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創新永無止境》教案教學目標政治認同 : 了解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 認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明白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 從而增強文化認同, 提高文化自信, 培養民族自豪感。 道德修養 : 感受創新給生活帶來的美好, 增強對創新的好感, 熱愛創新, 同時自覺尊重勞動、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尊重創造。 法治觀念 : 理解創新與美好生活的內在聯系, 并時刻遵循在法律的架構內進行創新, 懂得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健全人格 : 增強創新意識, 提高創新能力, 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創新型人才。 責任意識 : 培養創新精神, 同時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立志為國家創新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自覺融入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之中 二、 教材分析《 創新永無止境》 是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 本課教材結構嚴謹, 從創新的意義、 創新與生活的關系, 到創新的方法和技巧, 層層遞進, 深入淺出。 它不僅傳授了創新的理論知識, 更注重引導學生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 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和案例分析,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材緊跟時代步伐, 關注社會熱點和前沿科技, 使學生了解最新的創新成果和發展趨勢, 同時注重人文關懷,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關注他人,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三、 學情分析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 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 樂于探索未知領域, 對創新有一定的認識和追求。 然而, 由于年齡和經驗所限, 他們在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方面還有待提高。 部分學生可能缺乏創新的勇氣和決心, 害怕面對創新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 因此, 在教學過程中, 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克服這些心理障礙, 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 四、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理解創新對個人、 社會和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 認識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性和具體措施。 強調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 推動科技進步中的基礎性作用。 教學難點 :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創新的意義, 克服對創新的淺層次理解, 培養創新思維。 理解萬眾創新的內涵, 如何在全社會范圍內弘揚創新精神, 并落實到個人行動中。 教學過程【導入】思考:從最初的神舟一號到現在的神舟十二,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說明了什么?學生:創新永無止境。【授新課】 美國,建國于1776年,綜合國力排名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第一軍事強國。此外,文化、航天、科技、教育均位于世界第一且遠超其他國家,是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思考:根據你對美國的了解,談談美國為何能在建國短短兩百多年內成為全球唯一一個超級大國?學生:......教師:美國科研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獎最多的國家。美國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聚集地,全球大學排名前十名中美國占了七席,200強中占了75席。美國的國家實驗室是創新的重要基地。美國目前有接近1000家國家實驗室從事各個領域的尖端科研工作。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研發活動執行國,美國的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基本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美國在科技成果產出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從論文方面來看,美國的科技論文總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展示圖片】思考:列舉近年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這些科技成果表明了什么?學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教師: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優勢)【探究一】觀察上述圖表,說一說現階段我國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學生:教師:從整體上看,我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那到底應該怎么做?【探究二】看視頻----神州一號到神州十六號的成功發射,思考:載人航天技術不斷進步依靠什么?這啟發我國怎樣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學生:教師:國家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積極推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高端科技人才,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從神州一號到神州十六號,需要每一位從事舟系列的科研人員具有攻堅克難的精神,不斷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需要國家平臺提供資金、技術、場地等支持,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探究三】在過去三十多年時間里,中國通信產業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到今天的“5G領跑”,逐步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產業化之路。近年來,中國高科技產業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卡脖子"問題。美國通過出口管制、技術管控等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面對重重壓力,中國出臺各類舉措加強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竭力擺脫對外依賴。思考:結合上述材料,思考中國應如何建設科技創新強國?學生: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教師:對,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探究三】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隆重舉行2020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顧誦芬、王大中獲得2020最高科學技術獎。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正式設立,目前已有35位科學家獲此殊榮。國家仍在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思考:我國為什么要設立科學技術獎?學生:激發我們的創新意識,勇于創新。教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知識小結: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①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P23③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于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P24【交流討論】觀看視頻,結合任正非對教育的理解,思考我國為什么要重視發展教育 ?學生:......教師:因為經濟發展以考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又依靠人才,所以國家需要培養大量人才。思考:列舉近年來國家發展教育事業的舉措學生:全面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實施雙減政策;設立國家助學金、獎學金;鄉村教師支持政策;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教師: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就是因為①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材料分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自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李克強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8年9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思考一: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的內涵學生:教師:萬眾創新的內涵:創新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職業,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向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大眾創業的內涵:創業不分男女、不分城鄉、不分行業,每個人都是創業者,都可以通過辛勤勞動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思考二:李克強為什么要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學生:社會需要創新,人的發展需要不斷進步教師:①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創新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職業,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新者,都可以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創業不分男女、不分城鄉、不分行業、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業者,都可以通過辛勤勞動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② 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③ 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創新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讓我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材料分析】材料一:過去十幾年,華為對5G研發的經費投入累計超過40億美金,在芯片、材料、算法、天線、散熱等5G關鍵領域持續進行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5G提案超過21000件,5G貢獻業界第一。目前,華為是業界唯一能提供端到端SA/NSA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具備業界最強的5G端到端方案落地能力。5G領先,成為華為近年來最令人矚目的成就之一。思考:華為的成功經驗給我國企業什么啟示?學生:教師: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材料二:華為5G研發團隊最年輕成員——申怡飛,僅23歲!太苦太累,有人堅持不下去時,申怡飛說:“我們的國家正在受制于人,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應該主動站出來,做行業的開拓者,以制造中國芯為己任。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創新精神的理解?學生:......教師:①表現為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②表現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表現為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④表現為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材料三:有人說,5G科技成果不應該收專利費,應該無償分享,更好造福人類。對此,你怎么看?學生:......教師:創新的時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當知識產權受到侵犯時,我們要善于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知識小結:如何激發創新活力?對個人:我們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勇于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對企業: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對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4)知識產權: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當知識產權受到侵犯時,我們要善于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高速鐵路建設走向世界,第二艘國產航母出海試航,“嫦娥四號”成功探月……我國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說明( )A.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全面領先世界B.我國成功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C.我國已經跨入發達國家行列D.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2、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 )①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②科技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③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任重道遠④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黨的十九大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部署。做出這一部署,主要原因在于(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②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④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