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鴻雁》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蒙古族音樂舞蹈特點,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并有主動探索的欲望。2、欣賞內蒙古民歌《鴻雁》,能跟著音樂演唱歌曲,并通過多種活動體會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點:體驗蒙古族音樂文化之美,能跟旋律歌唱。教學難點:理解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教學過程: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好,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誰去過美麗遼闊的大草原?生回答師:哦,原來有這么多的同學去過,現在老師給同學們播放一段視頻,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可以通過老師播放的短片來看一看,你心中的草原是否和視頻中的草原一樣呢?師: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視頻生自由回答師:這個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長期以來一直生活在我國北方遼闊的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生活,草原孕育了優秀的兒女,他們以能歌善舞而聞名,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優秀的歌曲。今天,我們就從一首歌開始了解蒙古,感受蒙古大草原的遼闊,天空的高遠和蒙古人的豪邁。1、 新課教學1、 播放課件(1)師講述《鴻雁》歌曲的由來鴻雁是一種候鳥,春來北遷,秋來南飛,成群結隊,信守時間,為什么要以它為歌名呢?這首歌原名叫《鴻嘎魯》,曾經是宴會歌曲,后來由于歌詞的變化,演化成表現思鄉之情的歌曲,因為在一部電視劇中被使用,而被大家熟識傳唱,得以流傳至今。(2)師完整演唱歌曲(3)生隨琴用“啊”來演唱歌曲旋律(4)生隨琴用“lu”來演唱歌曲旋律(5)生隨琴用手指劃歌曲的旋律線(6)找出唱不準的地方講解延長記號:用兒歌讓學生巧妙的記住:眉毛彎,眼睛亮,遇見它,聲音長。(7)講解前倚音:演唱的時候要輕而短師范唱帶倚音和不帶倚音兩種唱法,提問生:哪一種更加突出歌曲的情感(8)生按節奏讀歌詞第一段(9)生演唱歌曲第一段(10)生演唱歌曲第二段分析歌曲:師提問:為什么“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這句話要唱兩遍? (表達對家鄉的強烈思念之情) (11)學唱第三段,第四段歌詞 師提問:為什么“酒喝干,在斟滿,今夜不醉不還”這句話要唱三遍,并且最后一遍還要放慢速度,氣息減弱? (對家鄉的思念愈來愈濃,只有喝醉了,才能暫時忘記思鄉之情)小組合作學習(1)將學生分成樂器組,聲樂組,美術組,舞蹈組四個小組,根據歌曲的內容自行安排本組的活動內容(2)各活動小組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自由排練視頻播放蒙古族民族服飾美術小組展示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飾視頻播放蒙古族舞蹈(3)舞蹈組學生展示舞蹈(4)師總結各小組匯報演出,給予表揚與獎勵2、 師:同學們各個身懷絕技,真是讓老師刮目相看,這首《鴻雁》被同學們通過各種方式來演繹,可以說是精彩絕倫。現在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由蒙古族著名的歌手胡斯楞演唱的《鴻雁》,你們來聽聽看,他唱的是否另有一番滋味.....3、 播放視頻:胡斯楞演唱的《鴻雁》4、 聲樂組的三名學生和老師共同演繹歌曲,掀起整節課的高潮!2、 小結民歌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瑰寶,我們各民族人民都能歌善舞,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的獨特的音樂,讓我們傳承弘揚這些音樂,為民族藝術譜寫出華麗的篇章!《鴻雁》教學課后反思:之所以選擇這首歌曲,除了自己非常喜歡這首歌的曲風之外更多的是想挑戰一下自己的課堂,通常做課習慣選擇活潑能使課堂充滿歡樂氣氛的歌曲,這次特意選了一首優美地、充滿意境的抒情歌曲。 回顧本節課的得失,心中始終抱有遺憾,或許這就是我們作為教師在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吧。這首歌曲優美、抒情同時演唱時又覺豪邁、奔放,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講要唱好這首歌曲并不容易,首先就是要體會歌曲的內涵,三個關鍵詞的作用很大,能較快的引導學生把握歌曲的情緒,學生在跟琴演唱時也盡力在做,可是始終覺得不是很令人滿意,可能跟自己對學生演唱時的狀態沒有太過關注有關,這是讓自己感覺遺憾的一點。一首歌要唱到極致必然要經過唱熟、唱準、唱美、唱情、唱境幾個階段,當然這需要時間,因為在一節課的時間內我要完成這首歌曲,所以我更多定位在唱熟、唱準的階段,雖然歌曲的情感表達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重點難點問題也算基本解決。無論怎么說,我們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和學生一樣需要不斷的進步和提高,公開課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考驗,永遠走在路上,伴著煎熬、伴著磨練,但同時也伴著歌聲、伴著音樂、伴著歡樂 其實這一切都很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