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詠鵝教學目標(含重、難點)(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歌曲學唱,感受白鵝的音樂形象。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模唱等方法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情緒及歌曲音樂要素的變化。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唱準歌曲中第一間房子和第二間房子 (2)能夠按照譜例準確演唱歌曲。 (3) 知道《詠鵝》是根據唐代詩人駱賓王的古詩創作的歌曲。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詠鵝》 教學難點:準確演唱第一樂段反復后的音高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含板書設計)本節課共由5個環節構成 一、感受體驗,古詩韻味 【階段目標】通過聆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提高讓學生們感受美,豐富學生和發展形象思維,及讓學生們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古詩的韻味 1、聆聽歌曲內容并讀出 2、教師讀古詩 思考:老師與同學們讀的一樣嗎? 學生談感受:音調、背景音樂、字的長短 3、介紹故事背景:唐代詩人駱賓王 二、分段演唱,解決難點 階段目標:分段學習,降低難度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學生總是唱不準和唱混,所以以接唱的方式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1、感受歌曲的情緒 學生:歡快的 2、聽歌曲畫出旋律線 3、學生跟琴演唱歌曲前2行 4、觀察歌譜,聽音填空 教師:譜子的結尾處有2個空,唱什么音 這叫什么 學生:反復記號,第一間房子,第二間房子 教師:仔細聽哪個高?哪個低? 學生:聽音填空 5、師生接唱練習 6、加入歌詞演唱 三、分段演唱,表演歌曲 【階段目標】通過聆聽、對比、學唱第二樂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聆聽唱準5度音程,并通過圖片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音域變化時歌曲的力度也會變強的。因此加深對歌曲的記憶,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展示出白鵝美麗的形象,從而自信的表演。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檢測學生第二樂段是否已經掌握。 1、接唱第二樂段 學生思考:剛才老師唱的是第二樂段,和第一樂段一樣嗎? 回答:不一樣 教師:哪不一樣呢?我們看看第一樂段的開頭音是誰?第二樂段呢? 學生:第二樂段比第一樂段高了5度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演唱開頭音。 2、跟琴完整的唱唱第二樂段。 3、你們想一想,歌曲唱到第二樂段時這群鵝還會在湖面上靜靜的呆著嗎? 學生:不會啊 教師:我們看這張圖片,你們說的這群鵝好像在嬉戲,在玩耍,在高歌,誰想單獨來唱唱 學生:爭先恐后的演唱,學生評價 四、間奏演唱,表現歌曲 【階段目標】觀察歌譜,聆聽全曲,找出間奏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歌譜,聆聽全曲,加強學生識譜及聽辨的能力 1、我們完整的聆聽一遍,聽聽歌曲和老師的歌譜哪不一樣。 2、我們看看這兩段之間,沒有音高,沒有唱名,就是節奏。 3、拍節奏練習 4、跟琴合奏 5、老師唱第1樂段的結尾,學生接唱間奏。 6、完整的演唱這首歌曲 五、小組探究,創編節奏 【階段目標】分組合作,為《春曉》創編節奏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們為古詩用不同的節奏加以表現。 1、我們看看這首詩都出現了幾分音符。(出示圖片) 學生思考: 2、我們一起為別的古詩詞配上節奏讀一讀。 例如:《春曉》 3、分組進行創編,匯報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評價方式: 采用形成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評價. (二)評價量規: 能否積極參與學習 能否準確演唱歌曲第一樂段反復后的結尾音高 能否為古詩詞配上節奏互評自評在音樂藝術的學習中,重視學生的興趣、參與、實踐、體驗。關注興趣、重視參與的程度,只要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就會有收獲7.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300-500字)教學特色: 1、讓學生感受民族文化,通過配樂詩朗誦,感受古詩詞的韻味,傳承文化經典。 2、在律動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引導學生肢體參與,體驗歌曲旋律的變化。 3、由聆聽開始,聆聽、律動、歌譜填空、接龍演唱、識讀樂譜、自主學習,在這樣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層次不斷疊加,學習難度層層深入。在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中完成對歌曲的學習。 4、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為《春曉》創編不同的節奏,再以小組匯報的方式感受不同節奏的詩歌。 反思: 1、學習間奏時,沒有關注到能力弱學生,節奏練習感覺時間少了一點 2、跟鋼琴演唱時,速度有點快了,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跟上。 3、在演唱歌曲時,應該讓單獨的學生演唱,找出問題所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