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京劇的表演是否屬于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 否學科 音樂 學段: 初中 年級 初一相關領域 京劇行當的劃分;伴奏樂器;唱腔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一)指導思想感受京劇韻味,并對它產生興趣,主動在這個領域進行一些探索,以創造性的感化方式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理論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表現領域綜合性藝術表演中明確指出:能夠自信、有表情的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能夠結合所學的歌曲、樂曲創設簡單的表演情境或形體動作;學習表演簡單的歌劇、音樂劇、京劇或其他戲曲、曲藝片段,并能對他人的表演做出評價。二、教學背景(一)教學內容分析本教學內容是第十三冊音樂書第三單元的內容,在本堂課之前已經學習了京劇行當的劃分、京劇的伴奏樂器。學習了戲歌《唱臉譜》。本節課主要學習京劇的表演。通過教師的講解、觀看視頻資料,學生自己總結出京劇表演的特點,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分角色走一走臺步。讓學生認識并喜歡上京劇。(二)學生情況分析本堂課針對的是初一學生,每班在四十人左右。學生雖然對京劇很感興趣,但了解很少,不知道京劇的有關知識和唱段,幾乎沒有會唱京劇的。(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解釋說明——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的講解讓學生知道京劇的表演分為唱、念、做、打。知道這四個內容的具體指向。體驗模仿——通過演唱、觀看視頻資料、模仿念白和走臺步,體驗表演的特點。探究合作——分組對《唱臉譜》進行表演。把走臺步和京劇表演結合起來,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體驗京劇表演,增加對京劇的興趣,并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做出評價。(四)技術準備1、京劇表演的文字資料和圖片2、京劇《拾玉鐲》《玉堂春》和《三岔口》的截取視頻(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經過前兩次課的學習,大家已經初步了解了京劇的行當和伴奏樂器,能跟著音樂演唱《唱臉譜》這首戲歌,但節奏還不是很準確,第二部分的演唱氣勢不夠。需要教師細致的講解和指揮,還可以分成小組進行演唱比賽,能說出自己和他人在演唱中存在的問題。三、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1.感受京劇韻味,豐富情感體驗,引領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樂于在這個領域進行一些探索。2.增強集體意識,鍛煉合作與協調能力。(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體驗、模仿探索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2.通過探究、合作創設簡單的形體動作。(三)“知識與技能”目標1.基本了解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2.分角色練習走臺步,能自信地參與表演,并能對他人的表演做出評價。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二)教學難點小組表演及評價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課前導學 1、看圖片提問:京劇行當的劃分?2、導入:這些行當是怎樣進行表演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京劇的表演。(板書) 口答:生(小生、老生、武生等)旦(青衣、花旦、老旦等)凈(大花臉)丑(小花臉) 復習學過的知識,進入課堂氣氛 圖片 2分鐘課堂學習研討 京劇是綜合性的藝術。它的表演分為:唱、念、做、打。唱:歌唱。講究有板有眼。可分為西皮(活潑歡快)和二黃(深沉蒼涼)。念:念白。有京白(朗誦語言)和韻白(音樂性很強的朗誦)。教師示范做:身段、眼神、舞蹈等。打:武術、雜技的舞蹈化。播放《拾玉鐲》和《三岔口》的截取視頻資料。提問:京劇表演的特點?總結:綜合性、虛擬性、程序化、夸張。出示圖片,提問:圖片中表演的是什么場景? 聽教師講解,演唱《唱臉譜》的第二部分聽教師講解,欣賞《玉堂春》中的念白。模仿體驗《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中小鐵梅的念白聽教師講解,播放視頻資料以自己的理解口答看圖片回答揚鞭騎馬坐船重點記憶京劇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 了解知識,體會歌唱和念白的方法體會京劇表演的特點, 演示文稿視頻資料演示文稿圖片 10分鐘3分鐘課內訓練 模仿京劇的表演程式,示范輔導學生練習走臺步。做好組織工作。 男、女同學分別按角色走一走臺步,能認真積極參與。 體會京劇中的走臺步,對京劇產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場地 10分鐘拓展延伸 輔導《唱臉譜》創編表演。安排展示 分組創編。要有合作意識,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積極表演,能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做出評價 增強合作意識,鍛煉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唱臉譜》音樂資料 20分鐘小 結 鼓勵學生把京劇藝術傳承和發揚下去 有學習和傳承的愿望 傳承民族藝術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評價方式1、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方法、知識、技能的發展進行變化的評價。采用觀察、提問、討論、綜合性藝術表演等方式進行。2、定性述評: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對實踐活動的參與及與他人的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完成的創編活動用較為準確的評述性文字進行定性評價。3、自評、互評及他評相結合評價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又要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及改進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二)評價量規1、對京劇行當的掌握程度2、對京劇表演特點的分辨3、能背唱《唱臉譜》4、能跟著《唱臉譜》的歌曲進行表演七、教學設計的特點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一個容量大,知識面廣的課題,怎樣在音樂課上對它進行學習和傳承?我是這樣想的:初一學生活潑好動,對感官刺激的內容感興趣,京劇的行當很有特點,我放在第一課時介紹給學生,學生對唱也應該很感興趣,再帶領他們演唱《唱臉譜》。第二課時我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樂于在這個領域進行一些探索。所以我把課程設計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把京劇藝術中經典唱段的唱、念、做、打的視頻截取下來請同學欣賞,精美的化妝、服飾,夸張、虛擬的表演讓同學們體會到京劇表演藝術的美,同時也從表演中總結出它的藝術特點:綜合的、程序化的、夸張的、虛擬的。這時同學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都想模仿著去動一動。第二部分我就帶領他們分角色走走臺步,把《唱臉譜》這首戲歌用一些簡單的動作來進行創編,鍛煉學生們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讓他們對同學的表演做出評價,也體會一下京劇表演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么的有魅力。總之,這節課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在視頻資料的欣賞中提高對京劇的興趣,了解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在創編活動中活躍課堂氣氛,感受京劇表演的藝術魅力,為以后的學習鋪石筑路。八、教學反思1、學生興趣濃厚,有學習的愿望,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2、一些學生的組織能力較強,同學之間團結合作,有集體意識。3、教師還應在平時的課上加強活動部分的輔導,大部分學生的表演能力很弱,缺乏自信心,教師還要多給學生創造表演的機會。4、今后要注意分層教學,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