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江花月夜教案【授課類型】樂曲欣賞課【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意境深遠,樂韻悠長。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名為《夕陽簫鼓》,后取意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該曲典雅優美宛如一幅山水畫卷,生動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樂曲共十段,分別是《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籟》《欸乃歸舟》和《尾聲》,猶如十幅連續的畫面,人們沉浸于整個樂曲迷人的詩畫意境之中。【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春江花月夜》,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過程與方法:通過演唱樂曲的音樂主題,認知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和尾”、“魚咬尾”的創作手法。知識與技能:能認真聆聽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從音樂要素方面探討作品所表達的情緒和意境。【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欣賞《春江花月夜》中三個段落,演唱樂曲主題,熟悉樂曲內容和情緒。教學難點:從音樂要素方面理解作品的音樂情緒與音樂意境。【教學方法】直接欣賞、間接欣賞、對比欣賞、聯想想象欣賞、引導欣賞【教學工具】多媒體、鋼琴、古箏程序 教 學內 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 創建和諧的人文課堂 師生簡短交流后,教師古箏演奏樂曲,設問:這段音樂你聽過嗎?叫什么名字? 觀看表演回答問題 通過教師的現場演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知識儲備。二新課教學 背景簡介 教師播放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的同時簡介樂曲、結構及創作背景。 聽介紹 通過背景音樂的播放,使學生們在熟悉樂曲主題旋律的同時熟悉作品的背景、思想內容及人文等方面。分層次的欣賞(一)欣賞江樓鐘鼓 播放《春江花月夜》引子及江樓鐘鼓片段,設問:1、片段中出現了哪些樂器,與老師的獨奏有何區別?2、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聆聽感受音樂積極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通過兩種演奏形式的對比,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獨奏與合奏的不同聽覺效果,了解管弦樂隊,加深音樂情緒理解。(二)學唱音樂主題 出示江樓鐘鼓譜例,1、跟音樂哼唱主題2、教師彈伴奏演唱主題唱名,分析調式3、請學生分句演唱,介紹“魚咬尾”的創作手法4、跟音樂完整演唱,強調最后一句的選錄。 跟音樂模唱跟琴聲演唱聆聽思考熟記主題最后一句的旋律 學生通過分析樂句、演唱主題,不僅對樂曲旋律更加熟悉,而且認知了音樂創作手法。(三)欣賞漁歌唱晚 播放樂曲第六段漁舟唱晚,初聽設問:主題旋律較上段是否有變化,結尾句什么特點?2、本段音樂內部情緒是否有變化,如何變化的? (提示:速度,力度和樂器) 3、復聽漁歌唱晚,教師出示譜例,啟發學生進行編創活動。 學生聆聽思考討論回答問題同學們和著音樂看著譜例在空拍處做出捻指的動作。 1、從對比中理解民樂中“換頭和尾”的創作手法,并借此延伸介紹樂曲的曲式結構。2、通過問題的引導,暢談自身對片段內部樂曲情緒變化的直觀感受。3、通過編創活動,學生親身感受到木魚給樂段營造的情緒,加深了學生對于樂曲情緒變化的理解。(四)欣賞欸乃歸舟 播放樂曲第九段欸乃歸舟:1、引導學生跟著音樂一起搖櫓,感受音樂情緒。2、出示樂譜3、講解音樂要素與情緒的關系,啟發學生在學習中總結欣賞樂曲的方法。 1、同學們合著音樂模仿搖櫓2、畫旋律線,在旋律的高低變化中感受音樂情緒3、聆聽中思考 通過自身的參與,學生可以準確的感知樂段速度力度的變化,從而理解樂段表達的音樂情緒和意境。重視藝術鑒賞感知和鑒賞能力的培養。三 課堂小結 1、請學生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音樂的感召下回顧了歷史、體驗了生活。請你們談一談通過今天的學習對于民族音樂你們有什么新的認識?2、希望這一首優美溫婉、盛名享譽國內外的《春江花月夜》能夠引導同學們愛上咱們的中國民族音樂!教學反思板書設計:民族五聲商調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