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進行曲》教科書 書 名:人音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單元主題及主要內容分析本單元以“音樂會”為主題,選取了手風琴曲《進行曲》、口琴曲《男生賈里新傳》主題曲和木吉他曲《船歌》三首聆聽曲目以及兩首學唱歌曲《我是小音樂家》和《嘹亮歌聲》。通過對比聆聽和演唱美妙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分辨出旋律和情緒的不同,以及樂器的演奏方法及動作,在音樂活動中體驗當小音樂家的情趣,讓學生感受每首樂曲的旋律特點及表達情緒的同時,也為第七冊學習旋律進行的知識積累一定的感性經驗。 本單元圍繞“音樂會”這個主題,通過不同樂曲的對比聆聽,引導學生了解樂器的演奏常識,通過對演奏樂器的動作模仿,激發學生對樂器的喜愛;通過表演唱、輪唱、二聲部合唱、打擊樂器伴奏、創編歌詞或旋律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了一次小小音樂家,體驗到了音樂表演和音樂創作的樂趣,在“音樂會”中盡情享受音樂的美好和快樂!單元設計說明“新課標”倡導教師應善于創設能夠誘發、驅動和支持學習者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促進教學預期目標的有效實踐。 本單元有五首音樂:手風琴曲《進行曲》、口琴曲《男生賈里新傳》主題曲、木吉他曲《船歌》、歌曲《我是小音樂家》和《嘹亮歌聲》。通過整體考量,我設計了四個課時:第1課時:聆聽手風琴曲《進行曲》;“編創與活動”。第2課時:聆聽口琴曲《男生賈里新傳》主題曲;聆聽木吉他曲《船歌》。第3課時:學唱歌曲《我是小音樂家》; 聆聽手風琴曲《進行曲》。第3課時: 學唱歌曲《嘹亮歌聲》;“知識與技能”。課時里的內容相輔相成。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演唱、欣賞和創編等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樂曲的旋律特點和表達情緒,并引到理解音樂旋律線條的體驗中。用生活經驗輔助音樂經驗的積累,激發學生對樂器的喜愛,引導學生投入音樂藝術實踐,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感受和體驗蘊含于音樂中的形式美和豐富的情感。單元目標審美感知 藝術表現 文化理解 創意實踐1.聆聽三首樂曲,在音樂實踐中體會節奏、速度、力度等變化對音樂表現所起的作用,能分辨出旋律和情緒的不同。 2.在聆聽和演唱中,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體驗音樂表演和音樂創作的樂趣,在“音樂會”中盡情享受音樂的美好和快樂。 能用自然優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根據歌曲的情緒和內容加入表演。聆聽三首樂曲在旋律上的特點,通過體態律動、圖譜、手勢等形象化的手段體驗旋律的進行,感受各自的旋律特點以及情緒表達,隨樂曲模仿演奏,了解樂器常識,激發學生對樂器的喜愛。在演唱、編創等實踐活動中,正確表現及運用。 感受并體驗三首樂曲所帶來的不同國家地區的音樂情緒及樂曲風格。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理解世界音樂的多樣性,開闊文化視野,尊重不同國家的音樂文化風格。 1.選擇能夠表現音樂作品形象與情景的打擊樂器、表演動作等進行創造性表演。為歌曲創編歌詞,在音樂活動中體驗當小音樂家的樂趣。 2.通過探索、聆聽、模唱等形式,初步體驗二聲部合作演唱,感受合唱魅力。單元整體教學思路課時安排 學習主題 學習內容第一課時 聆聽《進行曲》; 創編與活動 俄羅斯的進行曲 聆聽俄羅斯手風琴曲《進行曲》,通過線狀、點狀旋律線以及行進步伐和舞蹈動作來感受音樂的特點,用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伴奏。 完整聆聽《進行曲》,感受俄羅斯音樂的情緒和曲風,并用畫旋律線和動作的方式感受音樂特點。第二課時 聆聽《男生賈里新傳》主題曲; 聆聽《船歌》 乘著音樂去旅行 對比聆聽口琴曲《男生賈里新傳》主題曲和木吉他曲《船歌》,通過尋找美妙音樂的奇妙旅行的情景模擬下,利用律動、樂曲圖譜等多種方式感受不同國家地區音樂的情緒及樂曲風格,感受樂曲中的節拍感,并能聆聽判斷出主題樂段。第三課時 演唱《我是小音樂家》; 聆聽《進行曲》 我是小小音樂家 通過復習聆聽《進行曲》,沿用進行曲的情境創設為主線,運用體態律動感受樂曲《我是小音樂家》。 能用明亮的音色和活潑歡快的歌聲演唱《我是小音樂家》,并能根據歌曲的情緒與內容加入表演動作,對樂曲進行創編歌詞。第四課時 演唱《嘹亮歌聲》; “知識與技能” 歌聲嘹亮 學習演唱《嘹亮歌聲》,能在演唱中控制好力度和氣息,做到聲音和諧,情感真摯。 能通過探索、聆聽、模唱等多種方式建立三度音程聽覺感,并能學習合作演唱,感受合唱的魅力。教學重難點分析《進行曲》是選自于人音版三年級下冊第5課“音樂會”中的一節聆聽欣賞課,這是一首手風琴獨奏曲,樂曲充分發揮了手風琴音色和演奏的特點,節奏時而舒展時而跳躍,情緒明快熱情,具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這首樂曲為復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為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旋律輕快流暢,第二主題情緒激昂歡快。第二部分旋律平緩舒展,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的兩個主題,最后在歡快熱烈地氣氛中結束本曲。這首樂曲以音程跨度比較大的跳進為主,旋律進行以密集的上行為主,為小學階段學習旋律進行的知識積累一定的感性經驗。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隨著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的擴展,他們的體驗感受與探索創作的活動能力增強,在音樂欣賞的能力上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能夠分辨音樂中情緒和節奏的變化,也能運用肢體語言對音樂進行表達。《進行曲》是一首復三部曲式,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借助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整合文本、聲音、圖像、圖片、視頻,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情境,設計、運用旋律線、圖譜圖示、聲勢律動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多層次、多領域的感受音樂,培養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學目標1.聆聽《進行曲》,體驗俄羅斯音樂風格特點,開闊欣賞視野,感受樂曲歡快激昂的情緒。 2.認識手風琴,感受、聽辨它的音色,能隨樂曲進行聲勢律動。 3.在聽、唱、奏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并表現《進行曲》的三段主題音樂情緒變化和音樂形象,并為樂曲主題排列順序。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聆聽《進行曲》,體驗俄羅斯音樂風格特點,開闊欣賞視野,感受樂曲歡快激昂的情緒。 教學難點: 在聽、唱、奏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并表現《進行曲》的三段主題音樂情緒變化和音樂形象,并為樂曲主題排列順序。教學過程一、課前導入教師活動 播放具有進行曲風格的樂曲《玩具兵進行曲》。 對進行曲特點進行歸納總結。 對比聆聽《進行曲》和《圓舞曲》。 學生活動 聆聽進行曲風格樂曲,感受并選擇適合展現樂曲風格的動作。 對進行曲特點進行探究。 對比聆聽,判斷和鞏固進行曲特點。設計意圖:利用聽辨導入,觸發聽覺思維,再通過動作初步感受進行曲特點,歸納總結,在對比聆聽中判斷和鞏固其特點。二、慶典之景教師活動 聆聽主題旋律。 簡述手風琴特點。 學生活動 思考主題旋律的風格特點。 了解手風琴特點。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音樂的地區風格特點,聽辨出該樂曲風格下的演奏樂器,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想象力。三、慶典之趣教師活動 聆聽A主題旋律。 復聽A主題旋律并畫旋律線。 三聽A主題旋律用La哼唱。 再聽A主題旋律并填詞跟唱。 聆聽B主題旋律。 再聽B主題旋律并踏步行進。 三聽B主題旋律對比感受兩種風格旋律線。 四聽B主題旋律并畫旋律線。 復聽B主題旋律并用杯子伴奏。 聆聽C主題旋律。 再聽C主題旋律并畫旋律線。 學跳俄羅斯舞步并隨音樂跳舞。 學生活動 聆聽A主題旋律,感受歡快流暢的情緒 復聽A主題旋律學畫旋律線。 三聽A主題旋律用La哼唱。 再聽A主題旋律填詞跟唱,快速記憶主題。 聆聽B主題旋律,感受激昂歡快的情緒。 再聽B主題選用踏步行進。 三聽B主題旋律觀看對比兩種風格旋律線,感受不同旋律線的情緒表達。 四聽B主題旋律并學習用拍手畫旋律線。 復聽B主題旋律線并用杯子為其伴奏。 聆聽C主題旋律,感受平緩舒展的情緒。 再聽C主題旋律學畫旋律線。 學習俄羅斯舞步并隨音樂跳舞。設計意圖:通過不同主題的聆聽與不同形式的旋律線繪畫,感受每段旋律的風格特點,在不同旋律當中選擇不同的動作演繹旋律,達到對旋律特點的理解和記憶,在情境中達到完整聆聽全曲,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四、享樂紅帆教師活動 完整聆聽全曲。 課堂小結。 學生活動 完整聆聽樂曲,聽辨ABC三段主題旋律出現順序并填空。設計意圖:通過完整聆聽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在聽、唱、奏等音樂活動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并表現《進行曲》的三段主題音樂情緒變化和音樂形象,并為樂曲主題排列順序。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選擇自己最喜歡一項完成 A聆聽全曲,對主題旋律出現順序進行排序 B聆聽并了解一首具有中國特色風格的進行曲特色學習資源分析與技術手段應用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前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迅速融入到情境中來,通過情景主線逐步展開教學,使學生參與到其中,樂教于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結合本節課的學情和教學目標,采用了符合三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動作與圖譜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圖形和線條感受樂曲旋律的走向,不同的動作感受樂曲的節奏與情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又有趣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3、在制作圖形譜的時候結合創設的情景,選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來設定圖形譜的畫面,再根據不同的節奏來繪制人物的行進路線,通過聽覺和視覺同時感受,加深學生對旋律的走線和節奏的深刻印象。教學反思與改進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的深化實施階段,如何讓小學音樂教學更加的符合學生素質發展的需求,是教師和社會所關心的問題,而構建有效教學課堂也是新課改教學理念下的一種追求教學價值的教學實踐模式。 為培養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升,夯實學生后期的學習基礎,我設置了音樂游戲來激發學生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增強學生的理解;有效利用視聽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音樂欣賞中提升對情感的體驗,在聆聽音樂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習興趣,提升對音樂的理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做到“以情動人、以樂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