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踏雪尋梅》教案教學內容:唱《踏雪尋梅》 聽《鈴兒響叮當》《冬天的故事》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學生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踏雪尋梅》。2.能在實踐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作用。3.聆聽歌曲《冬天的故事》,學生了解領唱與齊唱這兩種演唱形式,以及感受拍子的變化。教學重點:適當的速度、力度,有感情地來表現作品。教學難點: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教學過程:一、導入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歌曲《鈴兒響叮當》,邊聽邊思考下面的問題:1.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什么樣的?2.歌曲描繪的是一幅什么樣的場景呢?學生聽一聽、說一說師:歌曲的情緒是歡快、活潑的,速度是稍快。描寫了冬天到了,孩子們坐上雪橇,冒著風雪飛奔向前的畫面。二、讀詩師:在寒冷的冬天,有一種花迎著寒風怒放,你知道是什么花嗎?(梅花)對了,是梅花。【PPT】它這種頂風傲雪的精神,讓無數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紛紛踏雪去找尋找它。小詩《踏雪尋梅》描寫的就是騎驢賞梅、怡然自得的畫面。【PPT】師:(出示小詩)這首小詩中有你不認識的字嗎?1.解釋生詞意思A、“霽”——雪后放晴。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令人心情很愉悅。B、“灞橋”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橋。師:這種橋一般修建在城郊或鄉村,從地理位置上我們可以感受到賞梅的氛圍是安靜的。師:下面我們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三、學唱歌曲師:作曲家黃自為這首富有詩意的小詩譜上了旋律,就成了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歌曲,一起來聽一聽吧!學生聽一聽師:這首歌曲的情緒、速度和《鈴兒響叮當》是一樣的嗎?學生說一說師:聽了一遍,你們覺得這首歌曲是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還是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里面有一句是需要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的,老師把這首歌曲來唱一唱,你們來找一找應該是那一句?學生聽師范唱,找一找師:下面我們來先將旋律來熟悉一下,按樂句用“LA”哼唱,老師唱一句,你們唱一句。1.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2.指導聲音:輕聲高位置;3.指導“響叮當”那句應該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4.指導休止符的演唱;5.用“啦”完整演唱歌曲;師:旋律我們已經熟悉了,下面填上歌詞來唱一唱吧!1.先來聽一遍范唱,學生輕聲哼唱;2.跟琴唱一唱;3.有問題師指導;師生接口唱。 4.學生個別唱——齊唱;5.處理歌曲:(1)速度慢一些演唱,悠閑的;(2)力度變化;A歌曲開始部分以敘述性的口吻來演唱,表現輕松、悠閑騎驢賞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B“響叮當”做漸強,表現聲音離我們越來越近。C最后一句“好花”做漸強,抒發作者對梅花由衷的熱愛。結束句漸弱漸慢,表現賞花人騎驢漸行漸遠,同時也引發人無限遐想。6.不同的演唱形式唱一唱(兩遍一起結束);(輪唱:范唱一聲部,學生唱二聲部)7.加上打擊樂器奏一奏;四、介紹“黃自”【PPT】五、聽《冬天的故事》六、小結師:自古以來,人們不懼天寒地凍,不畏山高路遠,去探問,去追尋。希望同學們今后也能不斷追尋自己的夢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