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調研試卷1.(2023八上·義烏月考)《這才是晚清》記述:“歷史不因大清帝國孤傲和拒絕改變進程,鴉片戰爭使中國遭遇千年未遇的大變局。”材料中的“大變局”指:(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2.(2023八上·義烏月考)太平天國在這里留下印記,中華民國的歷史從這里開始,日軍的暴行在這里警鐘長鳴。“這里”是指:( )A.武漢 B.南京 C.沈陽 D.上海3.(2023八上·義烏月考)“北地終招八國兵,金城坐被聯軍毀。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換奴顏事洋鬼。”詩句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包括:( )①火燒圓明園②義和團運動③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④《辛丑條約》的簽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3八上·義烏月考)在20世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組織中,孫中山領導的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A.同盟會 B.國民黨 C.興中會 D.共產黨5.(2023八上·義烏月考)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下列對其竊取過程的史實,表述不正確的是:( )A.袁世凱威逼清帝退位 B.袁世凱在北京就職C.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 D.臨時政府遷往北京6.(2023八上·義烏月考)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B.一次反帝愛國運動C.一次反帝愛國的學生運動 D.一次維新改革運動7.(2023八上·義烏月考)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上述口號所體現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民主 B.科學 C.愛國 D.進步8.(2023八上·義烏月考)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雜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風云人物——吳佩孚,他是出現在《時代》雜志封面上的第一個中國人。但兩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了。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南昌起義 D.北伐戰爭9.(2023八上·義烏月考)1927年,一聲槍響掀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的大幕,開啟了創建人民軍隊的時期。中國共產黨走上了一條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與上述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 B.汀泗橋戰役 C.秋收起義 D.井岡山會師10.(2023八上·義烏月考)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五個創造性”總結毛澤東在黨的歷史上所做的重要貢獻,強調毛澤東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這里的“中國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領導農村C.城市武裝起義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1.(2023八上·義烏月考)“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婁山關前鷹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轉折點是指:( )A.四渡赤水 B.遵義會議的召開C.三大主力會師 D.飛奪瀘定橋12.(2023八上·義烏月考)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壯的,多少烈士用鮮血鑄成的鋼鐵意志,一場場廝殺,一座座豐碑。一時間沒有了軍閥割據,沒有了黨派爭端,只有民族榮辱和國家興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戰爭:(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C.北伐戰爭 D.抗日戰爭13.(2023八上·義烏月考) 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圖片所示歷史事件,能夠體現這一優良傳統的是:( )A.武昌起義B.南昌起義C.盧溝橋抗擊日軍D.占領“總統府”14.(2023八上·義烏月考)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①盧溝橋事變②西安事變③九一八事變④南京大屠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15.(2023八上·義烏月考)根據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斷這一歷史事件是:( )戰役時間 指揮者 消滅日軍 所屬戰場 重大意義1938年春 李宗仁 一萬多人 國民黨正面戰場 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A.臺兒莊戰役 B.徐州會戰 C.百團大戰 D.淮海戰役16.(2023八上·義烏月考)1945年,為了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和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基礎,我黨特制定了政治路線。這一路線制定于( )A.中共一大 B.五四運動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17.(2023八上·義烏月考) 下列有關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社會形勢的說法,錯誤的是:( )A.美國政府積極促進中國國內和平B.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早就制定了發動內戰的方針C.廣大人民迫切期望國內和平D.中共希望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18.(2023八上·義烏月考)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以下內容屬于大綱規定的有( )①減租減息政策②實行耕者有其田③沒收地主的土地④有田同耕,有飯同食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9.(2023八上·義烏月考) 在解放戰爭中,長江以北中下游地區獲得解放是在( )A.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后 B.遼沈戰役勝利后C.淮海戰役勝利后 D.平津戰役勝利后20.(2023八上·義烏月考)劉伯承與鄧小平被稱為戰場上的“最佳拍檔”,他們共同指揮的著名戰役有:( )①挺進大別山②遼沈戰役③淮海戰役④平津戰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1.(2023八上·義烏月考)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看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的人物在1936年發動了哪一事件?這一事件在當時的中國有什么重大意義?(2)圖二中的“彭大將軍”正在指揮哪一次重大戰役?這次戰役有什么意義?(3)請說出圖一和圖二兩幅圖反映的史實與圖三情景之間的關系。22.(2023八上·義烏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文獻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澤東打趣地說:“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值得!”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三個勝仗”指的是什么?毛澤東所說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戰役?此戰役促使了“一個城市的解放,一個政權的垮臺”,請你說出這個城市的名字以及這個政權的名稱。(3)除了西柏坡之外,中國共產黨紅色革命的圣地還有?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A、鴉片戰爭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正確;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甲午中日戰爭,B錯誤;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C錯誤;D、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發生于1840-1842年,發動者是英國。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變中國為英國等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戰爭性質都是侵略性的非正義的殖民掠奪戰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的都城在南京;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在隨后的六周內,屠殺中國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達30萬人以上。所以題干中的“這里”指的是南京。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發生在南京的近代史事件。南京在近代史上經歷了多次重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1842年 ,中英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 ,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標志著中華民國的開始。 1937年12月 ,日本攻占南京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殺,這是近代史上最為慘絕人寰的事件之一,導致大量平民和戰俘被殺害。 1949年4月 ,渡江戰役解放軍一舉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3.【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詩句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包括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 這句詩描繪了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城,義和團運動未能阻止列強侵華的腳步,最終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洋人的朝廷,②③④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到火燒圓明園,①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指1900年5月28日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 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4.【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制定了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闡發為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同盟會的地位。 中國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由 孫中山領導和組織,是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5.【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A、在袁世凱 “逼宮”下,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清帝的退位沒有意味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A錯誤;B、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表明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故B項正確;C、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是在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為實現獨裁復辟解散國會,屬于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C正確;D、1912年4 月 1 日 ,孫中山正式卸去臨時大總統職務,隨后,臨時參議院議決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就此被袁世凱竊取,故D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 袁世凱竊取 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關鍵步驟 首先,袁世凱通過武力壓迫和輿論造勢,成功迫使 清帝退位,并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下,獲得了 臨時參議院的選舉,成為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2 具體來說,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逼迫清帝退位。隨后,在2月13日, 孫中山辭職,并在2月15日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下,袁世凱加緊“逼宮”,最終在3月10日在 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思想解放運動,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7.【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五四運動口號中的“爭國權”“除國賊”“還青島”等都體現了學生的愛國精神,C正確,材料當中沒有體現民主、科學和進步的精神,AB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 五四運動的精神主要表現為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中的青年們以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情懷,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態度,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8.【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A、辛亥革命爆發于1911年,主要對象是清政府,故A不符合題意;B、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斗爭的結果是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的“和約”上簽字,故B不符合題意;C、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主要對象是國民黨反動統治,故C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雜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風云人物——吳佩孚”“兩年后,他就迅速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了”,可知與北伐戰爭有關,1926年,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革命對象主要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北伐戰爭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爭的意義。1926年,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目標直指北洋軍閥的三大勢力: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在北伐軍的強大攻勢下,北洋軍閥的軍隊節節敗退。經過兩年的激戰,北伐軍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張作霖的軍隊。9.【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因此材料當中的事件是南昌起義,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相關知識。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0.【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毛澤東在革命時期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進程中的難題,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發展道路。其基本內容是革命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依托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后奪取全國勝利。11.【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1935年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題干中革命“新途”的轉折點是指遵義會議的召開, 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遵義會議的意義。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之一,其主要意義包括: 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12.【答案】D【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爆發,1937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公布了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兩黨正式合作,內部矛盾放下,只有了民族榮辱和國家興亡,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相關知識。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 ,共14年抗戰。13.【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A、武昌起義和抵御外來侵略沒有關系,A錯誤;B、南昌起義是國共對峙,和外來侵略沒有關系,B正確;C、盧溝橋 體現了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C正確;D、占領總統府體現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抗擊外來侵略沒有關系,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 抗戰精神 是 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它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抗戰精神的核心內容包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 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 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 英雄氣概,以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 必勝信念。這種精神不僅體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抗爭,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14.【答案】C【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解析】【分析】 盧溝橋事變,又稱 七七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 北平(今北京)西南盧溝橋的軍事沖突;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的9月18日;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的12月,因此按照時間排序,正確的順序是③②①④,C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抗戰時期重要事件的時間識記。抗戰時期,中國經歷了多次重要的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這些事件對中國的抗戰歷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溝段并進攻北大營,標志著日本對東北的武裝侵略開始。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后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成為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和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開始的大規模屠殺,造成大量平民和被俘軍人死亡。15.【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表格當中戰役的時間是1938年,指揮者是李宗仁,意義是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可知這是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的正面作戰,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臺兒莊戰役相關知識。臺兒莊戰役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16.【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七大制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為了建立新中國,當時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是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大會擬定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綱領,提出了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宏偉任務,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中共七大的內容。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七大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此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17.【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A、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美國政府沒有積極促進中國的國內和平,A錯誤;B、抗戰勝利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早就制定了發動內戰的方針,B正確;C、抗日戰爭之后經過多年的戰爭, 廣大人民迫切期望國內和平,C正確;D、為了順應民心,抗戰勝利后,中共希望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D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社會形勢。國民黨統治集團堅持獨裁統治和內戰方針,試圖維持其獨裁政權,這與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國際政治格局中,美國試圖通過扶植蔣介石政府來控制中國,而蘇聯則從自身戰略利益出發,對國共兩黨采取了不同的態度 。18.【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 ,將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③正確;減租減息政策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政策,①錯誤;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天朝田畝制度》 的內容,④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內容,規定徹底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規定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規定保護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規定設立人民法庭。19.【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 長江以北中下游地區獲得解放是在淮海戰役勝利后。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在這場戰役中,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聯合行動,以徐州為中心,進行了激烈的戰斗。最終,淮海戰役的勝利使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后續的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淮海戰役的意義。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它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精銳部隊基本被殲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 20.【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①挺近大別山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共同指揮的戰役,①正確;②遼沈戰役的指揮官包括林彪、羅榮桓和廖耀湘,②不符合題意;③淮海戰役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共同指揮的戰役,③正確;④平津戰役總指揮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時期著名戰役的指揮官。遼沈戰役我軍的主要指揮官是林彪和羅榮桓,以及副手劉亞樓。淮海戰役我軍的主要指揮官有四個人,分別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平津戰役我軍的主要指揮者包括林彪、羅榮桓以及聶榮臻三人。21.【答案】(1)事件: 西安事變意義: 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戰役: 百團大戰意義: 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3)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根據圖1可知,圖1的人物是張學良,張學良在1936年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由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 張學良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 楊虎城在西安發動,目的是“停止剿共,聯共抗日”。這一事件最終以 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建議,并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2)根據圖2顯示的場景可知,此時彭大將軍-彭德懷將軍正在指揮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的進攻勢頭,在百團大戰之前,日軍已經占領了中國的許多城市和地區,給中國軍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通過這場戰役,中國軍隊成功地打擊了日軍的進攻勢頭,迫使他們撤退并重新調整戰略。(3)圖三描繪的是抗日戰爭的勝利,張學良代表國民黨體現了抗戰時期的國民黨正面對戰,彭德懷代表共產黨,體現了敵后戰場, 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點評】正面戰場通過大規模的作戰吸引了大量日軍,為敵后戰場的開辟和 游擊戰爭的開展創造了條件。反之,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和局部反攻也支持了正面戰場的作戰,減輕了其軍事壓力。 正面戰場在戰略防御階段是主戰場,有效地牽制了日軍,迫使日軍分散兵力,從而為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提供了空間。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則從后方瓦解了敵人的意志,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22.【答案】(1)“三個勝仗” 遼沈戰役 、 淮海戰役 、 平津戰役 。“值得”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2)戰役 渡江戰役 , 城市 南京 ,政權 國民黨反動統治 。(3)“革命圣地”: 瑞金 、 延安【知識點】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三大戰役發生在西柏坡時期,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因此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得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2)百萬雄師過大江是渡江戰役,渡江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巨大的強渡江河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基本完結,南京的解放更是象征著國民黨政權的土崩瓦解。這次戰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基礎,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3)中國五大革命圣地分別是浙江省的嘉興,江西省的井岡山、貴州省的遵義、陜西省的延安、河北省的西柏坡。【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役。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1947年7月,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1 / 1浙江省金華市義烏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調研試卷1.(2023八上·義烏月考)《這才是晚清》記述:“歷史不因大清帝國孤傲和拒絕改變進程,鴉片戰爭使中國遭遇千年未遇的大變局。”材料中的“大變局”指:(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A、鴉片戰爭使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正確;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是甲午中日戰爭,B錯誤;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C錯誤;D、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發生于1840-1842年,發動者是英國。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變中國為英國等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戰爭性質都是侵略性的非正義的殖民掠奪戰爭。1842年清政府戰敗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2023八上·義烏月考)太平天國在這里留下印記,中華民國的歷史從這里開始,日軍的暴行在這里警鐘長鳴。“這里”是指:( )A.武漢 B.南京 C.沈陽 D.上海【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的都城在南京;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在隨后的六周內,屠殺中國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達30萬人以上。所以題干中的“這里”指的是南京。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發生在南京的近代史事件。南京在近代史上經歷了多次重大事件,其中一些事件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1842年 ,中英在南京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 ,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標志著中華民國的開始。 1937年12月 ,日本攻占南京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殺,這是近代史上最為慘絕人寰的事件之一,導致大量平民和戰俘被殺害。 1949年4月 ,渡江戰役解放軍一舉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的垮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3.(2023八上·義烏月考)“北地終招八國兵,金城坐被聯軍毀。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換奴顏事洋鬼。”詩句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包括:( )①火燒圓明園②義和團運動③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④《辛丑條約》的簽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詩句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包括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 這句詩描繪了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城,義和團運動未能阻止列強侵華的腳步,最終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洋人的朝廷,②③④正確,材料中未涉及到火燒圓明園,①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指1900年5月28日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 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4.(2023八上·義烏月考)在20世紀初出現的資產階級革命組織中,孫中山領導的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A.同盟會 B.國民黨 C.興中會 D.共產黨【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制定了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后闡發為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同盟會的地位。 中國同盟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成立于1905年8月20日,由 孫中山領導和組織,是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5.(2023八上·義烏月考)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下列對其竊取過程的史實,表述不正確的是:( )A.袁世凱威逼清帝退位 B.袁世凱在北京就職C.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 D.臨時政府遷往北京【答案】A【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A、在袁世凱 “逼宮”下,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清帝的退位沒有意味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A錯誤;B、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表明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故B項正確;C、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是在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為實現獨裁復辟解散國會,屬于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C正確;D、1912年4 月 1 日 ,孫中山正式卸去臨時大總統職務,隨后,臨時參議院議決將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就此被袁世凱竊取,故D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 袁世凱竊取 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關鍵步驟 首先,袁世凱通過武力壓迫和輿論造勢,成功迫使 清帝退位,并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下,獲得了 臨時參議院的選舉,成為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2 具體來說,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逼迫清帝退位。隨后,在2月13日, 孫中山辭職,并在2月15日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支持下,袁世凱加緊“逼宮”,最終在3月10日在 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2023八上·義烏月考)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B.一次反帝愛國運動C.一次反帝愛國的學生運動 D.一次維新改革運動【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思想解放運動,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全面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7.(2023八上·義烏月考)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上述口號所體現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A.民主 B.科學 C.愛國 D.進步【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五四運動口號中的“爭國權”“除國賊”“還青島”等都體現了學生的愛國精神,C正確,材料當中沒有體現民主、科學和進步的精神,AB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 五四運動的精神主要表現為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中的青年們以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情懷,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態度,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8.(2023八上·義烏月考)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雜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風云人物——吳佩孚,他是出現在《時代》雜志封面上的第一個中國人。但兩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了。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 C.南昌起義 D.北伐戰爭【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A、辛亥革命爆發于1911年,主要對象是清政府,故A不符合題意;B、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斗爭的結果是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三個賣國賊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的“和約”上簽字,故B不符合題意;C、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主要對象是國民黨反動統治,故C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1924年9月8日,美國《時代》雜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風云人物——吳佩孚”“兩年后,他就迅速在中國政壇上消失了”,可知與北伐戰爭有關,1926年,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爭,革命對象主要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軍閥,北伐戰爭打垮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北伐戰爭的意義。1926年,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目標直指北洋軍閥的三大勢力: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在北伐軍的強大攻勢下,北洋軍閥的軍隊節節敗退。經過兩年的激戰,北伐軍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張作霖的軍隊。9.(2023八上·義烏月考)1927年,一聲槍響掀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斗爭的大幕,開啟了創建人民軍隊的時期。中國共產黨走上了一條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與上述材料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 B.汀泗橋戰役 C.秋收起義 D.井岡山會師【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因此材料當中的事件是南昌起義,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相關知識。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0.(2023八上·義烏月考)習近平總書記曾用“五個創造性”總結毛澤東在黨的歷史上所做的重要貢獻,強調毛澤東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問題。這里的“中國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領導農村C.城市武裝起義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D.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答案】B【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毛澤東在革命時期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進程中的難題,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發展道路。其基本內容是革命首先在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人民軍隊,建立革命根據地,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使之建成支持長期革命戰爭的戰略基地。依托根據地積累發展革命力量,隨著革命戰爭、人民武裝和根據地的發展,逐步造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態勢,最后奪取全國勝利。11.(2023八上·義烏月考)“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婁山關前鷹戰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轉折點是指:( )A.四渡赤水 B.遵義會議的召開C.三大主力會師 D.飛奪瀘定橋【答案】B【知識點】紅軍長征【解析】【分析】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1935年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 ,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題干中革命“新途”的轉折點是指遵義會議的召開, 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遵義會議的意義。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之一,其主要意義包括: 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12.(2023八上·義烏月考)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壯的,多少烈士用鮮血鑄成的鋼鐵意志,一場場廝殺,一座座豐碑。一時間沒有了軍閥割據,沒有了黨派爭端,只有民族榮辱和國家興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戰爭:(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C.北伐戰爭 D.抗日戰爭【答案】D【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戰的爆發,1937年9月下旬,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公布了中國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國共兩黨正式合作,內部矛盾放下,只有了民族榮辱和國家興亡,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相關知識。抗日戰爭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 ,共14年抗戰。13.(2023八上·義烏月考) 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下列圖片所示歷史事件,能夠體現這一優良傳統的是:( )A.武昌起義B.南昌起義C.盧溝橋抗擊日軍D.占領“總統府”【答案】C【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A、武昌起義和抵御外來侵略沒有關系,A錯誤;B、南昌起義是國共對峙,和外來侵略沒有關系,B正確;C、盧溝橋 體現了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C正確;D、占領總統府體現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抗擊外來侵略沒有關系,D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 抗戰精神 是 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它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意義。抗戰精神的核心內容包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 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 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 英雄氣概,以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 必勝信念。這種精神不僅體現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抗爭,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14.(2023八上·義烏月考)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①盧溝橋事變②西安事變③九一八事變④南京大屠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答案】C【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解析】【分析】 盧溝橋事變,又稱 七七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 北平(今北京)西南盧溝橋的軍事沖突;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的9月18日;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的12月,因此按照時間排序,正確的順序是③②①④,C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抗戰時期重要事件的時間識記。抗戰時期,中國經歷了多次重要的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這些事件對中國的抗戰歷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溝段并進攻北大營,標志著日本對東北的武裝侵略開始。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后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成為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和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開始的大規模屠殺,造成大量平民和被俘軍人死亡。15.(2023八上·義烏月考)根據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斷這一歷史事件是:( )戰役時間 指揮者 消滅日軍 所屬戰場 重大意義1938年春 李宗仁 一萬多人 國民黨正面戰場 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A.臺兒莊戰役 B.徐州會戰 C.百團大戰 D.淮海戰役【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表格當中戰役的時間是1938年,指揮者是李宗仁,意義是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可知這是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的正面作戰,A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臺兒莊戰役相關知識。臺兒莊戰役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16.(2023八上·義烏月考)1945年,為了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和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基礎,我黨特制定了政治路線。這一路線制定于( )A.中共一大 B.五四運動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七大制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為了建立新中國,當時重要而迫切的任務是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大會擬定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綱領,提出了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宏偉任務,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中共七大的內容。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七大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此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17.(2023八上·義烏月考) 下列有關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社會形勢的說法,錯誤的是:( )A.美國政府積極促進中國國內和平B.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早就制定了發動內戰的方針C.廣大人民迫切期望國內和平D.中共希望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A、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美國政府沒有積極促進中國的國內和平,A錯誤;B、抗戰勝利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早就制定了發動內戰的方針,B正確;C、抗日戰爭之后經過多年的戰爭, 廣大人民迫切期望國內和平,C正確;D、為了順應民心,抗戰勝利后,中共希望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D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社會形勢。國民黨統治集團堅持獨裁統治和內戰方針,試圖維持其獨裁政權,這與中國共產黨的理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國際政治格局中,美國試圖通過扶植蔣介石政府來控制中國,而蘇聯則從自身戰略利益出發,對國共兩黨采取了不同的態度 。18.(2023八上·義烏月考)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以下內容屬于大綱規定的有( )①減租減息政策②實行耕者有其田③沒收地主的土地④有田同耕,有飯同食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土地改革【解析】【分析】 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 ,將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③正確;減租減息政策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政策,①錯誤;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是太平天國運動的《天朝田畝制度》 的內容,④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內容,規定徹底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規定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規定保護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規定設立人民法庭。19.(2023八上·義烏月考) 在解放戰爭中,長江以北中下游地區獲得解放是在( )A.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后 B.遼沈戰役勝利后C.淮海戰役勝利后 D.平津戰役勝利后【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 長江以北中下游地區獲得解放是在淮海戰役勝利后。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在這場戰役中,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聯合行動,以徐州為中心,進行了激烈的戰斗。最終,淮海戰役的勝利使得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為解放軍后續的渡江作戰奠定了基礎,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淮海戰役的意義。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它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精銳部隊基本被殲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 20.(2023八上·義烏月考)劉伯承與鄧小平被稱為戰場上的“最佳拍檔”,他們共同指揮的著名戰役有:( )①挺進大別山②遼沈戰役③淮海戰役④平津戰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①挺近大別山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共同指揮的戰役,①正確;②遼沈戰役的指揮官包括林彪、羅榮桓和廖耀湘,②不符合題意;③淮海戰役是劉伯承和鄧小平共同指揮的戰役,③正確;④平津戰役總指揮是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時期著名戰役的指揮官。遼沈戰役我軍的主要指揮官是林彪和羅榮桓,以及副手劉亞樓。淮海戰役我軍的主要指揮官有四個人,分別是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平津戰役我軍的主要指揮者包括林彪、羅榮桓以及聶榮臻三人。21.(2023八上·義烏月考)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看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的人物在1936年發動了哪一事件?這一事件在當時的中國有什么重大意義?(2)圖二中的“彭大將軍”正在指揮哪一次重大戰役?這次戰役有什么意義?(3)請說出圖一和圖二兩幅圖反映的史實與圖三情景之間的關系。【答案】(1)事件: 西安事變意義: 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戰役: 百團大戰意義: 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3)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知識點】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根據圖1可知,圖1的人物是張學良,張學良在1936年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由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 張學良和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 楊虎城在西安發動,目的是“停止剿共,聯共抗日”。這一事件最終以 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建議,并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的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2)根據圖2顯示的場景可知,此時彭大將軍-彭德懷將軍正在指揮百團大戰,打破了日軍的進攻勢頭,在百團大戰之前,日軍已經占領了中國的許多城市和地區,給中國軍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通過這場戰役,中國軍隊成功地打擊了日軍的進攻勢頭,迫使他們撤退并重新調整戰略。(3)圖三描繪的是抗日戰爭的勝利,張學良代表國民黨體現了抗戰時期的國民黨正面對戰,彭德懷代表共產黨,體現了敵后戰場, 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點評】正面戰場通過大規模的作戰吸引了大量日軍,為敵后戰場的開辟和 游擊戰爭的開展創造了條件。反之,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和局部反攻也支持了正面戰場的作戰,減輕了其軍事壓力。 正面戰場在戰略防御階段是主戰場,有效地牽制了日軍,迫使日軍分散兵力,從而為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提供了空間。敵后戰場的游擊戰爭則從后方瓦解了敵人的意志,配合了正面戰場的作戰。22.(2023八上·義烏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文獻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澤東打趣地說:“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值得!”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三個勝仗”指的是什么?毛澤東所說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戰役?此戰役促使了“一個城市的解放,一個政權的垮臺”,請你說出這個城市的名字以及這個政權的名稱。(3)除了西柏坡之外,中國共產黨紅色革命的圣地還有?【答案】(1)“三個勝仗” 遼沈戰役 、 淮海戰役 、 平津戰役 。“值得”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2)戰役 渡江戰役 , 城市 南京 ,政權 國民黨反動統治 。(3)“革命圣地”: 瑞金 、 延安【知識點】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三大戰役發生在西柏坡時期,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因此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是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得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2)百萬雄師過大江是渡江戰役,渡江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巨大的強渡江河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基本完結,南京的解放更是象征著國民黨政權的土崩瓦解。這次戰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基礎,加速了全國解放的進程。(3)中國五大革命圣地分別是浙江省的嘉興,江西省的井岡山、貴州省的遵義、陜西省的延安、河北省的西柏坡。【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役。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1947年7月,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等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調研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義烏繡湖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12月調研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