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音和鳴(三)——秧歌鑼鼓》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本課教學內容為《八音和鳴(三)》第二課時,第一課時我們已經學習了解了中國傳統民族器樂作品,這節課我們主要來了解中國的秧歌文化,教材中選用了鼓、鈸、鑼等樂器與聲勢動作,讓學生積極參與秧歌文化的學習和感受。教學目標:1、進一步了解鼓、鈸、大鑼、小鑼的音色特點,能積極參與打擊樂器和聲勢練習,進行有關秧歌鑼鼓的活動練習與創編。2、學唱《大秧歌》旋律,了解秧歌舞步“十字步”及要點,在合作中感受東北秧歌的情緒、韻味。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2、打擊樂器:鼓、鈸、大鑼、小鑼;電子琴。教學重難點:感知秧歌文化的特點,運用打擊樂器與聲勢動作,對《大秧歌》進行合奏及表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1 2 3 4 5 - | 5 4 3 2 1 - | i 5 - 0 |3 4 5 – 0 |同學 們 好, 老師 你 好, 唱 歌, 跳 舞,5 4 3 2 3 1 ‖我們 一起 上 課。二、新課導入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猜個謎,這也是這節課上我們要了解的一種民間歌舞形式,大家猜猜是什么?雖是寒冬三九天,男女老少扭得歡。左搖右擺心情爽,逍遙自在賽神仙。同學們,你們猜到了嗎?生回答。(設計意圖:,教師意在由此問題引入本節課)師:對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秧歌鑼鼓的魅力。{出示板書}三、教學過程1.了解中國秧歌文化。師:同學們,有誰知道什么是秧歌?(設計意圖:教師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要地了解秧歌的相關文化,并把握時機引導學生自己確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生:根據自己的所想“暢所欲言”。師概括。(出示幻燈片)師:下面請同學們觀看一個地方秧歌實錄片段。(播放視頻)師:有誰能告訴老師,這段秧歌表演中使用了哪些樂器?生回答。師概括。(出示幻燈片)(設計意圖:通過片段欣賞引入新課教學)2.通過樂器與聲勢動作,感受體驗鑼鼓經的合奏譜。(1)運用打擊樂器與聲勢動作練習鑼鼓經鼓點。①老師示范鼓的節奏練習,帶全體同學用聲勢動作完成鼓(左右手交替拍擊大腿)節奏練習;之后請學生演奏。(板書)②老師示范小鑼的節奏練習,帶全體同學用聲勢動作完成小鑼(右手指拍擊左手掌)節奏練習;之后請學生演奏。(板書)③老師示范鈸的節奏練習,帶全體同學用聲勢動作完成鈸(單擊:手掌平開合擊;悶擊:雙手掌相對拍擊)節奏練習;之后請學生演奏。(板書)④老師示范大鑼的節奏練習,帶全體同學用聲勢動作完成大鑼(雙手拍擊大腿外側)節奏練習;之后請學生演奏或同時讓學生寫出節奏。(板書)(設計意圖:運用“聲勢動作”或“口訣”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及觀察、模仿能力,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熱愛。)(2)鑼鼓經鼓點合奏①聲勢練習學生以四個同學為一小組進行聲勢動作練習。②鼓點合奏四位同學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用打擊樂器合奏鼓點。并請一組學生自己定起始速度,反復敲擊一遍。③即興創編師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即興創編四小節節奏,前提是統一拍速。(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勇于嘗試,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3、學唱《大秧歌》曲調。師:同學們剛才演奏和創編得非常好,可大家再仔細想想,我們平時聽到的民間秧歌除了打擊樂器外,還加入了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大秧歌》)(1)老師彈奏曲調,全體學生隨樂分別用連音和斷音的方式用“啦”模唱,由此體會演唱時帶來的不同情緒感受。(2)東北秧歌的節奏富有變化,大量運用附點音符,因此一定要準確唱出演唱譜中附點與“十六、八”的節奏。(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東北秧歌的典型音調)4、學跳秧歌舞步。(1)老師根據音樂示范基本秧歌舞步——“十字步”。師:秧歌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舞蹈活動,除了用鎖吶和打擊樂器外,還有舞蹈動作來激發情緒,表現靈性和風情。同學們想看老師跳秧歌嗎?生:“想”!(全體學生情緒高漲)師示范。(設計意圖:意在激發學生學習秧歌舞的興趣。)(2)分解動作,學生跟學“十字步”。師:其實老師對于秧歌藝術也是略知一二,剛才老師跳的這段是秧歌舞當中最基本最簡單的一個步子,有誰能告訴大家是什么舞步嗎?生回答:十字步。師:對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試試走“十字步”吧!①“秧歌步”是漢族人在節日慶祝中跳的一種舞蹈形式,以十字步為主,跳出各種不同步伐和花樣。在練習時,先是雙手插腰,“走十字步”。走十字步的步伐,先出第一步左腳踩在2 1 1的位子上,第二步右腳踩在2的位子上,第三步左腳踩在3的位子上,第四步右腳3 4 踩在4的位子上。②十字步走好后,練習雙擺手,(左一次、右一次)一直在身體旁邊擺雙手,答到全身各部位扭動起來。③在走十字步的時候,四步為一組,變動不同的隊形和動作,通過單人扭動、雙人扭動、集體配合扭,達到一起扭起來。④東北秧歌的風格特點師:通過剛才的體驗,大家討論一下東北秧歌的風格是怎樣的?生觀察,討論,分析。最終找到正確答案(風格特點:穩中浪、穩中逗、穩中俏、火爆潑辣、幽默,富有生活氣息。)(①-④設計意圖:進行“東北秧歌”的基本動作的教授與學習,了解基本舞步“十字步”及要點。積極引導、鼓勵、組織學生在肢體動作上感受體驗東北秧歌的情緒、韻味。)四、合作探究師: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到生活中去探索,去研究,去感受和體驗東北秧歌。我們一起來合作這首《大秧歌》。活動要求:全員參與,分工明確,在熟練掌握《大秧歌》旋律的同時,創新形式(打擊樂器的加入、舞蹈動作、演唱演奏等)。(設計意圖:利用積極的語言引導、鼓勵、組織學生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上,進行以《大秧歌》為主題的創編活動。)五、 課堂小結及課后作業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堂課我們了解到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創造出來的,雖然它的初始階段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只要我們不怕失敗,勇于參與,就一定會有所獲得。我們國家有許多寶貴的民族民間藝術,今天我們所學的秧歌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多關注民族民間音樂,因為音樂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課后請同學們根據課本提供的樂譜《大秧歌》用聲勢動作進行小組(四人為一小組)練習,并對我國的民間歌舞活動進行搜集和整理。板書: 八音和鳴(三)— 秧歌鑼鼓2∕4:× × ×××| × × × |×××× ×××| × × × :‖:× × × × | 0 × × | 0 × 0 ×| 0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0 | × × × | × × 0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