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頑皮的小鬧鐘 教案一、 教學年級:三年級二、 教學課時:一課時三、 教學目標:1、通過兩首作品的學習,喚起學生對鐘表主題音樂的興趣,并能體感到音樂所刻畫的鐘表形象2、通過歌唱、律動、游戲、即興創編等學習方式,熟悉“維也納音樂時鐘”“頑皮的小鬧鐘”主題旋律,感受作品愉悅詼諧的風格。3、理解樂曲結構,并能分組創編短小“插部”旋律,在合作中完成“鐘的回旋曲”。四、 教學重點1、 通過不同的手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熟悉“頑皮的小鬧鐘”主題2、 運用通感教學,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音樂要素對音樂形象塑造所起的作用。五、教學素材1、“維也納音樂時鐘”主題2、“頑皮的小鬧鐘”六、教學用具1、 多媒體課件2、 剪輯過的音樂片段3、音塊)按鐘、音高鈴鐺一組(均為msd三個音)4、 “頑皮的小鬧鐘”鐘盤字母譜七、 教學過程步驟 內容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 一熱身“維也納音樂時鐘”(10’) 1、熱身游戲(集體舞BINGO)師彈鋼琴伴奏,樂尾 5-5-5-5-1學生做雙聲部發聲練1-1-1-7-12、交流師:你們分別結束在兩個音上?(音塊d-m)3、聽辨低音S,4、琴鍵的接龍游戲師:我們三組小朋友分別代表鋼琴鍵上的m-d-s,三個音,我手指到哪一組就請你們半蹲唱出這個音的旋律d-s,-m,-s,-d5、歌唱短小旋律(15 35 〡1 0 〡)6、加入聲勢練習1 5 3 5 〡 1 0 〡腿腿 腿腿 〡 手 捻 〡7、范唱維也納音樂時鐘主題旋律學生做固定音型+聲勢為老師伴奏8、模唱旋律(加體態律動動作) d mf s s 〡 s mr d r 〡 md s, s, s, 〡 s, 0 〡9、完整歌唱主題10、播放音響(A主題)師:剛才我們歌唱的旋律出自一位作曲家之手,他想用它描繪什么樣的場景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11、揭題“維也納音樂時鐘” 以音樂的方式進入。由三音組游戲吸引孩子興趣,同時培養互相傾聽合作的習慣。將短小的動機作為固定音型,既是鞏固,有培養孩子多聲部聽覺。展開 二、欣賞“頑皮的小鬧鐘”(22’) 出示鐘(圖片)激趣師:鐘是我們生活中朝夕相處的小伙伴,同時也是作曲家感興趣的創作主題,如果你是一個小小作曲家,用音樂來描繪一只鐘,你會抓住鐘的哪些特點呢?(秒針、報時,鐘擺等)模擬秒針(師彈“頑皮的小鬧鐘”恒拍主題音樂伴奏)介紹作品師:這段旋律來自美國作曲家安德爾遜的一首描繪鐘的旋律,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他是如何運用音符編織旋律的。(出示圖譜)視唱頑皮的小鬧鐘主題要求:用秒針的節奏演唱,并用手做指針5、擦記法背唱(連續唱4次,逐漸擦去旋律,直至背記)6、邊唱旋律邊走恒拍7、復聽,尋找變化師:安德爾遜非常喜歡他的小鬧鐘,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發現了小鬧鐘發出的聲音和平時不太一樣了,引起了他的注意,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數一數,小鬧鐘的旋律出現了幾次變化?(4)8、交流并對應變化的圖示( 提前 推遲 原地轉圈 )9、啟發律動(用腳步走出變化的節奏)10、介紹作品師:這只小鬧鐘反常的行為讓主人安德爾遜哭笑不得,作為作曲家他立即來了靈感,用樂譜記錄下了這首《頑皮的小鬧鐘》的旋律。11、完整聆聽作品,尋找主題的規律 12、交流結構13、聆聽B-C兩個插部,想象情境(鐘擺,報時)14、完整表現作品A主題順時針行進B原地表現自由的鐘擺C原地表現個性的報時14、音樂知識:回旋曲師:剛才你們 不僅表現了一只頑皮可愛的小鬧鐘,更用自己的身體表現出了音樂的情境,在作品中 旋律出現了3次, 我們把這出現最多次數的旋律稱作為主題,在主題與主題之間還會出現一些不同的旋律,像這樣的音樂結構叫“回旋曲”。 情境游戲圍繞音樂層層展開教學, 1、抓住鐘表旋律恒拍特點運用對比教學感受節奏變化,體驗音樂要素對塑造“頑皮的小鬧鐘”所起的作用。2、運用體驗—參與教學模式,從歌唱—律動—聆聽—律動,一步步打開學生聽覺、動覺、觸覺、多感官通道,幫助他們理解音樂,表達音樂。在充分的“動”之后安靜的聆聽、聽辨,給孩子有自主想象的空間。深入 三創編“維也納音樂時鐘”回旋(7’) 1、導入師:說到回旋曲,我的耳朵里還回旋著你們剛演唱的《維也納音樂時鐘的旋律》,能不能再唱給我聽一聽。2、激趣師:這么美的旋律這么短就結束了,太不盡興,我甚至還沒有聽到維也納音樂時鐘的報時聲。接下來,小作曲家們該出手了。3、學生分四組即興創編4、交流匯報“鐘的回旋曲”A主題全班集體歌唱(帶聲勢)“維也納音樂時鐘”主題B、C、D、E分別由四組同學分組展示 在學習回旋曲結構之后做創編,既是復習又是檢測,將知識內化運用。結束 四、總結(1’) 總結師:今天我們聆聽并歌唱了兩首與鐘有關的歌曲,還運用學到的回旋曲知識創編了一首屬于我們自己的鐘的回旋曲。升華:師:回旋曲,實際上就是變與不變的旋律組合,無論旋律怎樣變化旋轉,最終還要回到主題。其就像我們的生活,無論遇見怎樣的插曲,都要堅持主題——做最快樂最善良的自己。下課! 從音樂出發感悟人文,畫龍點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