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音樂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阿細跳月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1.感受《阿細跳月》的舞曲風格,能夠聽辨出樂曲的主題旋律。 2.能夠在樂曲中辨別民族樂器中吹管樂器、拉弦樂器、彈撥樂器組的樂器音色。 3.體會少數民族文化中的情感和意境,學生有進一步了解少數民族音樂的愿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通過聆聽樂曲,能夠聽辨民族樂器的音色。 2.能夠聽辨主題旋律,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舞曲風格。 教學難點: 1.聽辨主題旋律及出現的次數,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舞曲風格。 2.通過聆聽《阿細跳月》感受樂曲的情緒、速度、力度的變化。教學過程一、感受文化,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好!今天的音樂課,老師想帶領大家去探索一個神奇的少數民族,為什么神奇呢? 他們居住在大山深處;有著傳統的飲食文化;他們熱愛生活、能歌善舞。節慶的時候盛裝打扮,驚艷的服飾蘊含著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他們的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師:你們知道這是哪個少數民族嗎? 師:這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彝族,主要生活在云南、貴州、四川地區,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彝族其中的一個支系:阿細。說阿細人,最有名的就數他們的舞蹈《阿細跳月》,今天的音樂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民樂合奏曲《阿細跳月》。 二、感受樂曲,聽辨主奏樂器 (一)初聽。 師:請同學們欣賞《阿細跳月》的演奏視頻,你們能說出樂曲的主奏樂器嗎? 師:這首由民族管弦樂團演奏的樂曲《阿細跳月》,以熱烈歡騰的情緒,表現了彝族人民月下踏歌,歡慶節日的歡樂場面,它不僅為全國人民所喜愛,更是在80年代被列為世界名曲之一。 (二)認識主奏樂器 師:你們聽出樂曲的主奏樂器了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 【欣賞笛子、二胡、阮+琵琶的演奏視頻】 三、分析樂曲,聽辨主題旋律 (一)再聽。 師:《阿細跳月》這首樂曲節奏明快,但是結構簡單,樂曲的主題旋律是反復出現的,下面讓我們再來聆聽一遍樂曲,找出樂曲的主題旋律。 (二)活動要求: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隨著音樂哼唱主題,也可以模仿演奏樂器。) 四、學唱主題旋律,感受旋律特點 (一)學唱主題音樂。 師:同學們,聽出來了嗎?這是樂曲《阿細跳月》的主題旋律,前面欣賞的樂器,演奏的都是這段主題旋律。下面,讓我們跟隨著琵琶一起唱一唱這段主題旋律,感受一下樂曲的主題音樂是由幾個樂句構成?它們有什么特點? 師:1.我們先放慢速度來跟唱(1.聽 2.范唱) 2.我們加快速度再來一遍。(1.聽 2.范唱), 師:相信同學們已經感受到了,這首樂曲的主題旋律由四個樂句組成,每1小節為1個樂句) (二)分析主題音樂。 師:同學們,通過主題旋律的演唱,你們發現這四個樂句的節奏以及旋律有什么特點嗎? 師:《阿細跳月》這首樂曲節奏為五拍子,這種節拍屬于混合節拍,通常有2+3和3+2兩種類型,《阿細跳月》的節拍屬于3+2的類型,樂曲每小節的節奏完全相同。主題旋律主要由“do、mi、sol”三個音構成旋律骨架。每小節的最后兩拍都是:52 1 或者是52 1(手勢)。這也是《阿細跳月》這首舞曲最大的特點, 五、探索樂曲,感受舞蹈音樂的特點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聆聽與演唱,我們已經感受到《阿細跳月》這首舞曲多次重復了這四個樂句,你們知道,樂曲的主題旋律全曲一共重復了幾次? 下面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記錄主題音樂的出現的次數。 師:樂曲介紹:樂曲的主題旋律一共出現了14次。 【開始】由彈撥樂、鑼鼓輕輕敲奏引子,竹笛領奏出翻騰跳躍的主題,表現了姑娘們多變的舞姿。 【中間】部分進行了移調處理。音樂更加粗狂有力,好似健壯的小伙子跳起了豪放的舞蹈。 【最后】樂曲又回到了原調,速度逐漸加快,笛子領奏后整首樂曲全奏進入了高潮,表現出宏大的舞蹈場面。 六、學跳“跳月舞”基本舞步 師:旋律變化和音樂主題相互映襯,這些都是舞蹈音樂的特點。《阿細跳月》是彝族阿細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下面,讓我們結合著主題旋律的特點,一起來學跳“跳月”的基本舞步吧。(跳月舞的舞蹈特點是以腳為主,它的基本步伐是:換腳跳三步,空中蹬腳兩下,形成五拍的組合。下面讓我們完整的隨著音樂把這組動作表演一遍,注意,可以在心里一邊數拍子,一遍做動作。)【隨舞蹈視頻完整表演】 七、結束語。同學們,今天的音樂課,我們一起欣賞了民樂合奏曲《阿細跳月》,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音樂文化和民族風情,他們熱愛生活,能歌善舞,喜歡用歌舞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追求,他們正等著我們去感受她們的藝術魅力。 今天音樂課就上到這,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