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做個追夢少年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一、教材分析《做個追夢少年》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少年有夢》第三課的第一框內 容。本框主要圍繞夢想的含義、意義、少年夢想的特點以及少年夢想與中國夢的關系展開, 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夢想觀念,認識到夢想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為實現 夢想而努力奮斗。夢想是人生的重要主題,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框內容有助于學生明確 自己的夢想,理解夢想的價值,激發追求夢想的動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和愛國情感,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二、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開始思考自己的人 生目標和夢想。然而,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和認知水平有限,對于夢想的理解可能還比較膚 淺,缺乏對夢想的深入思考和規劃。此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能會面臨各種挑戰和困難, 容易對夢想失去信心和動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夢想,幫助他們樹立積 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鼓勵他們勇敢追求夢想,克服困難,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斗。三、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學生的愛國 情感,使學生能夠積極認同和擁護國家的發展理念和政策。2.道德修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夢想觀念,培養學生的志向和追求,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3.健全人格:鼓勵學生積極面對挑戰,培養學生的堅韌意志和樂觀精神,促進學生健全人格 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具備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人際關系。4.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實現夢想需要付出努力和承擔責任,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 神,使學生能夠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為實現夢想和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夢想的含義和意義。 少年夢想的特點。少年夢想與中國夢的關系。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夢想的意義,激發學生追求夢想的熱情。幫助學生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五、教學方法1.講授法:通過講解夢想的含義、意義等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夢想的初步認識。2.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瑞恩的故事等案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夢想的作用和少年夢想的特 點。3.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夢想,加深對夢想的理 解。4.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夢想的力量,增強學生追求夢想的動力。 5.多媒體教學法: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六、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案例資料等。2.學生準備:收集自己的夢想以及與夢想相關的故事。七、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播放歌曲《夢想起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聆聽歌曲的歌詞,感受歌曲中所傳達的 對夢想的追求和向往。展示不同職業的圖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這些職業的認識和向往, 以及為什么選擇這些職業作為自己的夢想職業。在引導學生思考夢想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對人生的意義時,教師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夢想故 事或身邊人的成功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2.講授新課 夢想的含義在講解夢想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美好生活的具體內 容,例如健康、快樂、成功、幸福等,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夢想的方向。提問學生夢想是什么后,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夢想,并簡單闡述為什么 有這樣的夢想,其他學生可以進行提問和交流。展示關于夢想的名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名言的含義,并結合自己的夢想進 行思考,然后每組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夢想的意義播放瑞恩的井的故事視頻時,教師可以在關鍵情節處暫停,提問學生相關問題,引導學生 深入思考瑞恩的夢想是如何產生的、他為了實現夢想付出了哪些努力以及這個夢想給他人帶 來了什么影響。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深入小組參與討論,傾聽學生的觀點和想法,及時給予指導和 鼓勵。總結夢想的意義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如一些科學家、藝術家、運動員等 因為有夢想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夢想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少年夢想的特點講解少年夢想與個人志向的緊密相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志向,以及這 些志向是如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志向是夢想的基礎,而夢想是 志向的升華。舉例說明名人從小就樹立遠大志向并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時,教師可以詳細講述這些名人 的成長經歷和奮斗過程,讓學生從中汲取靈感和力量。講解少年夢想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國家發 展和成就的視頻,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進步,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夢想應 該與時代的需求和國家的發展相結合。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如“你認為當前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你的夢想如何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等,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和討論。少年夢想與中國夢的關系講解中國夢的含義、基本內涵和實現途徑時,教師可以使用圖表、圖片等直觀的方式進行 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舉例說明黃旭華院士的故事時,教師可以詳細講述黃旭華院士為了實現夢想所克服的困難 和付出的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他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思考自己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可以扮 演什么樣的角色,以及應該如何努力。3.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夢想的含義、 意義、少年夢想的特點以及少年夢想與中國夢的關系等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總結時,教師可以再次強調夢想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同時也要 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4.課堂練習展示課堂練習題目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討論,最后由每個小 組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糾 正錯誤的認識。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時,要注重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同時也要指出存在的問題 和不足,鼓勵學生繼續努力。5.布置作業讓學生寫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夢想以及為實現夢想所采取的計劃和行動時,教師可以給出 一些具體的要求和指導,如短文的字數、結構、內容等,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推薦學生閱讀關于夢想的書籍或文章時,教師可以簡要介紹這些書籍或文章的主要內容和 特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求學生在下周的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短文和閱讀心得時,教師可以提前安排好分享的順序 和時間,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八、板書設計 做個追夢少年1.夢想的含義: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 2.夢想的意義激發熱情和勇氣,讓生活更有色彩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3.少年夢想的特點與個人志向緊密相連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 4.少年夢想與中國夢的關系中國夢為少年提供舞臺和要求少年要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 九、教學建議1.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夢想的意義和價值,讓學 生真正理解夢想對人生的重要性。2.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夢想相關的活動,如夢想演講、夢想繪畫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和積極性。3.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不同學生的夢想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追求自己的夢想。4.可以引導學生制定短期和長期的夢想目標,并幫助他們制定實現夢想的計劃,培養學生的 規劃能力和執行力。5.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共同關注學生的夢想教育, 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十、課后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夢想的含義、意義、少年夢想的特點以及少年夢想與中國夢的關 系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發言, 課堂氛圍活躍。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學生對夢想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在 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此外,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嘗試更多的創新,如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組織夢想主題的社會實踐等,以提高教學效果。總的來說,本節課為學生樹立 正確的夢想觀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引導學生為實現夢想而努 力奮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