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我與社會》教案一、核心素養責任意識: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培養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的責 任感。法治觀念:學生應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學會依法行事,維護社會公正。使他 們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學會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道德修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提升人文素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促進社 會和諧。二、教材分析《我與社會》是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圍繞學生與社會的關系展開。教材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的基本構成、社會的運行規則以及個 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同時,教材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公民意識,使他們能夠在 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和參與。三、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然而,他們對社會事務的認識和了解還相對有限,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和法治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 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水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 性 。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到個人不能脫離社會獨立存在,以及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 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感受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了解社會生活的多樣性。(二)教學難點:深入理解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 知識,提高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的能力。此外,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以及如 何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五、教學過程【導入】觀看視頻“中國24小時”“中國24小時”展現的內容是什么 說明我們的社會生活 是怎樣的 學生:我們的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自主預習】1. 我們的社會生活是什么樣的 2. 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3.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社會關系的類別【情景探究】中學生李華的暑假生活情景一:暑假里,李華所在學校組織了“關注家鄉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研學旅行, 李華和同學們一道參觀了新農村建設和鄉鎮企業。情景二:暑假里,李華跟同學一起去社區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機,并幫助打掃衛生, 改善環境。情景三:暑假里,李華和家人們一起在電視里觀看了天安門廣場上升旗儀式和慶祝中國共產黨 成立100周年大會,并交流了感想。情景四:暑假里,李華打開電腦瀏覽當天發生的重大新聞,特別是各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情況。 思考: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了解社會生活 學生:參加夏令營,結交朋友、讀書看報、參觀博物館、收看電視新聞、參加社會實踐 思考:你還能列舉出哪些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 學生: …教師:走進農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來到工廠,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 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探究一】暑假里,哪些事情讓你印象深刻,你都與哪些人打過交道 思考:參加這些活動有什么意義 學生:……教師: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 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 【探究二】新聞鏈接:訪問量超250萬次!這份“救援文檔”為何刷屏 文檔創建第1個小時錄入、核實求助信息,第3個小時求助者越來越多,第6個小時首個 “成功救援”出現。文檔自7月21日21點創建,24小時之內,已經被大家更新至第270多版,訪問量已達250 多萬次。文檔創建者名叫李睿,是一名河南籍大學生,她說,當時看到河南汛情,想為家鄉做點事,就和30多名同學整理了這份文檔。 思考:李睿的做法給我們哪些啟示 學生: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的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 為之分憂。知識小結:①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 受越來越豐富。 (個人)②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 (社區)③ 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國家)【探究三】我們在世界中并非子然一身,而是與無數的人共享同一個世界“一個人要想離開社會而生存,那正像人拔著自己的頭發想離開地球一樣的不可能。”——魯 迅“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 克思思考:我們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學生: …教師: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 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探究三】P5思考:在社會關系中,一個人的身份是確定的嗎 同一個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身份 想想自己參與了哪些社會關系,在這些關系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學生:例如,我們是父母的子女;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 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祖國大家庭中,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教師: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相關鏈接】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社會關系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建立的 基礎不同,可以分為血緣關系:因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等。地緣關系:由于地域上的鄰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關系。如同鄉、鄰居等。業緣關系: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學、同事等。知識小結: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怎樣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社會關系構成了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關系。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六、課堂小結(我們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感受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生活的意義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我與社會)七、課堂檢測1.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下列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不恰當的是 ( )A、去農村體驗勞動的艱辛 B 、關在家里憑空想象C、上網看新聞D、參加夏令營活動2.如果說社會是張網,那么我們每個人都是()A.網上的一個結點 B. 漏網之魚C.互不相干的個體 D 一條線3.接種疫苗是對抗疫情最有效的手段。接種疫苗既是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保護他人,也是在 為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做貢獻。由此可見()A.我們的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 B.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C.個人可以脫離社會獨立存在 D. 人的身份在社會關系中確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