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五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清晨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音樂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1.能用明亮的聲音、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認識反復記號,能夠在演唱歌曲時按反復記號準確演唱。 3.區別歌曲兩個不同樂段的情緒,通過律動感受歌曲的曲式結構。 4.能體驗和表現清晨生機盎然的歡樂情景,懂得珍惜美好時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認識反復記號。 初步了解歌曲的曲式結構。 教學難點:用有控制的聲音表現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律動導入 1.手勢舞律動導入 師:同學們,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律動起來,喚醒沉睡的身體,迎接美好的一天吧!(播放《清晨》手勢舞示范視頻) 2.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來學一首中國臺灣的校園歌曲《清晨》(板書課題)。 二、聆聽全曲,感受樂段 1.初聽歌曲,感受不同樂段的情緒 師:聆聽歌曲,根據老師的動作提示思考歌曲有幾個不同的樂段?情緒有什么不一樣?(播放教師簡單律動視頻) 師:A段給我們一種歡快活潑的感覺,它的節奏相對來說比較緊密。而B段的旋律更加優美抒情,節奏是舒緩的。 2.復聽歌曲,了解樂曲結構,認識反復記號 師:模仿老師的動作,再來聽一聽,想想AB段出現的順序是怎樣的?(課件播放) 師:歌曲的結構是A+B+A’,我們把它稱為帶再現的三段體。 認識從頭反復記號D.C,表示從頭開始反復,直到Fine記號結束。 三、探秘圖譜,體驗演唱 畫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播放圖譜視頻) 模唱A樂段旋律。讓我們跟著琴聲用“LA”模唱A樂段,感受清晨的輕松愉悅。間奏停兩拍,用動作提示。 師:三、四樂句和一二樂句一對比,你有什么發現? 師:這種創作手法叫做“同頭換尾”,一三樂句是一模一樣的,二四樂句只有最后一個音不同。用柯爾文手勢帶唱最后一個不同的音: 3.模唱B樂段旋律。跟琴聲用“WU”模唱B樂段,仿佛清晨的微風拂面。換氣的位置,旋律同頭異尾,唱區別的三小節: 4.跟琴聲與老師接龍唱歌詞。注意看好反復記號,演唱的順序。 四、拓展欣賞,聆聽合唱 欣賞合唱版《清晨》 五、總結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