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華夏之音學科 音樂 課題 華夏之音 設計者教材分析 與其它類型的音樂相比,中國民族音樂與生活密切聯系,易于理解,傳播途徑也比西方樂器更為順暢。把“華夏之音”納入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生活音樂,做到自主分析其中音樂樂器的類型,從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并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和民族自豪感。這是十分必要的。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僅僅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樂器的魅力。通過直觀的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的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我國民族樂器;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樂器風格、演奏方式等做對比分析,從而總結出民族樂器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到民族音樂與姊妹藝術的關系。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型 新授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本課,了解我國各種民族樂器和有關音樂。教學難點 讓學生建立起民族音樂的初步印象,能夠對本課所選作品進行分類感受與鑒賞。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一、聽音樂進教室音樂聲中走進音樂教室。二、導入新課師:剛才大家進教室時,聽到的歌曲名字是什么?誰唱的?(生: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主題曲。)師:你喜歡看電視和電影嗎?(生:喜歡。)師:你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注意過其中的音樂的各種樂器?你能為大家說一說嗎?(生回答)剛 (引出課題) 調動情緒,創設一個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愉快、興奮地開始音樂課。教師演唱流行影視歌曲,拉進師生距離,引情激趣,揭示本節課的主題。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新課教學 三、民族樂器1、民族樂器簡介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僅從己出土的文物可證實:遠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樂器。2、民族樂器分類吹管樂器彈撥樂器拉弦樂器打擊樂器3、吹管樂器我國的吹管樂器起源甚早。遠在四千多年前夏禹時代就產生了吹管樂器的雛形(鑰)類似于今日的排簫。后來至殷商時期出現了塤,笙。吹管樂器多以木制或竹制。根據起震方式分為三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震動。如:蕭、笛、塤等。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震動。如:嗩吶。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震動。如:笙、巴烏等。 4、彈撥樂器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遠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 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三弦、柳琴。拉弦樂器我國拉弦樂器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馬頭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長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種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力。介紹二胡二胡始于唐代北方游牧民族又稱奚琴,發音柔美,音色動聽。可用于獨奏、合奏或為歌舞伴奏。欣賞二胡名曲《賽馬》6、打擊樂器打擊樂器也叫“敲擊樂器”,是指敲打樂器本體而發出聲音的。其中有些是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云鑼、編鐘等;其它還有一些無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拍板、梆子、板鼓、腰鼓、鈴鼓等。若根據打擊樂器不同的發音體來區分,可分為兩類。革鳴樂器--通過敲打蒙在樂器上的皮膜或革膜而發出的樂器,如各種鼓類樂器。體鳴樂器--通過敲打樂器本體而發聲的,如鐘、木魚、各種鑼、鈸、鈴等。四、民族管弦樂隊 民族管弦樂隊是上世紀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產生的。綜合了傳統絲竹樂隊和吹打樂隊,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響樂隊的編制,民族樂器就有兩百多種 。 我國的民族樂器中缺少低音樂器,所以比較常見的做法是使用西洋樂器中的低音提琴作為補償,也有使用大提琴的。一些現代派民樂作品中會出現傳統中較為少見的音響要求,可能需要西洋樂器作為輔助。 欣賞名曲《春節序曲》 膾炙人口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是深受學生喜愛,通過視、聽、唱流行的主題歌,將學生生活中已有的音樂感受帶進課堂,體現了教學活動與生活相結合的課改新理念。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民族樂器的四種分類,這四種分類分別是:A吹管樂器 B彈撥樂器 C拉弦樂器 D打擊樂器其實民族樂器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今天提到的比較常見的樂器之外還有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在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下通過互聯網了解這些樂器知識。希望同學們通過課下的學習能夠對我國民族樂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布置課外搜集任務:要求學生搜集國內的經典民族音樂及樂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