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京調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音樂 五年級下冊 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1.運用聽辨、視唱、模唱、譜例分析等方法體會器樂曲《京調》主題音樂與傳統京劇唱腔的關系,感受器樂曲《京調》中的戲曲元素與京劇韻味兒。 2.對比聽辨出樂曲中兩段不同情緒、風格的主題音樂(主題A、主題B),從音樂要素的角度探究其風格差異形成的原因,體會兩段主題音樂對京劇唱腔特點的繼承與適應器樂曲所做的改編。 3.通過與兩主題風格相適應的京劇身段學習、表演實踐活動,進一步明確器樂曲結構的同時,表現出器樂曲濃郁的京腔京韻。 4.體驗器樂曲《京調》創作所凸顯的“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從而引發對傳統戲曲文化發展、傳承、創新的進一步思考。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聽辨、分析《京調》主題A與傳統京劇《蘇三起解》西皮流水唱腔的關系,體驗器樂曲《京調》中蘊含的京劇韻味兒,培養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熱愛的同時激發其對傳統戲曲文化發展、傳承、創新的進一步思考; 2.聽辨A、B兩主題不同的情緒風格,從音樂要素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二者所采用的京劇元素,進一步體驗作品京劇韻味兒。 教學難點: 1.運用聽辨、視唱、譜例分析等方法分析、體驗、探索器樂曲《京調》主題音樂對京劇唱腔特點的繼承與適應器樂曲所做的改編。 2.通過模唱京劇元素的主題音樂、模仿京劇角色身段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進一步明確器樂曲結構的同時,表現出器樂曲濃郁的京腔京韻。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體驗京腔京韻,講解京劇西皮流水 1.欣賞傳統京劇《蘇三起解》西皮流水唱段 2.師生模唱前兩句加深主題旋律素材記憶,體驗京劇西皮流水唱腔韻味(教師提示小嗓發聲、字正腔圓與歸韻咬字、上口字“街”的發音、1/4拍、速度稍快、“離”字小嗖演唱技巧等。) 3.師生總結京劇西皮流水在速度、節拍、情緒三方面的特點。 二、聆聽器樂曲主題A,分析其與京劇西皮流水的關系,體驗器樂曲京腔京韻 4.聆聽器樂作品主題A,設問:主奏樂器是什么?器樂作品主題A與京劇《蘇三起解》西皮流水唱段有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從曲調、情緒、創作手法三方面思考 ①生:“曲調與西皮流水基本相同”——課件展示樂譜,師生打拍子視唱主題A與《蘇三起解》西皮流水唱段前兩句樂譜,再次驗證了器樂曲《京調》主題A的旋律框架取材于傳統京劇《蘇三起解》西皮流水唱段。 ②“情緒與《蘇三起解》唱段的悲憤之情不太一樣,主題A在笛子嘹亮音色的演繹下聽起來活潑、熱情。” ③譜例分析:觀察樂譜分析主題A紅色圈中的音符數量與節奏有什么特點? 結論:相比《蘇三起解》,主題A采用民間音樂常用的十六分音符“加花”的手法使旋律更加流暢、具有歌唱性,增強了樂曲活潑、俏皮的風格。” 三、聆聽全曲,聽辨A、B兩主題不同的情緒風格,從音樂要素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二者所采用的京劇元素),進一步體驗作品京劇韻味兒 5.完整聆聽器樂曲《京調》 設問:主題A出現了幾次?“兩個主題A、B的情緒有什么不同?速度一致嗎? 生:“主題A出現了三次······相對于活潑熱情的主題A,主題顯得B更抒情優美。雖然主題B聽起來速度好像變慢了,但通過打拍子仔細聽辨,我認為兩主題穩定拍的速度其實是一致的。” 6.思考“為什么明明速度相同,卻產生主題B變慢的錯覺?分析譜例,思考兩樂段的節奏與音符的使用有什么特點?” “主題A音符更密集、節奏緊湊,主題B多使用長音,營造出抒情的效果。” 7.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兩主題不同的情緒風格表現是由于二者分別取材于不同的京劇唱腔:不同于主題A采用京劇西皮流水的旋律素材,主題B旋律素材來源于京劇西皮原板。鼓勵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欣賞西皮原板唱段(以傳統京劇《打漁殺家》“老爹爹清晨起來前去出首”為例),以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總結出京劇西皮原板的特點以及其與主題B的關系,采用今天練習過的譜例分析法繼續探索。 四、戲曲沙龍活動——身段表演,體現樂曲結構,表現樂曲京腔京韻 8.教師設計與兩主題風格相適應的京劇身段兒動作,播放教師身段示范與教學視頻:視頻1蘭花掌組合(與主題A配合表演);視頻2拉山膀組合(與主題B配合表演)。 請同學們按下暫停鍵,跟著教學視頻反復練習幾次。 9.再次聆聽全曲,同學們跟著視頻中兩組學生的示范展示,一邊模唱樂曲主題一邊按照與樂曲結構相匹配出現的小動畫,分樂段做身段表演,進一步明確器樂曲結構的同時,表現出器樂曲濃郁的京腔京韻。 五、小結:對傳統戲曲文化發展、傳承、創新的新思考 “今天我們聆聽的器樂作品“京調”是我國作曲家顧冠仁先生以傳統京劇西皮流水、西皮原板唱腔與京劇武場伴奏鑼鼓經為素材、采用現代音樂創作技法、西方音樂曲式相結合創作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短小精悍、別具一格,頗有京腔京韻。這樣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無疑不是為我國傳統的音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傳統音樂以全新的生命力,這何嘗不是對傳統戲曲文化的一種新的傳承與創新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