能級。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能層與能級的內容,并思考討論教材第7頁的問題。 【歸納】一個能層的能級序數與能層序數N相等。一個能層最多可容納的電子數為二成以N的平方個電子。s、p、d、f為符號的能級,可容納的最多電子數依次為 1, 3, 5, 7的兩倍,分別為 2、6、10、14個。3d、4d、5d能級所容納的最多電子數是相同的。第五層最多可容納于50個電子。 分別容納在五個能級中。5S能級最多容納兩個,P能級最多容納六個,5D能級最多能容納十個,5F能級最多容納14個,還有一個能級最多容納18個。 【小結】1、核外電子按能量的不同分為不同能層。符號分別是K L M O P Q。最外層的電子數最多為8個(K層有2個)。2、能級——同一能層的電子,分成不同能級。①能級符號的順序是s、p、d、f......。任一能層的能級總是從s開始。②能級數=能層序數。即第一能層只有1個能級(1s),第二能層有2個能級(2s和2p),依次類推。③以s、p、d、f 為符號的能級可容納的最多電子數依次為2、6、10、14個。 【提問】問:“4f ”的含義是什么? 【講解】能層與能級的組成關系。在一棟大樓里,有許多樓層。這種樓層可以類比為能層。而在每一層樓梯上還存在一級級臺階。每一級臺階的能量也不同。這個臺階就是能級。 4、能層或能級的能量關系 ①不同能層的能量順序為: E(K)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