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螢火蟲》 班級 執教者教學內容: 1、聽:《蟲兒飛》2、唱:《螢火蟲》3、拓展:合唱《螢火蟲》、伊能靜《螢火蟲》教學目標:在聽賞《蟲兒飛》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旋律優美恬靜的意境,能用語言、歌聲、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快樂。2、學唱歌曲《螢火蟲》,學會歌詞和歌譜。繼續感受三拍子韻律,并能用肢體語言表現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的樣子。3、學生專注聆聽音樂,初步感受伴唱、音樂情緒以及藝術表現力,能積極地參與表演。4、通過分組討論,將不同的表演的形式串聯起來,既能回顧歌曲旋律,掌握了技能,又能增加趣味性。教材分析:《蟲兒飛》童聲齊唱是一首非常生動、抒情,充滿童趣的歌曲。旋律起伏有致,極具舞蹈性。以此歌為基礎的“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情境中通過身體動作體驗節奏的特點,并對童聲齊唱演唱形式做出準確的反應。《螢火蟲》童聲齊唱是一首四三拍的歌曲,全曲共三個樂句,當歌曲進行到第二樂句時,實際上已經構成終止,第三樂句具有補充性質。歌曲旋律素材簡潔,第二樂句根據第一樂句以模進等方式發展。“5 6 5 4 3 2 | 1 — — |”的下行旋律較容易掌握,仿佛使人感到螢火蟲一下子來到了眼前,伸手可及。《螢火蟲》伊能靜明亮的曲風加上伊能靜那細膩而又飽含寓意的歌詞,獨特的童音和洪亮的高音首尾呼應,真實的情感和美好的期盼發自心底地流露,使整首歌曲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93年臺灣“世界展望會”的主題曲。2005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嘯,伊能靜在“愛心無國界”演藝界大會演時又再次完整地演唱此曲,希望能就此喚起每一顆愛心,紛紛去溫暖那些受傷人們的內心。學情分析:本單元圍繞“螢火蟲之歌”這一主題展開生動活潑的欣賞、唱歌等音樂活動,小朋友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夏天的自然氣息和美妙意境,激發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初步學會從大自然和音樂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根據自己的想象表現音樂。一年級學生能感受旋律變化與形象變化。難點:在歌曲意境的感染下,通過游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動作。2、培養學生專注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中,并用聲勢表現音樂。教學準備:課件 鋼琴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積累 播放《蟲兒飛》,和學生一起律動進教室 聽音樂,律動,感受歌曲 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開放式導入 一、組織交流1、了解“螢火蟲” 交流并嘗試用各種動作來表現螢火蟲的發光。 在音樂課的律動互動中,既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又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核心過程推進 一、欣賞歌曲1、播放《螢火蟲》范唱提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拍子 (童聲齊唱、3/4)2、播放伴奏,出示歌譜,老師范唱二、學唱歌曲1、指導學生分樂句唱(1)歌譜:指導學生唱譜重點:關注學生音準、節奏、二分音符(2)歌詞:指導學生唱詞 難點:指導學生感受情緒變化并用歌聲表現(3)師單手彈旋律,指導學生完整唱重、難點:關注學生聲音的統一2、師彈伴奏,聆聽學生的歌聲預設:指導學生帶上表情、動作演唱第二遍3、播放伴奏,師生接龍 用手勢示意歌曲的演唱形式邊聽邊思考看譜并用手畫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學唱歌譜學唱歌詞感受情緒變化完整跟鋼琴唱師生接龍 引導學生關注關注音樂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范法,情景導入等教法啟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開放式延伸 一、分組討論、練習1、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表演《螢火蟲》二、播放《螢火蟲》1、師跟范唱加入伴唱2、師指導學生唱伴唱3、組織學生表演三、播放《螢火蟲》——伊能靜1、組織學生安靜聆聽2、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生一起律動感受 分組討論分組展示生生評價生生合作感受歌曲律動表演 拓展環節啟發、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每一個人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充分使他們感受和體驗音樂。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教育。總結 師總結 感受音樂,離開教室 讓學生愉悅的體驗音樂。重建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